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夏末,琉求州临时衙署前的广场被打扫得一尘不染。这里原是高山部祭祀聚会的场所,如今中央矗立着一根高高的旗杆,上面悬挂着一面玄色为底、绣着银色“墨”字的旗帜,在海风中猎猎作响。广场四周,新栽的椰树苗已抽出嫩绿的新叶。
今日并非传统节日,广场上却人头攒动,几乎所有的部落族人都来了。安民县(高山部)的、抚夷县(黑岩部)的、归化县(溪谷、林狼等部)的,他们穿着各自最好的、或是新近学着缝制的干净衣物,脸上洋溢着期待与喜悦。不同部落的人站在一起,虽仍有些许隔阂的生疏,但已不见往日的剑拔弩张,更多的是共同经历建设与收获后产生的微妙认同感。
大都护大木郎身着墨羽赠予的青色官袍,虽仍有些不习惯那宽袖束腰的形制,但挺直的脊梁和沉稳的气度,已初具一方主官的风范。他立于衙署前临时搭建的木台之上,身旁是几位墨羽核心弟子,以及各部推举出的、已被任命为县佐或里正的原部落长老。
“诸位乡亲!”大木郎的声音经过数月历练,已洪亮了许多,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今日,奉墨先生之命,将今夏部分盈余,分与各户,以酬劳作之功,共庆丰收之喜!”
他话音刚落,人群便发出一阵压抑不住的欢呼。许多老人眼中甚至泛起了泪光,在他们漫长的记忆里,收获往往伴随着部落间的争夺与损失,何曾有过这般将劳动所得公平分还、与民同乐的场景?
分发开始了。不再是随意堆砌,而是按照各户出力多少、登记在册的工分,由穿着统一服饰的“州兵”维持秩序,各村里正唱名,一户户上前领取。有饱满金黄的稻谷,有晾晒好的鱼干,有崭新的陶碗陶罐,甚至还有几匹色彩鲜艳、来自海船带来的丝绸——这是作为对工坊区表现优异者的特别奖赏。
一位来自原黑岩部、如今是抚夷县猎户队头目的虬髯大汉,领到了一袋沉甸甸的稻谷和一把锋利的精钢猎刀。他摩挲着冰凉的刀身,又看了看那袋足够他家吃上数月的粮食,猛地转身,面向衙署方向,单膝跪地,右手抚胸,用生硬却极其郑重的官话吼道:“墨先生大恩!我黑岩部上下,永世不忘!愿为先生效死!”
他这一跪,如同引动了潮水。越来越多的人,无论原是哪个部落,都自发地向着那面玄色“墨”字旗,向着衙署的方向,深深鞠躬或跪拜下去。
“谢墨先生恩典!”
“星辰指引者保佑!”
“愿天神永远庇护墨先生!”
感激的声浪此起彼伏,汇聚成一片真诚的海洋。几位白发苍苍的长老,在族人的搀扶下走到台前,其中一位最年长者,用颤抖而充满敬意的话语对大木郎和墨羽弟子说道:“大都护,各位贵人……墨先生带来的,不只是活命的粮食,不只是锋利的刀剑,是希望,是安宁,是天神般的智慧啊!我们这些老家伙,活了这么久,第一次觉得,日子有了奔头,子孙有了指望!请一定转告墨先生,琉求诸部,愿永世追随,绝无二心!”
大木郎看着下方黑压压的、真心归附的族人,心中亦是激荡难平。他深深一揖:“诸位长者,诸位乡亲请起!墨先生曾言,琉求之民,皆为其子民。但使戮力同心,何愁前路不昌?”
年轻的土人们更是目光灼灼,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狩猎和耕种,对墨羽弟子们带来的文字、算数、工巧之术充满了向往。他们知道,追随那位玄衣的“星辰指引者”,学习那些神奇的知识,才能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恩泽所至,非止于物,更在于心。
经此一事,东方墨在琉求的威望,已不再仅仅建立在武力与救治的恩情上,更根植于这实实在在的安定、富足与对未来的共同期望之中。人心归附,至此方算真正牢不可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