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镜夷看看她这般模样,眼底浮现一丝笑意。他深深看了她一眼,随即抬步,面色从容地走到中间。
他目光沉静,缓缓扫过面前,神色疑惑或期盼的众人。他没有开口,但嘈杂的人群便迅速安静下来。
“诸位乡亲,”沈镜夷缓缓开口,声音清朗,“连日来,鬼影挪石一事闹得人心惶惶。今日,沈某便在此,为大家揭开谜底。”
他侧身,抬手指向那两个木槽,“此乃汴河淤泥,彼为寻常泥土。”
他目光看回众人,“接下来将仿照前几日的天时,令其经历日晒夜寒。”
说完,他便命人如昨夜一般,先向木槽洒水,再用火烘烤,如此反复两次。
围观百姓皆闭口不言,眼睛紧紧盯着木槽。
当他们看到淤泥槽中的石块果真自行移动寸许,而旁边普通泥土中的石块纹丝不动时,人群中登时爆发出惊呼和议论。
一个壮硕的汉子猛地一拍大腿,嗓门洪亮:“动了?石块真他娘的自己动了。这、这石头难道成精了不成?”
他身旁的老者捋着胡须,连连摇头:“非也非也,不是成精,是它底下的淤泥在动啊。老夫活了六十载,今日算是开了眼界。”
一抱着孩子的妇人轻轻拍着怀中的婴孩,猛然松了一口气,对身旁人说道:“原来是这样。”
“可吓死个人了,还以为是冲撞了哪路鬼神,夜里都不敢让孩子啼哭。这下好了,是泥在动,不是鬼挪的。”
虎儿和豆荚,还有几个小娃兴奋地挤到最前面,指着木槽叽叽喳喳:“快看快看!又动了一点!泥在带着石头跑啊!”
围观百姓议论之声不绝于耳,声音中充满释然与新奇。
“原来是淤泥作怪啊!”
“我就说嘛,世上哪有什么鬼?”
“以后可别再自己吓自己了!”
“沈提刑真是神了,连泥的脾气都摸得一清二楚!”
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着,神色间再无恐惧,连日笼罩心头在心头的疑云,此刻彻底被冲散。
苏赢月瞧着,也忍不住在心底开心。
沈镜夷抬手,待人群安静下来,缓缓道:“相信诸位乡亲都看清楚了,地界石挪动非鬼神之力,实乃天时地理之常理。”
他微微一顿,“诸位细想,地界石挪移,是否皆指向汴河?”
人群中有不少人立刻点头称是。
一人更是问道:“沈提刑,这是为何啊?我们大伙儿虽看清楚了,但不明白为何会如此啊?”
此话一出,引得不少人附和。
“是啊,沈提刑,你快给我们说说吧。”
沈镜夷颔首,沉声道:“此前汴河决堤,水带着河里的淤泥冲上来,水退后,淤泥却留了下来。”
他稍顿一下,“汴河淤泥,质地特殊,饱含水分。入夜后露水湿重,使泥浆稀软,土力不支,石块便会下陷。”
“白天日光烘烤后,泥浆中的水枯竭,则土体因燥而紧,其势向内;下层之水尚存,见上方有隙,遂携泥粒,乘隙而动,缓缓流向更为阴凉湿润的汴河方向。”
“如此往复,便拖着地界石,挪动了位置。”
话落,百姓寂静一瞬,随即神色恍然,眼神明亮,纷纷又议论起来。
“沈提刑的本事,真是厉害了。”
“我就说沈提刑一定能查个水落石出,这下信了吧?”
“汴京有沈提刑在,什么牛鬼蛇神都得露出原形。”
一白发老者更是不住点头,“格物致知啊,沈提刑这是把天地间的道理都琢磨透了!”
他环顾一圈,大声道:“诸位乡亲都看见了吧,这、便是学问的力量。能破邪说,能正人心。人还是得多读书啊。”
一个中年商人模样的男子点头谈道:“老丈说得在理。不读书、不明理,便只能人云亦云,自己吓破自己的胆。”
那抱着孩子的妇人听到,又看着台上清风朗月的沈镜夷,她低头亲了亲孩子的额头后,对她身旁的郎君开口。
“当家的,等咱们娃儿再大些,即使省吃俭用,也要送他去学堂,也学沈提刑这样的学问本事。”
她话音刚落,旁边一个带着五岁小娃的货郎立刻接话,拍了拍自己儿子的肩膀,朗声道:“听见没?”
“你娘早就这么说了,可我总觉得能认几个字、会算账就成。现在看来,这书里的学问,是真能顶大用。臭小子,待会回去就给老子好好去学堂。”
陈娘子连连点头,“是这么个理儿。”
“不说考取功名,至少不能像咱们一样,遇见点怪事就只会害怕。虎儿、大豆荚,娘就是再苦,也供你们念书。”
“娘,我也能读书吗?”豆荚仰脸问道。
陈娘子点头,“当然能,无论男娃女娃,多读些书总是好的。”
她说着不由自主看向苏赢月,眸中满是钦佩和向往。
苏赢月误以她有事,遂抬步走过来,轻声道:“陈娘子有事?”
豆荚开心道:“姐姐,娘亲说要我也去读书。”
苏赢月微微一笑,柔声道:“这是好事啊。”
陈娘子:“我是看苏娘子,张娘子、陆娘子,你们皆是有本事之人。”
“想着让豆荚也读些书,好明事理,长见识,将来也像苏娘子你们一样,成为一个有本事的人。”
旁边有人听了,也笑着附和:“陈娘子说得是,女娘也要有本事,像苏娘子一样。多读书,总是好的。”
苏赢月微微一笑,柔声道:“二位言重了。女子读书,不为成为谁,只为明心见性。”
她微微一顿,“读书能让我们知善恶,明是非,遇事不慌,遇难不惧。便如眼前这事,若多一分见识,便少十分惊恐。”
话落,她缓缓蹲下身子,目光温柔地看着豆荚,柔声道:“小豆荚,姐姐不盼你将来像谁一样。”
“姐姐只盼你,读了书,明了理,今后能眼中如今般明亮,识得广阔天地,不止在小院方寸之间。”
豆荚懵懂却坚定点头。
苏赢月抬头摸了摸她的头。
“小豆荚记住,若长大后,你觉得自己过得一日比一日更明白、更舒心,那便是读书,最好的用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