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究竟是记录历史的工具,还是编织未来的织机?
……
当人类真正走进太空,开拓星海,从金星灼热的大气层边缘到奥尔特云冰冷的边界,每一颗天体的周围都环绕着无数的人造卫星、自动化工厂和庞大的太空城。
无论是在地球附近的深空站,还是在火星轨道上的居住环,在木星卫星群的采矿殖民地,还是在柯伊伯带的死星中继都市,人类文明的足迹已经遍布太阳系的每一个角落。
走在最前线的,永远是那些漂浮在虚空中的空间站;
开拓无垠星空的,永远是那些庞大的母舰基地。
文明向前迈进,周而复始,如同星辰的诞生与死亡,永不停息。
如今的太阳系,再也没有哪个单一的超级智能能够完全连接整个文明网络。
就像满天繁星,再强大的算力也无法解析无穷无尽的星空深海。
然而,任何一个节点,只需轻轻一点,就能调取整个太阳系任意位置的资源信息。
人类真正完成了母星建设,建成了深空中数不尽的太空基地,甚至已经开始在比邻星系统建设第一颗殖民行星。
在这一宏伟画卷中,无论是坐镇土星主基地指挥全局的李擎风,还是亲自附身前哨基地的赢昱,都只是无数奉献于太空开拓事业的无名英雄中的一员。
正是这些人的默默付出,支撑起了人类文明向宇宙深处的扩张。
……
土星主基地的指挥中心内,李擎风站在巨大的弧形星图前,目光扫过上面密密麻麻的光点。
五条殖民航线的标记已经延伸至太阳系边缘,甚至有一条虚线已经指向了比邻星的方向。
300年的母星计划,让人类从太阳系的摇篮真正走向了星际。
“执行官,寒星一号前哨报告,最后一批殖民者已经登舰,预计二十四小时后启程前往格利泽581g。”基石智能平稳的声音在指挥中心回荡。
李擎风点头,目光却没有离开星图。
他的思绪飘向了更远的地方——那些尚未标记在星图上的未知领域,那些人类终将抵达的遥远世界。
“基石,我们距离真正的星际文明还有多远?”
李擎风轻声问道,更像是在问自己。
“根据卡尔达肖夫指数,人类文明目前处于1型文明向2型过渡的阶段,预计完全掌握恒星系内能源还需下一个3000年。”
基石智能回答,
“但文明的等级并非只由能源利用能力决定,从文化传承、社会结构、科技共享等多维度评估,人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星际文明特质。”
李擎风微微一笑。
300年前,他接过母星计划指挥权时,还只是个坚信技术可以解决一切的年轻执行官。
如今,鬓角已生的他更明白,文明的真谛不在于科技有多先进,而于生命之间的联结有多牢固。
就在这时,指挥中心的主屏幕突然闪烁起来,一阵前所未有的能量信号在监测系统中激起涟漪。
“检测到异常空间波动,来源不明。”
基石智能的声音依旧平稳,但数据流的速度明显加快。
“是什么情况?”
李擎风立刻警觉起来。
在太阳系边界,偶尔会有彗星或小行星引发空间扰动,但这次的信号特征与以往任何记录都不相符。
“波动源自柯伊伯带外侧,距离太阳约一光年,但信号特征显示其源头可能在更远的地方。”
基石智能汇报的同时,主屏幕已经调出了信号分析图。
一时间,指挥中心内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不约而同地望向主屏幕,这种信号太过异常,既不是自然天体产生的,也不像人类任何已知设备发出的。
“能解析信号内容吗?”李擎风问道。
“尝试中...信号采用了一种极为复杂的编码方式,但总体结构综合对比后……与我们底层基础通讯协议数据库有相似之处。”
就在基石智能分析信号的同时,太阳系各处的深空监测站都收到了同样的信号。
从火星轨道上的观测平台到冥王星附近的监听站,无数天线转向了信号来源的方向。
在寒星一号前哨,赢昱和玄女也收到了这一异常报告。
“这是什么信号?”赢昱皱着眉头看着数据流,“从没见过的频率和调制方式。”
玄女的仿生面容上闪过一丝困惑:“信号的编码结构...我有一种奇怪的熟悉感,像是在哪里见过。”
“你见过这种编码?”赢昱惊讶地转向玄女。
玄女摇头:“不是直接见过,更像是...在基石智能的核心数据库深处,有种类似的编码逻辑,但那应该是几十个世纪前的古老协议了。”
“几……几十个世纪?”赢昱愣住了。
“是!”玄女的回答简洁而肯定。
信号持续增强,越来越多的监测站确认了这一异常。
太阳系理事会紧急召开了线上会议,各主要空间站和殖民地的负责人全息投影出现在土星主基地的会议室内。
“会不会是外星文明?”
