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全境解放后的第三天,济南原日军司令部现已改为八路军山东总部。
山东纵队总指挥张金武和115师师长陈刚站在一幅巨大的山东地图前,地图上标注着各支部队的驻防位置。
张金武手指地图西部:“陈师长,我的计划是这样:第一旅驻防聊城、临清一带,扼守山东西大门,防止河北日军反扑;第二旅驻防菏泽、济宁地区,控制鲁西南平原;第三旅驻防潍坊、淄博,保障胶济铁路中段安全;第五旅驻防烟台、威海,负责胶东半岛海防。”
陈刚点头接话:“我师383旅驻防德州、滨州,控制津浦铁路北段;384旅驻防日照、临沂,确保鲁南地区安全;独立团作为机动部队,驻防泰安地区,随时支援各方。”
“此外,”张金武补充道,“第一支队驻防东营,守卫黄河入海口;第五支队驻防枣庄,控制鲁南煤矿区;南进支队驻防莱芜,作为沂蒙山区前哨。这样部署,各部队既能独立作战,又能在一周内迅速集结,形成拳头。”
陈刚仔细查看地图:“济南总部与各部队之间的通讯必须畅通。我建议在泰山、崂山、蒙山设立三个中转电台,确保指挥系统不间断。”
“已经安排通讯连在操作了。”
张金武点头,“粮食储备也很关键。每个旅都要建立自己的粮仓,储备至少三个月粮草。”
两位指挥官就布防细节商讨了整整一天。
最终确定在山东全境建立三道防线,重点防守西面省界,同时确保内部交通线畅通。
老百姓生活逐渐恢复正常。
集市重新开张,农田里又见耕作身影。
孩子们在街上奔跑玩耍,不再需要躲避空袭或日军巡逻队。
省界线上,一个个前卫二型导弹阵地建立起来。
侦查员戴着望远镜轮流监视着天空。
导弹操作员二十四小时值班,随时准备迎击来犯敌机。
不死心的大连日军基地,在大本营的催促下,这一天又派出三架侦察机企图侦察山东布防情况,然后组织反攻。
可惜飞机刚飞过渤海湾,就被发现。
导弹连立即进入战斗状态。
观察哨兵:“目标锁定,距离二十公里,高度三千米。”
又等待了两分钟之后,飞机已经进入了前卫导弹的射程范围,“发射!” 两枚导弹腾空而起,拖着白色尾焰飞向目标。
远处空中爆出两团火球,两架侦察机当场被击碎。
另一架见状急忙俯冲试图逃脱,却被第三枚导弹追上,化作一片燃烧的碎片坠入海中。
自此,日军航空兵再也不敢接近山东空域。
与此同时,抗日同盟军的在各地的征兵处排起长队。
一个月内,一万五千名山东青年报名参军。
他们中有的是为了打鬼子,有的是因为家里粮食不够,还有的是被抗日同盟军的新式武器吸引。
萧然看着新兵名单,有看到训练场上这些士兵们的模样,暗自道:“这些兵源素质不错,但长期营养不良,必须要加强营养,尽快给补回来。”
他当即决定返回现代,采购大批粮食、食用油、肉类和白糖,同时,这些新兵们的武器也必须进行采购。
现在,蒙阴新兵训练基地新兵们已经全部换装了新式军装和军鞋,新兵们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每天新兵营的伙食都有肉有菜,米饭馒头管饱。
不出一个月,新兵们的脸色明显红润起来,身体也壮实了。
军需仓库里堆满了新到的装备。
八一式突击步枪、五六式班用机枪、四零火箭筒、八五式狙击步枪、五六式八十二毫米迫击炮,全部按编制发放到位。
每个班配备一挺班用机枪,每个排配备三门迫击炮,每个连配备三具火箭筒。
这时的抗日同盟军已达到加强师的编制。
训练场上整天响着枪声和口号声。
新兵们学习射击、战术、爆破,进步神速。
115师独立团接到命令,向泰安和菏泽一带转移,兵锋直指徐州。
杨成武团长来到抗日同盟军指挥部找萧然。
“萧然同志,我部即将开拔,临沂地区的防务就交给你们了。”
“杨团长放心,我们一定守住沂蒙根据地。”
“有什么困难需要师部解决吗?”
萧然沉吟片刻:“确实有个请求。抗日同盟军扩建太快,医疗力量跟不上。你们团的战地医院很成熟,能否调拨十名医务人员给我们?”
