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村小定在了宋家村,但教学设备、教具和老师都还是峰山小学搬过来的。
宋家村得到的,有且仅有一个民办教师的资格。
这资格,被宋大山家那个花五十斤粮换回来的媳妇成江萍,牢牢的抓住了。
她的婆婆宋李氏既得意,又有点媳妇脱离手掌心的失落。
成江萍可没把自家婆婆这点失落放在眼里,而是积极的张罗着,把自家的两个孩子全都塞进学校里。
她的妯娌张娟看到这种情况,也开始心动了。
正月初九,宋李氏家又双叒叕吵了起来。
成江萍就不说了,刚当上民办教师,要起个先锋带头作用,用自己的工资把孩子送学校,谁都管不着!
但张娟也吵着要让自己的三个孩子上学,这可就触碰到了宋李氏的逆鳞。
只是,一向依来顺受的张娟,这一次可没给宋李氏这个婆婆一点面子,嚷嚷着:
要么分家单过,要么就让孩子们去上学,她自己就是个睁眼瞎,知道目不识丁的苦,不能让孩子也受这个罪。
成江萍护着家里的五个孩子,旗帜鲜明的站在了嫂子这一头,留下家里三个男人抱着头,蹲在一角装石墩子。
宋大邦气得发抖,扭头问了宋李氏一句:“你怎么选?”
宋李氏嚣张跋扈的说道:“选什么选,老娘一个都不选!”
宋大邦立刻找来了三奶奶和其他的生产队干部,强制性的给他们一家子分了家。
老头子宋远达和宋李氏一户,户主宋李氏;宋大海一家五口一户,户主张娟;宋大山一家四口一户,户主成江萍。
决议一出,整个宋家村的人都跑来看起了热闹,宋远达父子三人最后那点脸面,都被宋大邦给扒了下来,踩在了地上。
不过,却没有一个人心疼他们仨。
张娟多好一个人,嫁过来受了他们家多少年的磋磨,人家可从来没有说一句宋家的不是。
如今,人家就想让孩子读个书而已,能有什么错?
看看人家宋大志家仨孩子,就是因为读书读得好,都成了大学生,端上铁饭碗了。
就连宋志宏和罗彩儿,跟着果果那小丫头学了两个月,也都上了中专,以后出来也能吃供应粮。
宋家村谁不艳羡?
宋李氏一个妇道人家,不懂事也就算了,家里三个大老爷们,尤其是亲爹宋大海,居然不帮理也不帮亲!
谁见了不说一句,活该!
成江萍和张娟都是知道宋李氏的性子的,听说能分家,当即知情识趣的表示,除了自己住的那屋、屋里的东西、生产队刚分下来的粮,以及开火煮饭的物什儿,其他什么都不要。
反正,要也要不来。
大家又都不傻,三奶奶和生产队干部更是一听就明白过来,当即表示:
既然分家不分产,那逢年过节也不用孝敬父母什么钱。只在宋远达和宋李氏能动的时候,每年给五十斤粮就行。等宋远达和宋李氏不能动了,再到兄弟俩家轮流吃。
生病吃药、入土安埋等事宜,一概由兄弟俩共同商议,共同负责不得推诿。
宋远达一家子分家的事儿,就这么定了下来。
宋李氏还恍恍惚惚的,家就被分了。
两个媳妇已经开始商量怎么另外开了门、修了厨房,宋李氏才反应过来。
宋李氏正准备撒泼,却发现两个媳妇自顾自的交谈着,眼里早已经没了自己。
老伴和两个儿子,也都用一种陌生的眼光看着她。像是无声的谴责她,为什么不早点答应张娟的要求,害他们既丢了面子还丢了里子。
宋李氏这才发现,她以前一用一个准的手段,现如今已没有任何威胁力。
天塌了!
就在宋李氏苦苦思索新手段的时候,两个媳妇已经打好了商量,甚至直接行动了起来。
宋远达三间正房两边各接两间厢房,外搭一个厨房和厕所的格局,直接被两个媳妇给改写了。
人家要走了自己的那两间厢房,封了原本的门,从屋后开起了门。
成江萍仗着自己有工资,直接在偏房附近另起了地基,修起了自己的小家。
三间正房加两间偏房做厨房和厕所,接着分过来的两间房,围成了一个小院,直接关起门来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根本不带打理宋李氏的。
张娟老实巴交的活了半辈子,既没什么积蓄,又有三个孩子要上学,只能咬紧牙关,找生产队借了点钱。
手头紧,张娟连房子都不敢多修。
只修了一间转角房并一个厨房,外加一个独立的厕所,却也安置下了一家人,自成了一户。
看着新起的房子,想着修房子欠的一屁股债,以及新发的户口本上易主的户主栏,宋大山和宋大海兄弟俩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比他们心情更复杂的,是十里八村的大娘大婶们。
看到了成功案例摆在眼前,不少小媳妇蠢蠢欲动,打着向宋南星学习的旗号,行着向成江萍、张娟学习之实。
不过,成功分家的只是少数,倒是拉动了当年九月的新生入学率。
躺着也中枪的宋南星,摸了摸自己隐隐作痛的脊梁骨,只觉得自己那叫一个无辜。
惹不起,宋南星还躲不起?
宋南星想了想,拾掇了一下自己的证件文件(录取通知书、户口证明、粮油迁移、身份证明等)、把贴身穿的内衣裤袜、个人洗漱用品、基本学习用品(笔记本、笔)收拾一下,装进背包,拒绝了宋大志夫妇的陪同,直接坐车去了省城,“看望”她可亲可敬的“干爹”去了。
没想到,刚到村口,就看到了正准备去上学的宋志宏和罗彩儿夫妇。
六目相对,宋志宏和罗彩儿看着宋南星那单薄的背包,宋南星看着他们俩那几口木箱,双方的表情都挺精彩。
没办法,谁让宋南星考的是军医大,入学会统一配发大量物品,包括并不限于军装、被褥、蚊帐、大衣、棉帽、解放鞋、雨衣、水壶、挎包、腰带、背包带等。
而宋志宏和罗彩儿夫妇读的中专,除了粮油供给,那是一分都不会多给。
两口子的衣服被褥、甚至于罗彩儿吃饭的家伙,可不就都得想办法带上?
赶车的宋老三心里感慨不已,面上却是一点都不显,还能笑着朝宋大志打趣道:“行李准备这么少,你可得多给你家果果装点钱和票。”
宋苗一听这话,还真觉得有几分道理。当真从口袋里面掏出一堆毛票,直接塞到了宋南星兜里。
“你拿着,买点笔和本子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