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的音乐课上,幼儿园活动室里回荡着轻快的旋律。顾念安坐在小椅子上,双手紧紧握着一对沙锤,眼睛专注地盯着音乐老师林老师的手势。今天要学习的是最简单的二拍子节奏,但对安安来说,这似乎是个不小的挑战。
来,小朋友们,跟着老师的节拍——一、二、一、二...林老师轻轻拍着手,脸上带着鼓励的微笑。
安安努力地摇晃着沙锤,但总是比其他小朋友慢半拍。她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小嘴紧紧抿着,眼神中透露出些许挫败。
坐在观察区的顾沉舟注意到了女儿的困境。他想起上周接安安时,林老师曾委婉地提到安安在节奏感方面需要加强练习。当时他并没有太在意,觉得这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但现在看着女儿焦急的模样,他的心微微揪紧了。
爸爸,我是不是很笨?回家的路上,安安突然问道,声音里带着罕见的沮丧。
顾沉舟停下脚步,蹲下身与女儿平视:为什么会这么想?
小雨和小宇都能跟上节奏,只有我总是慢一拍。安安低下头,用鞋尖踢着路上的小石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啊,顾沉舟轻轻擦去女儿鼻尖的汗珠,就像花园里的花,有的春天开,有的夏天开,但最后都会开出漂亮的花朵。
安安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但眼中的阴霾并没有完全散去。
那天晚上,顾沉舟特意找出了多年前苏晚学习吉他时用的节拍器。当清脆的声在客厅响起时,安安好奇地凑了过来。
这是什么呀,爸爸?
这是帮助安安找到自己节奏的小助手。顾沉舟把节拍器调到最慢的速度,我们来玩个游戏好不好?你跟着这个声音拍手。
起初,安安还是跟不上节拍器的节奏。但她并没有放弃,小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听着那规律的声。顾沉舟坐在她身边,没有催促,只是静静地陪伴。
爸爸,我好像...好像找到了!练习了约莫二十分钟后,安安突然兴奋地叫起来。她的手掌终于能够准确地落在节拍器的响声中。
接下来的日子里,每天晚饭后,父女俩都会进行十五分钟的节奏游戏。有时是跟着节拍器拍手,有时是用筷子敲击不同的碗碟,有时甚至是随着窗外雨滴的声音打拍子。顾沉舟发现,女儿渐渐从最初的焦虑变得享受这个过程。
爸爸,你听!某个雨夜,安安突然指着窗外,雨滴在唱歌呢!快的滴滴滴是三拍子,慢的嗒——嗒——是二拍子!
顾沉舟惊讶于女儿敏锐的观察力。更让他惊喜的是,在周五的音乐课上,安安不仅准确跟上了二拍子的节奏,还在即兴表演环节创造出了一段属于自己的节奏。
顾先生,您看!林老师激动地对顾沉舟说,安安刚才用沙锤敲出的节奏,虽然简单,但非常有创意!
顾沉舟望向教室中央的女儿。她正举着沙锤,小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那双曾经写满挫败的眼睛如今闪闪发光。
爸爸,我发明了安安节奏放学时,安安迫不及待地向父亲展示她的创作,林老师说,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节奏!
回家的路上,夕阳将父女俩的身影拉得老长。安安一边走,一边用小手在大腿上敲击着她的专属节奏。
爸爸,我现在觉得,慢一点也没什么不好。安安突然说道,因为慢,我才能听见雨滴的歌声啊。
这句话让顾沉舟陷入了沉思。他想起在商场上,自己总是追求效率和速度,却常常忽略了过程中的美好。是女儿让他明白,有时候放慢脚步,反而能发现更珍贵的风景。
晚餐时,安安兴奋地向苏晚展示她的节奏游戏。母女俩用筷子和碗碟即兴创作了一首厨房交响曲,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餐厅。
睡前,顾沉舟在日记中写道:今天女儿教会我一个道理:生命的节奏各有不同,重要的是找到属于自己的节拍。在陪伴她寻找节奏的过程中,我也重新学会了欣赏生活里那些被忽略的美好音符。
夜深了,顾沉舟轻轻推开女儿的房门。月光下,安安睡得正香,小手还无意识地在被子上轻轻敲打着,仿佛在梦中继续着她的节奏探索。
窗外,初夏的晚风拂过树梢,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为这个找到自己节奏的小女孩轻声伴奏。顾沉舟知道,在未来的日子里,女儿还会遇到更多的挑战,但只要她保持着这份对生活的敏感和探索的勇气,就一定能奏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