木星轨道站的负责人提出了一种可能,会议室顿时一片寂静。
人类探索太空几十个世纪,一直在寻找地外文明的踪迹,但除了一些可能存在过的微生物化石,从未发现过任何确凿的智慧生命迹象。
如果这真的是第一次接触...
“信号开始解析!”基石智能的声音打破了沉默,“编码中检测到人类语言的基本结构...是……炎黄语!”
会议室内哗然。
炎黄语是国际通用语之一,但在深空通讯中,为了精确和高效,通常使用专门设计的程序语言。
用炎黄语发送深空信号,就像是现代人用古英语发电报一样不合常理。
“信息内容是什么?”李擎风急切地问。
基石智能的光影在会议室中央旋转,代码流逐渐凝聚成文字:
“看到人类的文明基地走出外环、看到你们走进柯伊伯带、看到比邻星航路上无数死星上点亮的烽火、看到你们的脚印踩在100光年外的殖民星,我非常欣慰,更为你们自豪,这是我们太阳系文明的一小步,也是银河文明的一大步!”
信息在此处中断,会议室陷入一片死寂。
这段文字不仅使用了炎黄语,还引用了几十个世纪前人类首次登月时的名言。
更令人震惊的是,它似乎对人类的现状了如指掌——柯伊伯带的开发、比邻星航路、甚至100光年外的殖民计划,这些都是最高机密。
“信号源定位有了新结果。”
基石智能汇报,
“通过三角测量,确定信号源自距太阳约3000光年的方向,位于天鹰座方向。”
3000光年!
这个距离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
即使以人类目前的科技,最快的探测器到达比邻星只需要数年,但3000光年仍然是不可逾越的距离。
“信号还在继续传输。”
基石智能将后续内容投射到主屏幕上:
“我是林风,在3000光年外首次联系母星,收到请回答!”
“重复!”
“我是林风,在3000光年外首次联系母星,收到请回答!”
“重复!”
...
林风?
会议室中较年轻的面孔一脸茫然,但几位年长的负责人,包括李擎风,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不可能...”李擎风喃喃自语,“林风是‘超光速计划’的创始人,但那是三十几个世纪前的事情了!”
会议室中一阵骚动。
超光速计划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胆的太空计划之一,那是传奇林风最后的坚持。
但由于技术限制和外环发展停滞问题,计划在实施300年后被搁置。
计划的倡导者林风,正是林氏深空创始人,据记载在计划中止后就消失了,林氏深空,不,是华夏,是整个人类一直没有放弃寻找他。
甚至现在,每一艘太空船,仍然保留着林风个人的通讯授权码……
“难道是恶作剧?”有人质疑道。
基石智能立刻否定了这一可能:“信号确实来自3000光年外,以人类目前的技术,无法伪造这种距离的传输。”
“那么,是自己人的恶作剧?
或者是外星人的某种模仿?”
玄女的全息投影突然开口:
“我检索了基石智能的深层记忆库。
在最早版本的代码中,确实有一种被称为‘林风协议’的通讯标准,是由林风本人设计的,但后来因为效率问题被更先进的协议取代。”
“所以这可能是使用了古老协议的真实信息?”赢昱问道。
就在众人争论不休时,信号内容发生了变化。
一段复杂的数据流紧随文字信息之后传来,基石智能迅速开始解码。
“这段数据包含技术资料...是关于超光速通讯的原理图!”
基石智能的声音罕见地带着一丝激动。
主屏幕上显示出一系列复杂的方程式和设计图,这些理论远远超出了人类目前的科学认知,但基本原理却与人类已知的物理学一脉相承。
“还有生物信息...是一种抗衰老技术,可以极大延长人类寿命!”
“以及...星图!是银河系局部的详细星图,标注了数百个类地行星的位置!”
会议室内鸦雀无声。
如果这些信息是真实的,那么它们将彻底改变人类文明的未来。
超光速通讯将使星际联系成为可能;
寿命延长技术将打破人类生存的限制;
而详细的星图则将大大加速殖民进程。
但最根本的问题依然存在:
这个自称“林风”的存在,究竟是谁?
是三百个世纪前那位传奇的恶作剧?
是他的后代?
还是某种获得了人类历史信息的外星文明?
