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要是烂大街,那才真不值钱。既然赚了这一笔,咱们就痛快点,钱,对半分!”
话音刚落,她那小财迷的本性便毫不掩饰地显露出来。
苏老二闻言,从袖口里慢悠悠地掏出一张银票,递到她手中。
苏眠眠接过银票,低头一看,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嚯!整整一千两,白纸黑字,明明白白!”
她抬眼看了看苏老二,又低头看了看手中的银票。
思量片刻后,竟主动把银票往回推了推,语气认真地说:“这张票您先收着,回头找机会去银庄换成现银。毕竟纸票子看着轻飘,真金白银攥在手里才最踏实。至于我嘛……给我五百两就够了。”
她说着,还伸出小手,故意把银票往苏老二怀里推。
苏老二无奈地摇了摇头,脸上却带着笑意。
“行吧,听你的。你先在店里等一会儿,我去趟银庄换钱,马上回来。”
“好嘞!二伯伯您可跑快点啊!”
苏眠眠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两条弯弯的月牙。
苏老二把银票小心地揣进怀里。
转身刚迈出店门,正巧迎面撞上了十八。
十八正提着几块沉甸甸的木料。
苏老二连忙嘱咐道:“你回来得正好,盯着点店,别让人捣乱。我去银庄办事,一会儿就回。”
苏眠眠眼珠一转,灵光一闪,便轻快地凑上前去,笑盈盈地问道:“十八,二伯伯这么大的铺子,难道就没打算招个学徒吗?就你们俩人撑着,平日里忙得过来吗?”
这铺子前厅后坊,占地不小。
前头要接客谈生意,后头要打磨刻雕。
光靠一个掌柜和一个帮工来回奔波,怎么看都有些力不从心。
十八微微一笑,神情坦然,语气里带着几分敬重。
“小姐,您有所不知,二少爷说了,不着急。他心里有主意,想找个真正喜欢木活儿的人,能沉下心来琢磨手艺的。缘分到了,自然会来,强求不得。”
苏眠眠一听,瞬间就明白了。
原来苏老二不是不愿招人,而是眼光高、心思细。
他宁可慢一点,也不愿意让那些不懂行、没耐性的人,白白糟蹋了那些上好的木材。
在他眼里,手艺是命根子,木料是心血。
有天赋的,愿意学的,哪怕从零教起也行。
若是没悟性、心浮气躁的,哪怕对方白送木材上门,他也不稀罕。
不到一柱香的工夫,苏老二便风尘仆仆地回来了。
他连外袍都没来得及脱,二话不说,直接拉着苏眠眠的手,脚步匆匆地往后院走去。
后院的小厅里,一张老木方桌稳稳地摆在中央。
桌面上整整齐齐地码着两摞银子。
一摞厚实,整整七百两。
另一摞稍薄,也有三百两。
苏老二伸手一指那堆成小山般的银两,声音爽朗。
“眠眠,这七百两是你的。这趟买卖的主意是你出的,功劳最大,该你拿大头。”
苏眠眠听罢,毫不推辞,利落地将银子一收,转身便朝柜子里塞。
那银锭沉甸甸的,搬起来费力,还不方便携带。
她索性回头翻出几张钱庄的纸票,准备日后换成轻便些的。
“谢谢!这一笔开了个好头,往后咱们合作的机会多着呢!”
她眉眼弯弯。
“好!好!”
苏老二连声应着,脸上堆满笑容。
“对了,二伯。”
苏眠眠忽然想起什么,认真地抬起头。
“你这铺子总不能一直就靠你和十八两个人撑着吧?天天忙得脚打后脑勺,身子可吃不消。啥时候打算招学徒啊?”
苏老二摆了摆手,神情轻松。
“不急不急,店才刚开张,眼下人手还够用。再说了,挑人这事,急不得。”
苏眠眠却轻轻摇了摇头,目光坚定地盯着他。
“二伯,学徒这种事,得从小培养,越早开始越好。不然等人家长大了,心思都定在别的行当上了,哪还有心思学手艺?你是打算去牙行挑人,还是自己贴招工告示?要是去牙行,不妨顺道打听打听,看有没有合适的地皮,买几亩回来,爷爷知道了一定高兴。”
她心里早盘算清楚了,眼下手头有了钱,就不能只守着铺子转。
要么招人,把活计分出去,提高效率。
要么置地,让银子生银子。
钱得活起来,才能滚出更多的利来。
苏老二听完,低头沉吟片刻,随后郑重地点了点头。
“你说得在理。那就招学徒吧,过几天我就去城里贴告示,广而告之。”
“还得立规矩。”
苏眠眠补充道,语气认真。
“招了人进来,一个月考校一次。表现好的、有潜力的,留下来好好教;要是实在不成器,也不必硬留。这行当,光靠手艺不够,得有热情,没热情的人,学三年也白搭。”
苏老二连连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他打心眼里希望,能遇上一个真正热爱木匠活的年轻人,把手艺传下去。
苏眠眠想了想,又转身拉开柜子。
从里头将刚才收好的七百两银子重新取了出来。
她再翻出自己这些年悄悄攒下的私房钱,不多不少。
刚好凑足一百两,一股脑儿推到苏老二面前。
“二伯,这一百两,麻烦你抽空去香皂坊旁边看看,有没有地皮可买。能买多少算多少,先占着位置。”
她顿了顿,眼神笃定。
“还有,周边那几座荒山,但凡能拿下的,全都买下来!要是钱不够,随时来找我要,我这儿还有。”
苏老二盯着眼前那一千两银子,眼睛微微睁大。
他嘴角不自觉地抽了抽。
这数目,可比他攒了十几年的家底还多。
自己这个亲侄女,年纪不大,腰包倒是鼓得吓人。
他没多说什么,也没问这钱从哪儿来的,手脚麻利地把银票一张张收进怀里。
嘴上答应得也痛快:“行,二伯明白了,你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
苏眠眠见他收下,松了口气,又补了一句。
“二伯,你也在那块地旁边,再买点。能多买就多买,越靠近那片山脚越好。我打算以后在那儿盖个农家院,靠山吃山,临水望景,往后肯定值钱。”
她盘算着,等这次事情办妥了。
回了家还得一个个劝爹、大哥、二哥、三哥都去买地。
越早下手越好,地价现在还不高,错过这村可没这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