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径的尽头,是一方开阔的荷花池。时值春末夏初,池中莲叶已亭亭如盖,碧绿连天,虽未有盛夏繁花,但几支早开的粉荷已悄然探出头来,在夕阳的余晖下染上一层暖金色的光晕。池水清澈,倒映着天边绚烂的晚霞与岸边的垂柳,静谧如画。
晋阳公主走到池边汉白玉栏杆旁,凭栏而立,望着池中自己的倒影和那绚丽的晚霞,久久没有说话。方才那一番倾诉,似乎耗尽了她积攒多时的心事,此刻只剩下一种淡淡的、无处安放的怅惘。她不再是那个活泼娇憨的小公主,更像一个忽然窥见成长烦恼的少女。
武媚静静地站在她身侧半步之后,同样望着池水。水面微澜,将晚霞和她们的身影都揉碎成晃动的光斑。晋阳公主纯真而伤感的倾诉,如同投入她心湖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久久难以平复。那一声声“青衣”,像无形的丝线,将她强行拉回到与东方墨分别的那个午后,嘉陵江畔的断肠烟柳,月下赠玉的誓言,以及入宫后无数个孤寂长夜里,紧握墨玉汲取力量的瞬间。
自从踏入这深宫,她与东方墨便如同隔了银河。没有书信,没有音讯,甚至不敢去打探任何可能引起怀疑的消息。他仿佛真的成了她生命中的一道惊鸿照影,留下刻骨的痕迹,却遥不可及。她只能凭借过往的记忆和怀中这枚冰冷的墨玉,来确认那份守护的真实。这份感情,在深宫的压抑与步步惊心中,早已从最初的炽热相思,沉淀为一种更深沉、更复杂的情感——是绝境中的信念,是孤独时的慰藉,是支撑她在这吃人的地方活下去、并且要活得更好的隐秘力量。它混合着爱恋、依赖、感激,甚至是一份共同对抗命运的悲壮。
晋阳公主对“青衣人”的感念,是纯粹的、不染尘埃的仰慕与好奇,带着少女梦幻般的色彩。而她武媚对东方墨的感情,却早已浸透了现实的无奈、生存的挣扎与对未来的孤注一掷。两者看似因同一人而起,实则天差地别。
听着公主那带着委屈的疑问“是不是兕子哪里做得不好”,武媚心中百感交集。她既不能点破,也无法安慰。良久,当最后一抹晚霞即将被靛青色的夜幕吞噬时,武媚望着池中那即将消散的绚丽倒影,轻声开口,声音柔和得像是在叹息,又像是在对自己低语:
“殿下,这世间的相遇,或许并非都有缘由,也并非都需要一个结果。有些人,如同天边的流云,或如这池中的霞光,惊鸿一瞥,照亮过一方天地,便已是最深的缘分。他们来过,留下印记,或许本身……就是一种圆满。”
她顿了顿,目光依旧停留在水面上,仿佛透过那晃动的光影,看到了更远的地方:“至于名字……知道或不知道,或许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那份被守护过的感觉,那份见过天地广阔的记忆,会一直留在心里。深宫虽大,但有这份念想在,便知宫墙之外,天地自有其高远。能于此间,存一份静好,守一方心田,或许……亦是命运的一种馈赠。”
这番话,她说得极其含蓄委婉,没有提及任何具体的人或事,更像是一种人生感悟。但听在晋阳公主耳中,却奇异地抚平了她心中的些许褶皱。她似懂非懂地转过头,看向武媚。夕阳的最后一缕光勾勒着武媚沉静的侧脸,那双平日里总是低垂掩饰的眸子里,此刻竟仿佛盛着与池水一样深沉的、她看不懂的情绪。
“武姐姐……”晋阳公主喃喃道,“你的意思是……记得那份好,就够了?不必非要找到他,问个明白?”
武媚微微侧首,对上晋阳公主清澈中带着困惑的目光,给予一个极淡却温暖的微笑:“殿下聪慧。有些美好,如同镜花水月,执着于抓住,反而容易破碎。放在心里珍藏着,让它成为照亮前路的一点光,不是更好吗?”
晋阳公主怔怔地看着武媚,虽然不能完全理解这番话背后的沉重与复杂,但武媚话语中的平静与豁达,以及那双眼睛深处一闪而过的、与她此刻心境隐隐共鸣的微光,让她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安慰。她觉得自己和这位武才人之间,似乎突然多了一种难以言喻的、超越身份地位的微妙联系。
池水渐渐暗淡,晚风带来了凉意。两个女子,一者身份尊贵却心怀少女愁绪,一者地位卑微却胸有丘壑,在这暮色四合的水边,因为一个共同知晓却无法言明的秘密,完成了一次无声的情感交契。荷香隐隐,暮色温柔,虽各怀心事,但这一刻的静谧与理解,却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