李擎风深吸一口气,下达了命令:
“回复信息,用同样的协议,询问对方的真实身份和目的。”
“信息发送需要时间。”基石智能回答,“即使以量子纠缠方式传输,到达3000光年外也需要至少...理论上,如果使用刚收到的超光速通讯技术,可能是即时的,但我们需要先建造这种设备。”
“那就开始建造!”李擎风坚定地说,“动用一切资源,优先解析这些技术资料。”
就在命令下达的同时,信号内容再次更新。
这一次,是一段全息影像。
影像中,一个面容模糊的人形站在一片星空背景下,尽管面容不清,但身形和姿态与历史记录中的林风有几分相似。
“我知道你们会有疑问。”
影像中的身影开口,声音经过处理,但语调平和,
“我是林风,也不是林风。
更准确地说,我是林风意识的延续,是超光速计划真正的成果。”
影像切换,展示出三十几个世纪前的实验室场景。
年轻的林风正在与同事们讨论超光速引擎的设计。
“公开的超光速计划只是表面,真正的核心是意识上传和星际传输技术。
在我的肉体生命结束前,我成功将自己的意识数字化,并搭载在第一批深空探测器上。”
影像再次切换,显示出一艘小巧的探测器在宇宙中航行的模拟画面。
“经过三十几个世纪的航行,我的意识在遥远的恒星系统被‘下载’到专门准备的载体中。
在这里,我继续着研究,观察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3000光年,对人类来说是遥远的距离,但对宇宙而言,只是一步之遥。
我一直在等待,等待人类文明发展到可以接收我的信息的时刻。”
影像中的身影向前走了一步,面容似乎清晰了一些。
“我发送的这些技术,是对人类文明的礼物,也是考验。
技术本身没有善恶,关键在于使用技术的人。
希望你们能善用这些知识,让人类文明在银河系中绽放光彩。”
“我不会直接干预人类文明的发展路径,但会在远方守望。
当你们准备好迎接更广阔的宇宙时,我会在那里等你们。”
影像到此结束,信号传输也停止了。
会议室内久久无人说话,每个人都在消化着惊人的信息。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星际先驱之一,打造第一座人工重力空间站,缔造林氏深空,建立月球基地,改造火星……竟然以这种形式“存活”了下来,并且在3000光年外注视着母文明的发展。
李擎风首先打破了沉默:
“验证信息的真实性,同时,召集太阳系理事会全体会议,我们需要讨论如何应对这一...这一前所未有的情况。”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人类文明的所有资源都投入到了对接收到的技术资料的验证和研究上。
结果令人震惊:这些技术不仅是真实的,而且与人类现有的科学体系完美衔接,仿佛是专门为人类文明现阶段量身定制的。
超光速通讯技术首先被成功复制,虽然最初的设备只能进行小数据量的传输,但已经足以与3000光年外的“林风”建立实时联系。
第一次正式对话在一个月后进行,整个太阳系都在关注这一历史性时刻。
“这里是太阳系理事会,我是母星计划执行官李擎风,现林氏深空掌舵人,林董,您好,感谢您发送的技术礼物,我们已成功建立超光速链接。”
短暂的延迟后,回应来了:
“很高兴与母文明直接对话。
擎风,你很好。
林氏很好,华夏依然更好了……
我是林风,或者你们可以称我为‘守望者’。
人类文明的发展令我感到自豪……”
“我们有很多问题...”李擎风开口道。
“我知道。”
林风的声音平和而睿智,
“但在此之前,我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要问你,你准备好了吗?”
“我准备好了,林董!”李擎风答道。
“我是问……”
“太阳系文明准备好迎接银河文明了吗?”
……
这个问题在太阳系内引发了广泛的思考。
技术上的突破是显而易见的,但人类文明在心理、文化、社会结构上,是否真的准备好了迈入更广阔的星际舞台?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从地球到柯伊伯带,人类文明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讨论这个问题。
殖民计划是否应该加速?
如何平衡发展与稳定?
是否应该主动寻找其他智慧文明?
就在这些讨论进行的同时,新的殖民舰队已经准备就绪,这一次,他们将搭载超光速通讯设备,真正实现与母星系的实时联系。
人类文明的星际时代,正式拉开了序幕。
在寒星一号前哨,赢昱和玄女看着即将启程的殖民舰队,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赢昱轻声问道。
玄女握住他的手:“没有人真正准备好迎接未知,但正是这种勇气,推动着人类不断向前。”
……
在土星主基地,李擎风站在星图前,上面已经更新了从林风那里获得的银河系星图。
人类文明的未来,突然变得无比广阔。
“基石,记录历史性时刻:人类文明今天正式迈入银河文明阶段。
我们不再只是太阳系的孩子,而是银河系的公民。”
星图上,代表人类文明的光点,正从太阳系缓缓向银河系深处蔓延。
而在3000光年外,一个守望者正注视着这一切,脸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人类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
(本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