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槐树林还浸在晨露的凉里,群童已经踩着草叶的湿痕聚在老槐树下。阿禾背着那只绣了小松鼠的竹篮,护生小册被软布裹得妥帖,篮边挂着阿柚昨天编的草绳——怕走路时竹片晃响惊到小鸟。阿柚拎着个新缝的布袋子,蓝底白花的布面是她找妈妈要的,上面用红线绣了个小小的木勺图案,袋子里整整齐齐码着圆边木勺、晒干的薄荷叶,连擦手的布巾都分了大小块。阿豆攥着自己的小花布巾,布角还沾着昨晚没洗干净的炭粉印,他凑到阿柚身边,小声问:“今天能让我擦小动物的嘴吗?我布巾洗得可干净了!”
一行人刚走到醉果丛的预警牌旁,阿豆突然停住脚,小身子往前探了探,指着丛边的矮草喊:“阿禾哥哥!阿柚姐姐!你们看!有小刺猬!它好像难受!”大家赶紧围过去,蹲在草边——一只拳头大的小刺猬缩成个刺球,背上的尖刺还沾着碎果渣,最显眼的是它的嘴边,卡着半片褐色的野果壳,壳边的尖儿戳在嘴角,小刺猬时不时抖一下身子,细瘦的小爪子从刺缝里伸出来,胡乱扒拉着嘴,却怎么也碰不到果壳,发出“吱吱”的细弱叫声,听得人心里发紧。
“小册里没写刺猬卡果壳该怎么办!”阿柚赶紧把布袋子放在地上,掏出护生小册翻得飞快,竹片碰撞的“哒哒”声在安静的树林里格外明显。阿禾盯着小刺猬的嘴看了会儿,突然伸手从阿柚的布袋子里摸出圆边木勺,又摇了摇头:“勺柄太粗,会碰着刺。”话音刚落,一阵“簌簌”声从旁边的灌木传来——是那只灰松鼠,嘴里叼着根手指粗的细树枝,树枝顶端被磨得尖尖的,却又很光滑,它蹦到阿阳脚边,把树枝往阿阳手里塞,小爪子还拍了拍树枝尖,像是在说“这个能用”。
“有了!用磨尖的细树枝,小心避开刺,把果壳挑出来!”阿禾眼睛一亮,接过阿阳递来的树枝,又让阿柚掏出丝囊,调至最柔的蓝光,举在小刺猬上方:“你帮我照清楚果壳的位置,别晃。”阿阳则蹲在另一边,轻轻按住小刺猬的背(隔着两层布巾,怕被刺扎),小声哄:“别怕呀,很快就好。”阿豆也凑过来,举着自己的小花布巾,随时准备擦残渣。
阿禾捏着树枝,慢慢凑近小刺猬的嘴,树枝尖轻轻抵在果壳边缘,一点一点往外挑——小刺猬大概是疼,抖了一下,阿柚赶紧轻声说:“乖哦,挑出来就不疼了。”过了一会儿,“咔嗒”一声,果壳终于被挑了出来,掉在草叶上。阿豆立刻凑上去,用布巾轻轻擦小刺猬嘴边的果渣,布巾蹭到刺时,他还小心地把布角折起来,怕勾到刺。小刺猬舒展开身子,抖了抖背上的刺,对着阿豆“吱吱”叫了两声,像是在道谢。
“得赶紧记在小册里!以后再遇到就知道怎么办了!”阿禾蹲在地上,掏出炭笔,在“误食急救”页后面添了新的一页,一笔一画写:“刺猬卡果壳急救法:取光滑磨尖的细树枝(避刺),轻挑果壳;挑出后喂少量温水,清洁嘴边残渣;可请松鼠协助寻找光滑树枝,避免用粗柄工具碰伤刺。”阿柚凑过来,抢过炭笔在旁边画了只圆滚滚的刺猬,刺猬嘴边画了根小树枝,还在树枝旁边画了个小对勾,标注“用阿阳磨的树枝,不扎手,挑得快”。
“我们做‘共享护生包’吧!”阿阳突然提议,“每个树林入口放一个,里面装着树枝、木勺、薄荷叶,谁遇到小动物需要帮忙,就能直接拿!”孩子们立刻点头,阿柚负责找布做包——她回去拿了妈妈的碎布,缝了三个方方正正的布包;阿阳去砍细树枝,每根都磨得尖尖的、滑滑的;阿豆则在每个包上画图案,一个画刺猬,一个画小鸟,一个画兔子,画完还得意地给大家看:“这样大家就知道是护生包啦!”
夕阳把天空染成粉橙色时,三个共享护生包已经挂在了树林的三个入口,布包上的小动物图案在夕阳下格外显眼。引路鸟飞过来,停在其中一个护生包上,对着孩子们叫了两声,像是在守护这个包。阿禾摸着小册上新添的字迹,笑着说:“以后不管是谁,只要看到小动物有麻烦,都能拿包里的工具帮忙了!”
孩子们的笑声在树林里传开,小刺猬还没走,蹲在阿豆脚边,时不时蹭蹭他的鞋子。晚风拂过,护生包上的布带轻轻晃,护生小册的竹片也跟着响——寒月谷的守护,不再只是纸面上的文字,而是能拿在手里的树枝、木勺,是挂在树上的布包,是一群孩子的笑脸和小刺猬的回应,这些实实在在的温暖,正让共生的约定,长得越来越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