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重阳佳节过后不久,宫中依照惯例,在景色宜人的御苑“锦薇园”设下小宴,邀请部分宗室亲贵、重臣及其家眷入宫同乐,既有酬谢之意,亦含君臣同欢、联络情谊的考量。秋高气爽,园内菊花开得正盛,姹紫嫣红,金桂飘香,一派祥和气氛。
这样的场合,往往是长安顶级贵女们暗自争奇斗艳、展现才艺风范的舞台。她们穿着时下最流行的裙裳,梳着精巧的发髻,言笑晏晏,举止力求优雅得体,期望能博得宫中贵人的青睐,或许便能为自己或家族谋得一份更好的前程。
晋王李治自然也出席了宴会。自那日梅林与武媚一席谈后,他对“李兰心”这个名字便上了心。他端坐席间,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在场诸多贵女,心中却存着一份特别的留意。他见多了或娇憨活泼、或端庄矜持、或刻意显摆才学的女子,虽各有风姿,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难以与武媚口中那“蕙质兰心、温婉中不失坚韧”的形象完全重合。
宴会行至中段,气氛愈发热络。依照惯例,会有贵女自愿或经长辈示意,上前献艺,或抚琴,或作画,或吟诗,以助雅兴。几位公侯家的千金依次表演,皆技艺不凡,引来阵阵礼貌的赞赏。
就在这时,众人的目光被一位刚刚起身的少女所吸引。她并未穿着过于艳丽的服饰,一袭藕荷色缕金百蝶穿花云锦裙,外罩月白云纹绫纱半臂,发髻上只简单点缀着珍珠步摇,清雅脱俗。她身姿窈窕,步履从容,走向早已备好的古琴前,微微向帝后及在场宗亲重臣方向行礼,姿态优美自然,毫无怯场之态。
李治精神一振,他认得,这正是江夏王李道宗之女,李兰心。他不由得坐直了身子,凝神细看。
只见李兰心缓缓落座,并未急于拨弦。她先是用一方素帕轻轻擦拭了一下琴弦,动作轻柔而专注,仿佛在与老友交谈。然后,她抬起眼眸,目光沉静地扫过琴身,最终落在自己的指尖上,深深吸了一口气。这一连串细微的动作,自带一股宁静的气场,让原本有些喧闹的宴席渐渐安静下来。
她玉指轻扬,落于琴弦之上。一曲《幽兰操》悠然响起。初时音色清越,如空谷足音,带着几分孤高与寂寥,恰似幽兰独处深谷,不与群芳争艳。渐渐地,旋律转入中正平和,节奏舒缓,意境开阔,仿佛兰之清芬,随风远扬,虽不浓烈,却沁人心脾,持久不散。她的指法娴熟流畅,音准极佳,更难得的是对乐曲意境的把握十分精准,每一个音符都仿佛注入了情感,将兰花之“空谷幽香、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品性诠释得淋漓尽致。
席间鸦雀无声,唯有那清越悠扬的琴音在秋日晴空下流淌。不少原本抱着品评心态的贵妇重臣,也不由自主地被带入到这音乐所营造的高远意境之中。就连一向对音律要求极高的李世民,也微微颔首,露出欣赏的神色。
李治更是听得入了神。他不懂高深的乐理,却能清晰地感受到这琴音中的“干净”与“灵性”。没有刻意炫技的浮华,没有取悦他人的谄媚,只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对音乐本身的理解和表达。这琴音,与他想象中那个“蕙质兰心”的形象完美地重叠在了一起。他注意到,李兰心弹琴时神情专注,眉眼间一片澄澈,仿佛完全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外界的一切赞誉或目光都与她无关。这种专注和忘我,本身就是一种动人的力量。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片刻的寂静后,园中爆发出真诚而热烈的赞叹声。
“好!此曲只应天上有啊!” “江夏王家这位郡主,果然名不虚传!” “琴艺高超还在其次,难得是这份气度心境……”
李兰心起身,再次敛衽行礼,脸上并无得意之色,只有一抹淡淡的、得体的微笑,谦逊地接受了众人的赞美,然后安静地退回到自己的座位,姿态优雅从容。
很快,便有宫人奉上陛下和皇后赏赐的锦缎、玉如意等物,以示嘉许。李兰心恭敬谢恩,宠辱不惊。
宴会继续,但话题却不知不觉地围绕这位突然“名动宫闱”的兰心郡主展开。人们称赞她的才情,更赞叹她的品性。她的名字,第一次如此集中地进入了长安顶级权贵圈的视野。
李治坐在席上,心中波澜起伏。武媚的眼光果然精准!这李兰心,确实是一位极其出色的人选。容貌清丽,气质脱俗,才艺非凡,更难得的是那份宠辱不惊的沉静气度。若由她代表大唐远嫁吐蕃,无论是个人品貌还是才学修养,都足以担当起“文明使者”的重任,绝不会辱没了天朝威仪。
他下意识地将目光投向远处女眷席中那个安静的身影,只见李兰心正微微侧首,与身旁一位年长的王妃低声交谈着什么,侧脸线条柔和,唇角带着浅浅的笑意,宛如一株静静绽放的空谷幽兰。
一个念头在李治心中愈发清晰坚定:必须将武才人的建议,以及今日亲眼所见的李兰心之风采,尽快寻机禀明父皇。这和亲的人选,似乎已经有了最完美的答案。而这一切的缘起,都源于芷兰轩中,那位拥有着惊人洞察力的武才人。兰心初现,便已光彩照人,而这光彩,似乎也隐隐照亮了那条通往高原的、充满未知的和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