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局势汇报完毕,万象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寂。那来自大唐疆域乃至域外的风雷之声,仿佛仍在黑曜石桌面上空隐隐回荡,更衬得此刻的宁静充满了一种蓄势待发的张力。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东方墨身上,等待着他从这纷繁复杂的天下图中,提炼出墨羽下一步的核心方向。
东方墨并未立刻开口,他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冰凉的桌面上轻轻划动,目光深邃,仿佛在权衡着每一个信息的重量。良久,他缓缓抬起头,视线扫过在座每一位核心成员,声音平稳而清晰地打破了寂静:
“诸位所述,皆是金玉良言,天下大势,已然明晰。外有强邻环伺,内有隐忧暗伏,此乃亘古不变之局。然,墨羽之力,在于未雨绸缪,在于根基深远。”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凝重,“昔日玄机谷,每年择八十一人,授业一年,虽也为墨羽输送了不少英才,然……”
他话锋微转,带着一丝审慎的批判:“一年之期,终究短促。所学不过皮毛,所悟难及根本。且生源多限于中原一隅,视野难免狭隘。如今,我墨羽基业已拓展至海外,琉求、盘州、云涯三州初定,未来所需,绝非仅善战之卒、或通文墨之吏。我们需要的是——能通晓古今之变、明辨四海之势、兼具文韬武略与格物之才,更能忠诚于墨羽理念的栋梁!”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殿宇内回响,每一个字都敲打在众人的心坎上。
“因此,”东方墨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如同出鞘的利剑,“今日召诸位前来,首要之议,便是墨羽未来百年之基——人才!”
他身体微微前倾,双手按在桌面上,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旧制已不合时宜。我提议,彻底改革墨羽人才培养之策!”
此言一出,殿内众人神色各异,但无不凝神细听。
“其一,生源。”东方墨继续道,“范围必须扩大。不再局限于中原,西域、辽东、北疆、南域,凡有华夷杂处、心向文明之优秀少年,皆在选拔之列。更重要的,”他目光转向李恪和珊瑚,“琉求、盘州、云涯三州,乃至未来可能归附之海外疆土,其本土表现出众者,亦当吸纳!墨羽之未来,在于海纳百川!”
“其二,年龄与学制。”他伸出第二根手指,“选拔年龄,定为十二至十六岁。此年纪,心性初定,可塑性强,远离故土亦少牵绊。学制,延长至三年!第一年,打牢根基,文习经史子集、数算地理,武练体魄根基、兵法等;第二年,分科深入,或精于谋略情报,或专研工造格物,或擅长沙场争锋,或通晓经济民生;第三年,实务历练,或随商队远行,或入军伍体验,或参与地方治理,在实践中磨砺!”
“其三,去向。”东方墨最后说道,语气深沉,“毕业弟子,不再预设去向。将由天枢城核心,根据其三年表现、品性特长,以及墨羽未来之需,统一调配。或入各方墨网,或执掌海外州郡,或钻研技术,或成为新一批教习……人尽其才,方是根本。”
他将这三点清晰道出,随即环视众人:“此非我一己之见,乃关乎墨羽存续与发展之大计。诸位常年身处各方,深知人才之重,对此议,有何见解,尽可畅所欲言。”
改革的蓝图已然铺开,一个更加宏大、也更具挑战性的人才培养体系被提上议程。万象殿内,关乎墨羽未来的激烈讨论,即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