杨成武笑了笑:“这个没问题。你们提供的武器弹药帮我们打了多少胜仗,这点要求不算什么。需要哪些人,你自己去挑。”
萧然在杨城武的陪同下,来到独立团野战医院。
帐篷里,医护人员正在照顾伤员。院长带着萧然参观介绍。
刚好看到了梁静从手术室出来。
“这是梁静医生,我们最好的外科大夫。”
梁静刚做完一台手术,正在洗手。她转过身来,看到萧然时眼神亮了一下,赶忙招呼:“团长好!萧司令好!”说完随即又低下头。
萧然对着他点了点头,脸上满是笑意。
萧然记得第一次见梁静是在三个月前。那时他给独立团送药品,正好遇上日军空袭。
梁静在炮火中抢救伤员,丝毫不顾个人安危,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后来几次接触中萧然给他送了很多的医疗书籍还有一些小礼,他们讨论过战地医疗的改进方案,梁静还向他请教过现代医疗知识。
“梁医生,抗日同盟军需要组建战地医院,缺少有经验的医务人员。你愿意来帮助我们吗?”
梁静擦干手,没有直视萧然:“我只是尽一个医生的本分。”
“你的本分救了很多战士的生命。现在我们更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梁静抬头看了萧然一眼,又很快低下头。
她想起上次萧然来医院时,特地给她带了十几本现代外科医学书籍。
那天晚上她值夜班,他陪她聊了很久,讲了许多未来的医疗技术。
自那以后,每次见他,她总会不自觉地注意自己的仪表。
“我需要请示院长。”
杨城武马上接话:“师部已经同意,调拨十名医务人员给抗日同盟军。梁医生,组织上希望你能去负责组建抗日同盟军的战地医院。”
梁静的手指绞在一起:“我怕承担不起这么重的责任。”
萧然向前一步:“我相信你的能力。设备和药品我们会全力保障,你只需要带着你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过来。”
梁静沉默片刻,轻轻点头:“好,我服从组织安排。”
“谢谢你,梁医生。抗日同盟军的战士们会感激这个决定。”
梁静的脸微微发红,转身去整理医疗器械。她想起上次萧然受伤时,她亲自为他包扎。
那时他开玩笑说,有梁医生在,受伤也不怕。
这句话让她心跳加速了好几天。
三天后,115师独立团开拔。十名医务人员留在临沂,其中包括梁静。
她带着医疗队选择就在独立团在蒙阴县医院位置组建抗日同盟军战地医院,同时开始清点药品器械。
萧然来看望时,梁静正在整理药品。 “需要什么尽管提出来。”
梁静正忙着额头见汗,望了萧然一眼,“目前基本够用。伤员送来后才知道缺什么。”
萧然:“有你在,我就放心了。”
梁静低头检查一箱药品:“我会做好本职工作。”
她注意到萧然靴子上沾满泥土,心想他一定又去训练场了。
记得有一次,她忍不住提醒他注意休息,他笑着说谢谢关心。那句话让她回味了很久。
萧然注意到她耳根发红,不禁想起上次战斗中,她为他包扎手臂时颤抖的双手。
那时他就感觉到这个冷静的女医生对他有些特别的情感。
“那你忙,我不打扰了。” 萧然离开后,梁静才抬起头,望着他的背影出神。
医护人员小李走过来:“梁医生,萧司令又来看你了。”
梁静立刻板起脸:“他是来检查工作的。”
小李偷笑:“每次都是专门来找你汇报工作呢。”
梁静脸上一红,没有回答,但嘴角微微上扬。
现在,抗日同盟军完全接管了沂蒙地区的防务。
新的哨所建立起来,巡逻队日夜巡查。
老百姓照常耕作生活,知道这支军队会保护他们。
梁静的战地医院很快接收第一批病人:训练中受伤的新兵。
她带着医疗队熟练地处理伤情,清创、缝合、上药、包扎。
晚上,她在油灯下写医疗日志,规划第二天的工作。每次写完报告,她总会不自觉地写几句与萧然今天的对话。
萧然偶尔会来医院,询问有什么需求。
梁静总是简短回答,避免眼神接触,但会仔细记下他说的每句话。
医护人员私下议论,说梁医生只有在萧司令来时才会整理头发。
还有人说看见梁医生偷偷绣了一个手帕,上面绣着“x”和“L”两个字母。
沂蒙山区依然宁静,但所有人都知道,更大的战斗即将来临。
抗日同盟军加紧训练,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梁静的医院也做好了接收大批伤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