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港的晨光,总是格外清透。碧蓝的海水轻拍着新建的栈桥,发出有节奏的哗哗声。今日的港口,气氛不同于往日的劳作,更添了几分郑重与期待。
那艘即将启航的海船,“破浪号”,已完成了最后的检修与补给。它比初来时的座舰稍小,却更为灵巧,船体经过琉求硬木的加固,风帆也用了土人女子在墨羽弟子指导下织就的、混合了麻与某种坚韧树皮的厚实布料,显得格外耐用。此刻,它吃水略深,静静地停泊在最好的泊位上,如同一只蓄势待发的海鹰。
船旁的空地上,堆放着此次航行的货物,皆是琉求这数月来的心血所聚:
· 材木之珍: 数十根粗细均匀、纹理致密的巨木,主要是琉求特产的樟木与楠木,散发着独特的香气,皆是归化县山民精心挑选、伐运而来,于大唐乃是建筑、造船、制作家具的上佳良材。
· 地利之宝: 数大桶精心包裹的硫磺,产自岛上火山地带,色泽纯正;还有不少色泽温润的鹿角、质地坚韧的野牛皮革。
· 海中之珠: 一匣匣圆润光泽的珍珠,是抚夷县渔民在墨羽指导下尝试养殖、采集的成果;另有大量腌制晾晒好的优质海产,如硕大的干贝、柔韧的鱼鳔。
· 巧手之艺: 一些编织细密、图案古朴的席垫篮筐,以及造型虽显朴拙却别有风味的黑陶器皿,展现了琉求土人初步掌握工巧后的创造力。
大木郎亲自带着一队州兵维持秩序,土人们看着这些他们亲手参与获取、制作的物产将被运往遥远而传说中的大唐,眼神中充满了自豪与好奇。
东方墨与青鸾并肩行至码头。东方墨依旧是一袭玄衣,在海风中衣袂微拂,目光沉静地扫过货物与船只。青鸾则素白衣衫,清冷的目光掠过每一个细节,确保万无一失。
“破浪号”船长,一位经验丰富、沉默寡言的墨羽弟子,名唤赵乾,快步上前,躬身行礼:“先生,青鸾姑娘,货物已清点装船完毕,淡水食粮足备,随时可以启航。”
东方墨微微颔首,声音平稳却清晰地传入在场每个人耳中:“此去泉州,航路已与你推演多次,依青鸾所绘海图及洋流标示而行,当可避开大部分险阻。抵达后,联络‘永昌号’林掌柜,他自会接应。”
他顿了顿,语气中多了一丝深意:
“此行首要,并非牟利,乃是‘通’与‘察’。打通这条海路,让琉求之物产,能为我墨羽换取所需之铁器、布帛、书籍、良种;更要细心观察,大唐东南市舶情状,物价起伏,民间所需,乃至……官场动向。泉州港,乃是我等日后连接大陆之重要门户,需得仔细经营。”
赵乾神色一凛,肃然道:“属下明白!定不负先生重托!”
东方墨目光转向那面在桅杆顶上缓缓升起的玄色“墨”字旗,继续道:“与林掌柜交接后,部分所得,可委托其采购我等所需物资,先行运回。你则需借贸易之名,设法与莫文取得联系,将琉求现状及此间物产清单密报于他,亦需获取长安及各地最新动向。此后,‘破浪号’需依时往返,将此航线,化为我墨网之血脉。”
“是!”赵乾再次躬身,将每一个字都牢记于心。
青鸾此时上前一步,将一个小巧的防潮铜盒递给赵乾:“此乃更新后的沿岸水文与天气观测要点,以及一些应急联络信号。海上多变,谨慎为上。”
“谢青鸾姑娘!”赵乾双手接过,妥善收好。
一切嘱咐停当。
东方墨抬手,轻轻一挥。
“启航吧。”
令下,船员们立刻行动起来,解缆的解缆,升帆的升帆,动作迅捷而有序。绞盘转动,沉重的铁锚缓缓破水而出。
海风吹拂,巨大的风帆渐渐饱胀,猎猎作响。“破浪号”开始缓缓移动,船首劈开平静的海面,荡开层层白色的涟漪。
岸上,大木郎率领土人与墨羽弟子,目送着海船离去。许多土人不由自主地向着船只挥手,尽管他们并不完全明白这次航行的全部意义,但他们知道,这是“墨先生”伟大计划的一部分,是与那片传说中无比富饶繁华的母邦重新连接的开始。
东方墨与青鸾立于码头尽头,望着那艘承载着希望与使命的海船,逐渐变成碧波之上的一个黑点,最终消失在蔚蓝的天际线与灿烂的朝阳光芒之中。
墨网初张,海舶已扬帆。
这一步踏出,琉求便不再是与世隔绝的孤岛,它的命运,将通过与大陆的经济血脉相连,更深地卷入历史的洪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