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逆转,万象更新。
当嬴政的意识从漫长的黑暗中苏醒时,他发现自己悬浮在一个前所未见的空间之中。刺眼的光芒让他下意识地抬手遮挡,却发现自己的手臂呈现出半透明的质感,在光线中泛着微弱的莹光。
\"朕...这是...\"
他环顾四周,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巨大的白色殿堂。高耸的穹顶离地至少有二十丈,整体结构不见一木一柱,光滑得如同打磨过的玉石。柔和却明亮的光线从看不见的来源洒落,将整个空间照得亮如白昼,却不见一盏灯烛、一处明火。
\"此乃何方仙境?\"嬴政震惊地低语,却发现自己的声音在空气中消散于无形。
他尝试移动,魂体如同轻羽般向前飘去。令他惊骇的是,四周来往的人群竟然对他的存在毫无察觉。一个身着奇异短装的少年甚至直接穿过了他半透明的身躯,带起一阵微弱的涟漪。
\"阿母,快看这些青铜器!\"少年兴奋地拉着一位妇人,\"我们在课本上学过的!\"
嬴政顺着少年所指的方向望去,顿时魂体剧震。只见巨大的琉璃罩后,陈列着他再熟悉不过的礼器:象征天子权威的九鼎、祭祀用的青铜簋、征战四方的青铜剑...这些本该供奉在宗庙社稷的国之重器,此刻却被随意陈列在此,任人评头论足。
更令他震惊的是,每一件器物旁都配有一块玉牌,上面刻着工整的小字。他飘近细看,只见九鼎旁的玉牌上写着:\"秦灭六国后,收天下兵器铸以为钟鐻,金人十二,各重千石,置廷宫中。\"
\"这...这怎会...\"嬴政的魂体剧烈波动。这些宫廷秘事,外人如何得知?
忽然,一阵清脆的铃声响起,一群身着统一服饰的学童在一个年轻女子的带领下走进展厅。女子手持一面会发光的小板,声音清晰地传遍整个空间:
\"同学们,我们现在所在的就是'秦亡汉兴'特展区。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主题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为什么强大的秦朝仅仅存在了十五年就灭亡了?\"
\"十五年?!\"嬴政如遭雷击,\"不可能!朕的大秦...\"
他疯狂地扑向女子,想要质问这荒谬的言论,却只能无助地穿过她的身体。就在这时,女子身后一面巨大的墙壁突然亮起,开始显现出流动的画面。
画面上首先出现的是巍峨的咸阳宫,正是他记忆中的模样。但转眼间,画面切换到了沙丘行宫,显现出他驾崩时的场景。嬴政死死盯着画面,看着赵高与李斯密谋,看着胡亥登基,看着诏书发往九原...
\"不!住手!\"他在内心嘶吼,却无法阻止画面继续播放。
接下来的一幕让他魂体几乎溃散:扶苏接到矫诏后泣血自刎,蒙恬含冤饮恨,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画面中的起义军高呼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烽火迅速蔓延整个帝国。
\"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墙壁上显现出清晰的文字,\"前207年,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降轵道旁。\"
画面最终定格在咸阳宫燃起的熊熊大火上。曾经象征着帝国荣耀的宫殿,在烈火中化为灰烬。
嬴政的魂体剧烈颤抖,他飘到一面展示秦朝疆域变迁的地图前。只见代表秦朝的黑色迅速扩张,又更快地收缩,最终被代表汉朝的红色取代。地图旁赫然写着:\"秦朝(前221年—前207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存续十五年。\"
\"十五年...只有十五年...\"嬴政喃喃自语,\"朕横扫六合,一统天下,书同文,车同轨,北筑长城,南定百越...结果只传了二世,十五年...\"
极度的震惊过后,是深入骨髓的冰冷。他飘到一个展示秦法的展区前,看着竹简上刻写的严苛律法:\"弃灰于道者黥偶语诗书者弃市失期,法皆斩\"...每一条律法旁都配有现代的注解,分析这些法令如何激化社会矛盾。
就在这时,他听到旁边一位老者的讲解:
\"同学们看,这是秦朝的徭役制度。一个成年男子每年要服劳役一个月,戍边三日。但实际上,修建阿房宫、骊山陵、长城等工程,常常让民夫连续数年不得归家。\"
老者带领学生走到一个复原场景前,展示着修建长城的民夫如何在高山上搬运巨石。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这还只是骊山陵这一项工程。\"
