帝国投降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火星的焦土上还弥漫着硝烟与血腥的气息,但地球联盟的目光已经越过了胜利的欢庆,投向了更为长远和艰巨的任务——让这颗伤痕累累的红色星球,重新成为人类文明坚实的桥头堡,甚至,要比以往更加坚固、更加强大。
投降文书签署后的第四十八小时,在刚刚清理出来、依旧能看到能量武器灼烧痕迹的“奥林匹斯”基地原主会议室内,一场决定火星未来命运的战略会议正在召开。与会者包括瓦西里耶夫上将、艾琳娜博士、石虎少将、几位核心科学家、工程总指挥以及修真界代表。
全息星图悬浮在会议桌中央,火星的影像被放大,上面清晰标注着当前的占领区、资源点、严重损毁区域以及帝国遗留设施的位置。
“先生们,女士们,”瓦西里耶夫开门见山,声音沉稳有力,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紧迫感,“我们赢得了战役,但远未赢得战争。格伦塔帝国就像一头受伤的星海巨兽,它可能会暂时退缩舔舐伤口,但绝不会忘记这次的失败。火星,作为太阳系的门户,将首当其冲,承受他们下一次可能到来的、更加猛烈的报复。”
他指向星图:“月球基地已在之前的战争中基本被毁,短期内难以恢复其战略支点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也唯有将火星,打造成比曾经的月球基地更强大、更完善的前线指挥中心、星际舰船维修坞、以及未来远征军的出发阵地!”
“为此,我宣布,‘红岩计划’——火星基地全面重建与战略性扩建工程,正式启动!”
艾琳娜博士接过了话头,她调出了初步的规划蓝图,语速飞快却条理清晰:“‘红岩计划’将分为三个阶段,核心目标是将‘奥林匹斯’基地及其周边区域,建设成一个集军事指挥、舰船维护、战略预警、资源采集与初步生态自持于一体的综合性星际要塞。”
第一阶段:净化、巩固与基础恢复(预计耗时:3-6个月)
· 环境净化与防御重构: 优先使用结合了科技与净化符文的设备,清除帝国遗留的“腐化之地”和能量污染。修复并升级“盘古”矩阵在火星的节点,构建以基地为核心、覆盖主要资源区的区域性灵能防护网络,抵御可能的小规模骚扰和星际尘埃、辐射。
· 生命线修复: 全力修复被破坏的空气循环、水处理、能源供应等核心生命维持系统。建立稳定的食物合成工厂和封闭式水培农场,确保驻军基本生存需求。
· 基础设施清理与加固: 清理战场废墟,回收可利用材料。对基地主体结构进行安全评估和加固,修复必要的交通通道、通讯网络和仓储设施。
第二阶段:核心功能建设与产能提升(预计耗时:1-2年)
· ‘昆仑之心’指挥中心: 在基地最深处,依托天然岩层和强化合金,建造一个具备更强抗打击能力、更完善指挥通讯设施的地下指挥中枢,作为未来太阳系防线的总前指。
· ‘祝融之环’船坞群: 利用“奥林匹斯”基地原有的船坞基础和附近适合的陨石坑,扩建大型舰船维修坞和新建船台。计划包括:
· ‘千机坞’: 用于维修和改装现有舰船,尤其是受损的“祝融”机甲和中小型战舰。
· ‘星炬船台’: 规划中的新一代星际战舰的建造基地,将整合从帝国残骸中逆向工程得到的技术与修真符文体系。
· ‘维护港’: 为往来舰队提供停泊、补给和日常维护服务。
· ‘伏羲之眼’深空监测阵列: 在火星轨道及火卫一、火卫二上,部署更先进、覆盖范围更广的监测卫星和传感平台,与地球的“天网”系统联动,构建更纵深的早期预警体系。
· 资源自给体系: 扩大对火星本地矿产,尤其是稀有金属、氦-3等的自动化开采和初步冶炼能力,减少对地球补给的依赖。
第三阶段:战略扩张与生态试验(长期规划)
· 外围防御圈: 在火星轨道关键点建立自动化防御平台和导弹阵地,构筑立体化防御圈。
· 生态穹顶重启与改良: 尝试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穹顶,研究在火星环境下,结合灵能阵法如小型聚灵阵、环境稳定符构建更稳定、更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为长期驻军和未来殖民积累经验。
· 星际航道节点: 将火星建设成为未来向小行星带乃至外太阳系探索的前进基地和补给枢纽。
“这将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工程,”工程总指挥,一位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工程师沉声道,“我们需要地球上几乎所有的重工业支持,需要海量的资源,更需要所有领域专家的通力合作,尤其是,”他看向几位修真界代表,“需要阵法师、炼器师们的鼎力相助。许多结构强化、能量引导、环境稳定的难题,或许传统的工程手段难以解决,但结合符文阵法,可能事半功倍。”
一位来自元初门的阵法师长老抚须点头:“自当尽力。我观帝国遗留的某些能量结构,虽显邪异,但亦有可借鉴之处。或可研究将其净化后,融入我们的防御阵法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石虎少将也补充道:“军事防御是重中之重。新的基地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巷战教训,内部结构要便于防守,设置多重封锁线和反击点。同时,我们需要一支常驻的、熟悉新环境和新装备的火星防御舰队和地面部队。”
瓦西里耶夫最后总结,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红岩计划’不仅是一项建设工程,更是我们地球文明能否在残酷星际环境中生存下去的关键一步。我们将在这里积累经验,锤炼技术,打造利剑与坚盾。这里,将是我们走向深空的起点。”
他顿了顿,声音愈发凝重:“我知道这很艰难,我们知道资源紧张,我们知道时间紧迫。但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为了那些牺牲的将士,为了地球的未来,我们必须完成它。”
会议结束,命令迅速下达。庞大的地球工业机器再次开动,无数的物资、设备、人员开始向火星集结。原本充斥着死亡与毁灭的“奥林匹斯”基地,此刻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喧嚣的工地。推土机的轰鸣取代了炮火,焊接的弧光取代了能量武器的闪光,工程师的指令声取代了厮杀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