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大捷的捷报,在战斗结束后的第二日清晨,由陆辰的亲信快马送往京城。捷报中详细描述了战斗的经过:蛮族三万主力骑兵南下,陆辰率领北境军和民团,利用蒸汽投石机、机甲原型机等新式武器,在野狼谷设下埋伏,一举歼灭蛮族一万五千余人,俘获三千余人,蛮族大可汗巴图鲁战死,残部狼狈逃窜,北境之危彻底解除。
捷报还特别提到了萧承煜的所作所为:萧承煜率领南路军先锋,行至半路,看到蛮族溃败后,不仅没有率军支援,反而立刻后撤,临阵脱逃。
快马斥候日夜兼程,只用了五日就抵达了京城。捷报被迅速送入皇宫,摆在了皇帝的御案上。
皇帝正在早朝,得知雁门关大捷的消息,立刻中断了朝会,返回御书房,迫不及待地阅读捷报。当他看到陆辰歼灭蛮族一万五千余人,击毙蛮族大可汗巴图鲁时,龙颜大悦,忍不住拍案叫好:“好!太好了!陆辰果然不负朕望,不愧是我大乾的栋梁之才!”
一旁的李德全也连忙恭维道:“陛下英明,慧眼识珠,重用陆辰,才换来了北境的安宁。这真是我大乾的福气啊!”
皇帝哈哈大笑,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北境蛮族一直是大乾的心头大患,多年来屡犯边境,烧杀抢掠,朝廷多次派兵征讨,都未能彻底解决。如今,陆辰一战歼灭蛮族主力,击毙可汗,不仅解除了北境的威胁,还扬了大乾的国威,让他如何能不高兴。
可当他看到捷报中提到萧承煜临阵脱逃时,脸色瞬间沉了下来。“萧承煜这个逆子!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皇帝愤怒地说道,“朕让他率军驰援北境,他却临阵脱逃,错失战机,简直丢尽了皇家的颜面!”
李德全连忙劝道:“陛下息怒,太子殿下或许有自己的难处。而且,此次大捷,太子殿下虽然没有立下大功,但也算是牵制了部分蛮族兵力,为陆辰大人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皇帝冷哼一声,显然并不认同李德全的说法,但他也没有再多说什么。萧承煜毕竟是太子,是大乾的储君,他不能过于苛责,否则会影响皇家的稳定。
当日,皇帝就下旨,嘉奖陆辰:“镇北王陆辰,智勇双全,忠勇可嘉,率军击退蛮族,保卫北境,立下不世之功。特赐黄金千两、绸缎百匹、良田千亩,加封‘北境护国大将军’,总领北境军政要务,便宜行事。”
圣旨很快传遍了京城,朝野上下一片震动。官员们纷纷上书,称赞陆辰的功绩,请求皇帝对其加官进爵。百姓们也欢呼雀跃,自发地在街头巷尾张贴告示,庆祝北境大捷。
京城的各大商铺,纷纷挂出 “庆祝北境大捷”“恭贺陆辰将军” 的招牌,有的商铺甚至推出了优惠活动,让利给百姓。茶馆、酒楼里,说书先生们开始讲述陆辰击退蛮族的故事,将他描绘成一位神勇无比、智谋过人的战神,引得听众们阵阵喝彩。
“陆辰将军真是太厉害了!一战就歼灭了一万五千蛮族,还击毙了他们的可汗!”
“是啊,有陆辰将军镇守北境,我们再也不用担心蛮族入侵了!”
“听说陆辰将军还有很多神奇的武器,比如能发射爆炸物的投石机,还有高达一丈五的钢铁巨兽,真是太威风了!”
百姓们纷纷议论着,对陆辰充满了敬佩与感激。陆辰的 “战神” 之名,如同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大乾的各个州府,甚至连南方的百姓都知道了北境有一位神勇无比的镇北王。
而在太子府,萧承煜得知陆辰受到皇帝嘉奖,加封 “北境护国大将军”,心中嫉妒得发狂。他将自己关在书房里,摔碎了无数的瓷器,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陆辰!又是你!” 萧承煜咬牙切齿地说道,“本太子绝不会放过你!总有一天,我要将你所拥有的一切,全部夺回来!”
李修站在一旁,小心翼翼地说道:“殿下,现在不是发怒的时候。陆辰声望日隆,我们必须尽快想办法,找到他的把柄,扳倒他。否则,等他的势力越来越大,我们就更难对付了。”
萧承煜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李修说得有道理。现在,他必须暂时隐忍,寻找扳倒陆辰的机会。
而此时的雁门关,陆辰已经收到了皇帝的嘉奖圣旨。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反而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更加重大。他知道,皇帝虽然嘉奖了他,但心中对他的忌惮也更深了。萧承煜也绝不会善罢甘休,日后必然会继续算计他。
陆辰召集将领们,召开军事会议,说道:“诸位,皇帝嘉奖了我们,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高枕无忧。蛮族残部还在草原上,随时可能卷土重来;萧承煜也在暗中算计我们;朝廷对我们的势力也心存忌惮。我们必须继续加强训练,巩固防御,研发更多的新式武器,提升北境的实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的局势中立足,守护好北境的安宁。”
“是!属下遵令!” 将领们齐声应道,心中对陆辰更加敬佩。
陆辰站在城主府的书房内,望着窗外的天空,心中充满了坚定。他知道,自己的 “反派” 之路还很长,未来还会遇到更多的挑战和困难。但他有信心,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北境军的精锐、百姓的支持和先进的技术,一定能克服所有的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