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蒙恬大将军的生辰宴在依然飘扬的大雪中开始了。
虽说是低调操办,府中却极为热闹。
除了蒙氏在咸阳的族人悉数到场,还有不少朝中故交与挚友前来赴宴——蒙恬早先便以“府邸狭小“为由,只预备了百人左右的席面,加之风雪阻隔,最终到场的皆是情谊深厚的至交。
阿绾被安排在正厅侧面的水房。
这里陈设雅致,暖意融融,是专为宾客整理仪容所设。风雪天里赶路难免鬓发散乱,这处水房正好以备不时之需。
清晨时分,蒙挚与管家等人来巡视各处准备情况,经过水房时目光在阿绾发间稍作停留。
那两支朱漆红箸并排簪在乌发间,衬得她平添几分飒爽利落,竟有别于寻常女子的柔美。
他眼底掠过一丝光亮,却未多言,只吩咐加派了两个蒙家的婆子帮阿绾做些搬搬抬抬的事情。
阿绾悄眼看了看蒙挚,发现他今日格外帅气,就连铠甲也换上了一副全新的,发髻更是梳的一丝不苟。
当然,蒙挚与蒙恬的发髻自有府中女眷精心打理,今日到场的宾客也都是仪容整肃而来,一时间倒让阿绾闲了下来。她将工具箱中的梳篦取出反复擦拭,又透过门缝悄悄观望厅中盛况。
那些顶着风雪前来的文武官员,个个笑容满面。阿绾虽不识得这些权贵,却能从发髻的制式判断品级——秦时官员发髻皆有定制,许多繁复式样她尚未学过。此刻正好细细观摩,在心中默默描摹那些发髻的编结手法,思量着该如何梳整。这般专心研习,时光倒也过得飞快。
水房内炭火烧得正旺,与窗外呼啸的风雪形成了鲜明对比。
前厅的茶香、酒气与男人们豪迈的笑语交织在一起,氤氲中竟然有了军营那般的热烈氛围。
两位蒙家婆子照看着炉火,保证铜壶中随时都有沸腾的热水,可以为宾客服务。
原本定在傍晚的生辰宴,因着这群军中旧部的热情,从晌午就开始喧闹起来。
尽管蒙恬特意取出了始皇御赐的黄金茶——那澄澈的橙黄油亮,菌香与花香缠绵,是只有在祭祀大典时才能享用的尊贵茶汤——但这些粗豪的将士们却更偏爱自己带来的烈酒。
在李斯、赵高等朝中重臣还在正厅品茗时,院子里已经响起了一片猜拳行令的喧哗。
蒙挚刚与几位大臣见完礼,出来先看看状况,刚走到前厅门口,就被一群人团团围住要比试酒量。
几碗烈酒下肚,这些汉子们竟在风雪中袒露着上身,在院子里甚至跃跃欲试,打算比比功夫。
小打小闹还是被允许的。
直到寿宴即将开始,蒙恬才板着脸将这些放肆的部下喝止,命他们整装束发,准备入席。
水房顿时热闹起来。
阿绾手下不停,纤巧的手指在浓密的发丝间翻飞。她今日特意观察了这些军中汉子的发髻——多是简便利落的椎髻,以玄色丝带束紧,发髻紧贴后脑,既便于戴盔,又显英武。偶尔几位将领会在髻中编入棕绳,显得发量多一些。
“小娘子快些!“一个满脸虬髯的校尉催促道,“再耽搁下去,美酒都要被那帮小子喝光了!“
正当阿绾忙得不可开交时,蒙挚踱步进来。
他只是静静立在门边,那些喧闹的将士们便自觉收敛了几分。
有了他的镇场,阿绾总算能定下心来,专注于手中的活计。
排在队伍末尾的几位客人让她眼前一亮——公子高与楚国质子吉良正含笑望着她,身旁还站着一位身形魁梧的汉子。
“果然又见面了。“公子高轻摇折扇,虽是冬日却不改风流本色,“本公子就说过,今日定能遇见阿绾。“
吉良今日以青玉冠束着咸阳城流行的云纹髻,几缕发丝精心垂在额前,既保持了质子该有的谦逊,又不失王孙风度。
他侧身对身旁的汉子介绍:“这位便是阿绾。夷光兄,我昨日那发髻就是出自她的巧手。“
被称作夷光的齐国质子生得虎背熊腰,古铜色的面庞上带着北地汉子特有的豪迈。
他虽满身酒气,举止却依然守礼,向阿绾拱手道:“早就听吉良夸赞姑娘的手艺。说是三股反拧的编法,紧实得三日不散,应该也是咸阳城独一份了吧。“
吉良笑着补充:“夷光兄方才与蒙家军拼酒,发髻都有些松了。劳烦阿绾给他也梳个利落的,也用这个三股反拧的编法吧。“
阿绾抬眼望向门边的蒙挚,见他微微颔首,便取过梳篦,对夷光柔声道:“请公子稍坐,小人为您整理。“
她的手指穿梭在夷光粗硬的发丝间,很快便编出一个饱满的盘云髻。这种发髻既要保持文人的优雅,又要兼顾武人的利落,最是考验匠人的功力。
公子高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对蒙挚笑道:“将军身边还真是藏龙卧虎,连个梳头的侍女都有这般手艺。“
蒙挚的目光掠过阿绾低垂的侧脸,唇角微微扬起:“阿绾是我军中尚发司的匠人,手艺确实出众。“
“既然如此,不如借我用几日?“公子高摇着折扇,笑吟吟地说,“三日后恰是我的生辰,正需要这般巧手的匠人。“
蒙挚眼中的笑意倏然褪去:“公子说笑了。阿绾今日事毕便要回营。“他的声音平缓却已经透露出了不悦,“况且她是平民籍,并非我蒙家奴仆,去留由不得我做主。公子若真有意,不妨问问她自己的意思。“
阿绾正为夷光梳理发髻的手指微微一顿。
她垂着眼帘,继续专注地将夷光粗硬的发丝抹上头油,用棕绳细细固定。
经过她巧手打理,夷光原本散乱的发髻变得整齐利落,更衬得他威武不凡。
“那阿绾的意思是?“公子高转向她,折扇轻抵下颌,似笑非笑地等着回答。
水房内一时静了下来,只余炭火噼啪作响。
阿绾感到蒙挚的视线落在她背上,如芒在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