嬴政怔怔地听着。他从未想过,这些在他眼中理所当然的工程,在后人看来竟是如此的劳民伤财。
\"老师,\"一个学生提问,\"秦始皇为什么要修这么多大工程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老者赞许地点头,\"一方面是为了巩固统治,比如长城是为了防御匈奴,驰道是为了快速调兵。但另一方面,也是秦始皇好大喜功的性格使然。他想要通过这些宏伟的建筑,彰显自己的功业。\"
老者顿了顿,语气变得沉重:
\"但是,他不知道'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过度使用民力,就像竭泽而渔,最终只会导致国家的崩溃。《史记》说'天下苦秦久矣',这句话不是夸张。\"
嬴政如遭重击。\"民惟邦本\"——这句话他曾在《尚书》中读过,却从未真正放在心上。在他心中,帝国的事业高于一切,百姓理应为帝国的荣耀付出一切。
现在,他看到了代价。
他飘到一个展示秦朝军事的展区,看着复原的秦军兵阵。那些曾经让他自豪的锐士,此刻在他眼中却变成了一个个被迫离乡背井的农家子弟。
\"朕...真的错了吗?\"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像毒蛇般啃噬着他的灵魂。
夜幕降临,博物馆内的游客渐渐稀少。嬴政飘到一扇巨大的落地窗前,望着窗外灯火通明的城市。高耸入云的建筑上闪烁着奇异的光芒,街道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如同移动的星河,这一切都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
但最让他震撼的,是街上行人脸上那种从容的神情。没有战战兢兢,没有惶恐不安,这是一种他从未在自己的子民脸上见过的安宁。
\"或许...这就是民本的意义?\"
突然,一阵清脆的童声吸引了他的注意。一个小女孩拉着父亲的手,站在一个展示\"秦半两\"的展柜前。
\"爸爸,这个钱币为什么是圆的?\"
\"因为秦始皇统一了货币啊。\"父亲耐心解释,\"在他之前,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钱币,很不方便。秦始皇让全国都用一样的钱币,一样的文字,一样的度量衡,这样大家交流起来就方便多了。\"
\"那他是个好皇帝吗?\"
父亲沉默了片刻,摸了摸女儿的头:
\"这个问题很复杂。他做了一些好事,比如统一天下,让天下不再打仗。但也做了很多坏事,比如烧掉很多书,杀掉很多读书人,还让老百姓修长城修宫殿,累死了很多人。\"
\"那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呢?\"
\"人不是非黑即白的,皇帝也是。\"父亲的声音很温和,\"我们要记住他做的好事,也要记住他做的坏事。最重要的是,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明白什么样的统治才是对百姓好的统治。\"
这番话如同醍醐灌顶,让嬴政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夜深了,博物馆已经闭馆。嬴政独自飘荡在空旷的展厅中,在一面巨大的电子屏前停下。屏幕上循环播放着一段话: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秦朝虽然短暂,但它确立的大一统理念却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不是为了简单地评判对错,而是要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寻找治国安邦的智慧。\"
这段话仿佛是对他说的。嬴政凝视着屏幕,内心的震撼久久不能平息。
窗外,一轮明月升起,与城市的灯火交相辉映。这轮明月曾经照耀过他统治下的咸阳,如今依然照耀着这个陌生的新时代。
\"以史为鉴...\"嬴政喃喃自语,\"若朕能重来一次...\"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他回想起沙丘宫那个充满背叛的夜晚,回想起自己一生追求的万世基业,回想起展板上那些触目惊心的史实...
也许,历史真的给了他一个重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