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墨的话音落下,万象殿内并未立刻响起附和之声,反而陷入了一种更加深沉的寂静。在座的每一位都是独当一面的人物,深知此议关乎墨羽根本,绝非轻易可决。改革意味着打破旧有平衡,投入巨大资源,其影响深远,必须慎之又慎。
首先打破沉默的是玄影,他瘦削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声音依旧干涩:“主上之议,高瞻远瞩。西域情势复杂,非仅通晓汉文兵法者可应对。若能引入通晓吐蕃、突厥乃至大食语言风俗,且心志坚韧之少年,加以系统培养,于西域墨网乃至未来可能之变局,善莫大焉。然,选拔标准、忠诚甄别,乃首要难题,需有万全之策。”他既肯定了扩招的必要性,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最核心的隐患——忠诚与背景的复杂性。
北疆的玄枢紧接着沉声开口:“北疆苦寒,民风彪悍。若能从漠北铁勒诸部、甚至突厥部落中,选拔那些仰慕大唐文明、心性质朴勇武的少年,加以教化引导,或可培养出既能适应北地环境、又心向墨羽的尖刀。三年历练,若能安排至北疆边军或亲唐部落中见习,效果更佳。只是,此等异族子弟,同化与掌控,需耗费更多心力。”他将生源范围进一步扩大到了潜在的“化外之民”,提出了更具挑战性的设想。
“辽东附议。”书生微微颔首,语气温和却坚定,“高句丽、新罗、百济乃至靺鞨部族中,不乏聪慧之辈。若能择其优者,使其明晓大势,认同我墨羽‘存续开拓’之理念,未来或可成为稳定辽东、乃至影响半岛局势的奇兵。然,需防其心怀故国,暗中串联,监管与教化体系,需远超玄机谷旧制。”他的目光已经投向了如何利用人才培养来影响地缘政治。
南域的珊瑚眼中闪烁着灵动的光芒,她轻笑一声:“岭南、黔中,山高林密,部族众多。那些生于斯长于斯的少年,熟悉山林水道,性情坚韧,若引入天枢城,授以系统知识,再遣返南疆,必能成为沟通汉夷、稳固边疆的桥梁。且南域海外番商众多,其子弟若有愿学者,亦可视情况吸纳,于未来海上贸易与情报搜集,大有裨益。”她的思路更为开阔,甚至想到了利用外来资源。
新任南洋负责人李恪深吸一口气,他的发言带着亲身开拓的体会:“云涯、盘州乃至琉求本土,已有不少少年展现出过人天赋。他们熟悉海岛环境,水性极佳,对墨羽基业有天然的归属感。吸纳他们,不仅能更快培养出适合海外拓展的人才,更能稳固我们在当地的根基。建议在选拔时,可适当侧重其在航海、勘测、乃至与土着沟通方面的潜质。”他将海外本土人才的培养提升到了战略高度。
负责工造的执事也忍不住开口:“主上,格物、工造、医药,皆需专才。若能定向选拔对此有浓厚兴趣和天赋的少年,三年时间系统学习,假以时日,我墨羽之器械、舟船、医药,必将远超当代!”
负责情报传递的玄七补充道:“讯息破译、密写潜伏,亦需天赋。扩招之议,当为这些特殊才能留有一席之地。”
激烈的讨论持续了将近一个时辰。各方负责人从自身管辖区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诸多具体的建议、担忧和补充。有争议,有碰撞,但最终,共识在辩论中逐渐清晰。
莫文见时机成熟,轻咳一声,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他睿智的目光扫过全场,缓缓总结道:“诸位所言,皆切中要害。扩招之议,势在必行。然,正如玄影、玄枢所言,忠诚甄别与有效教化,乃重中之重。吾意,可设立多层筛选机制,由各地墨网初选,着重考察心性、潜力与背景;送至天枢城后,需经过为期数月的观察期与基础考核,再行决定去留。教学方面,需文武并举,更重理念灌输与实践磨砺,使‘存续文明、开拓未来’之志,深入其骨髓。”
他顿了顿,看向东方墨,见其微微颔首,便继续道:“至于生源范围、年龄、学制以及毕业去向,便依主上所言。十二至十六岁,三年学制,生源遍及大唐诸道、西域、辽东、北疆、南域,乃至海外三州。毕业后,量才施用,统筹分配。”
最终,一项关乎墨羽未来百年根基的重大决策,在这海外新城的万象殿内,经由群策群力,得以确立。一个更加开放、系统且富有远见的人才培养蓝图,已然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