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芬的大棚还在搭架子,塑料膜还没完全覆盖。
工期紧张,他急得直跺脚。
可周淑芬一点不慌。
她心里有底,这些菜,根本不用怕查。
因为它们根本不是从地里长出来的,而是从空间里直接拿出来的。
没打过一滴农药,没施过一斤化肥,连根须都干干净净。
这种菜,送哪儿去检测都能过关。
港城地方小,四面环山,交通不便。
人口却越来越密集,吃的天天都紧俏,尤其是新鲜蔬菜,价格一天一个样。
周宇捷这生意,简直踩在了最准的节奏上。
才几个月,他就成了港城家喻户晓的“菜王”。
连他自己都愣住。
仅仅一年时间,他的身价就一路飙升,直接挤进港城财富榜前五十。
听周淑芬劝,他把赚来的钱,一分不留,全砸在了港城一块地上。
每平米两万七,价格不低。
他一口气买下三千平,合同签完那一刻,手心全是汗。
可周淑芬走过来,用力拍拍他肩膀。
“别心疼。这地皮,将来能让你赚到数不清的钞票。你现在买的不是地,是未来。”
现在,周家上下都拿周淑芬当风向标。
她让干啥,啥就发财。
如今她一张嘴,全家人眼睛都亮了。
“盖楼,盖公寓。”
周宇捷原本还在犹豫是建仓库还是做养殖场,结果周淑芬一句话就定了调子。
“公寓能租能卖,港城外来人口越来越多,房子根本不够住。”
周宇捷犯难了。
他坐在自家院子的竹椅上,眉头拧成个疙瘩。
地是买下了,三亩多,位置还不赖,在城郊交界处,紧挨着新规划的工业园区。
可盖房子不是卖菜啊。
这年头建房哪是随随便便就能动土的?
得有工程队,得办手续,得有资质,还得懂图纸、管工人。
哪一环出了问题,都可能砸进去血本无归。
他现在光打理蔬菜就够呛,哪顾得上这些?
“小妹,我真是分身乏术啊!”
他在电话里愁得直叹气。
“你说这公寓能赚,我信你。可我没经验,找谁干?图纸谁画?施工队从哪儿来?”
“小哥,地都买了,建公司的事儿,慢慢来,不急。”
她在电话那头笑了笑。
“先注册个建筑公司,挂个名字,再找个靠谱的设计院出图。施工队嘛,余新本地就有,咱们先谈几个,挑最稳的。”
“你现在别急着上手,等我把流程理清楚,我教你一步步走。”
周淑芬清楚,港城的房子贵得离谱。
那里靠近港口和开发区,外来务工人员扎堆,租房市场火爆得吓人。
这块地要是改成公寓,一转手,翻几十倍都不是梦。
只要运作得当,半年内就能回本,之后全是净赚。
她从宁城买了大批新式纽扣、拉链、花边布料……
这些东西在余新还是稀罕物,等她铺开零售,肯定能掀起一阵抢购潮。
郭振义陪她一道。
这是他们俩头一回,没人跟着,单独出门。
以往周淑芬出行,总有周家人或雇员陪着。
而这次,她是真正意义上和郭振义两个人独处。
他高兴得跟过节似的,从进站那一刻,嘴就没合上过。
好些日子没回余新了,他给郭宴龙一家备了满满当当的礼物。
还特地给武徳康挑了套茶具。
真得说,宁城就是不一样,内地还没见着的东西,这儿满街都是。
街头巷尾,到处都是新鲜玩意儿。
周淑芬靠在候车室的椅子上,手里捧着杯热水。
郭振义哪儿舍得让她动手干活。
从买票开始,他就把她挡在身后,抢着递钱、排队、签字。
他买的卧铺票,两人全是下铺。
又特意选了对面的铺位,这样能随时照应她。
中铺是个中年男人,穿着灰衬衫,看着像厂里搞技术的。
郭振义连她想吃个鸡蛋都得先用热水泡热了,才递到她手里。
“我自己来就行,哪有这么娇气。”
周淑芬小声嘟囔。
可他只是笑笑。
“你别动,我来。”
可一看郭振义那乐呵呵的样子,她心里一软,算了,就让他宠吧。
“淑芬,最近余新那几间铺子怎么样?”
郭振义忙完一通,这才腾出空问她。
“挺好。”
周淑芬笑着说。
“早饭摊子交给玲玲了,她做的包子一口入魂,天天排队。我每个月都能分一笔钱。玲玲这丫头聪明,懂得搞促销,买五个送一个,还推出‘早餐套餐’,连工人都爱去她那儿。”
“成衣铺子有余大娘坐镇,我一百个放心。她认识的人多,谁敢在她门口耍横?”
余大娘是余新老街的活地图,从居委会到派出所,从裁缝到商贩,她都熟。
有人想来收保护费,刚露头就被她骂得夹着尾巴跑了。
“百货店东西越来越多,原先那间太小,我又在厂子那边租了两间。”
她现在主打日用杂货和进口小商品,价格公道,服务热情,生意一天比一天好。
“你猜咋了?”
她眼睛直勾勾盯着郭振义。
郭振义嘴角忍不住往上扬。
“是不是遇到熟人了?”
“郭队长真灵!我招人,招来了周家的老工人!你知道吗?就是当年在周记点心铺里掌勺的吴伯,他现在住在余新的老城区,听说我开了新店,主动托人来问我需不需要帮手!”
“你现在在余新都出名了,街坊邻里谁不知道‘周记后人回来了’?周家那些老人肯定早就听说了风声。说不定啊,回头就有人主动找上门来。你不是还在四处打听,想找当年带过你的周奶妈吗?她要是知道了,说不定也会回来找你。”
她猛地站起身,动作太急,脑袋“砰”地一声撞上了中铺的铁架。
可疼痛都没能让她消停下来,她顾不上擦汗,激动地喊道。
“振义!我想到个主意!”
他被她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连忙伸手扶住她肩膀。
“慢点,别撞傻了。你想多开几家店,把‘周记’这个招牌重新打出来,重新打响名气?”
她看着他,怔了怔。
这个男人,怎么总是这样?
明明她一句话都没说,他却总能一眼看穿她心里的想法。
“对!”
她用力点头。
“当年那些被周家赶走的人,很多都是有真本事的老师傅,他们手艺精湛,为人也实诚。如果我能把他们重新聚在一起,不仅能把‘周记’的味儿做回来,还能让他们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你说,会不会……他们会愿意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