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在心仓中划出一万粒心神食粮——这是他从去年冬天开始,每天清晨吸收朝阳之气、傍晚接纳晚霞之息、深夜感悟水脉之力,一点点凝聚而成的心血。
每天清晨天不亮,他便会坐在豆腐堰边,面对东方,吸收日出时的“朝阳正气”,此时的“气脉”最纯净,带着生机。
傍晚日落时分,他会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打坐,接纳晚霞的“平和之气”,此时的“气脉”最稳定,能沉淀修炼时产生的杂念,让“意”气更加纯粹。
深夜万籁俱寂时,他会潜入豆腐堰的浅水区,让身体与水脉完全接触,感悟水脉的“温润之气”——豆腐堰的水脉承载着千年的守护记忆,带着滋养万物的特性,能让心神食粮更具生命力,也让他的“意”气多了一份水的柔韧。
这一万粒心神食粮,每一粒都泛着淡金色的光芒,直径约三毫米,表面光滑圆润,如同被月光浸润的珍珠,捧在手心能感受到淡淡的暖意,如同握着一杯温热的蜂蜜水。
每一粒食粮中都藏着细微的“气脉”纹路,那是三种“气脉”融合的痕迹:朝阳的生机、晚霞的平和、水脉的温润,三者交织在一起,让心神食粮不仅能补充“意”气,还能滋养灵体的“气脉”。
月平将这一万粒心神食粮全部调出,注入丹田——原本饱满的“意脉核心”瞬间爆发出强烈的光芒,淡金色的“意”气如同火山喷发般,顺着“气脉”涌向箭杆。
这股“意能”不再是单一的金色,而是融合了山灵的绿色与水灵的蓝色,形成一道三色交织的“气脉洪流”,色泽浓郁如同融化的琉璃,带着滋养与破邪双重力量。
“意能”以高压水枪般的态势,从箭头处喷涌而出,朝着蛮子洞深处冲去。
所到之处,空间仿佛被点亮——原本黑暗的蛮子洞被三色光芒照亮,洞壁上的岩石因“意能”的滋养,泛出淡淡的灰白色光泽,那些被邪祟侵蚀的黑色痕迹,如同冰雪遇火般快速消退,露出岩石原本的纹理。
山灵老山羊的“生息脉”顺着“意能”开辟的通道涌来,如同绿色的溪流,修复着洞壁上的“气脉”损伤——每一道裂缝都被“生息脉”填满,岩石表面逐渐浮现出淡绿色的“气脉”纹路,如同老树重新长出新芽。
水灵老鸭婆的水脉则如同温柔的细雨,清洗着洞穴中的阴腐味,水珠落在地面,发出“滴答”的声响,每一滴水珠都带着净化之力,将残留的邪祟之气彻底驱散。
“小友,‘生息脉’已修复蛮子洞的‘气脉’节点,邪阵的外层防御已被突破!”老山羊的意志带着欣喜传来。
月平能“看见”,山灵的身影在撞杆山深处显现,它正站在地脉核心旁,用羊角引导“生息脉”,源源不断地朝着箭杆输送能量,淡绿色的“气脉”如同瀑布般顺着“意菅”流淌,与“意能”完美融合。
水灵的意志也紧随其后,带着温和的共鸣:“水脉已围住邪阵核心,形成蓝色的‘气脉牢笼’,邪祟残魂再无退路!小友,可放心推动‘箭前眼’觉醒,咱会守住洞口,不让任何邪祟逃脱!”
月平低头看向水底,只见水灵的白色“气脉”已扩散到整个水洞子,形成一道巨大的“气脉屏障”,将水底与外界隔绝,任何邪祟之气都无法穿透。
撞杆山的山意因“意能”的注入变得更加活跃,山体开始微微晃动——并非地震般的震颤,而是“生息脉”在欢呼,如同沉睡的巨人终于舒展身体。
淡绿色的“气脉”从山体各处涌出,顺着“意能”开辟的通道快速汇聚,与“意能”、水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道更加强大的三色“气脉洪流”,洪流中蕴含的力量足以撼动山岳。
月平能清晰地“看见”,山体内的“气脉”脉络正快速苏醒:原本被邪祟污染的“气脉”节点,在“意能”与水脉的双重滋养下,逐渐从灰黑色恢复成淡绿色。
堵塞的“气脉”通道被打通,“气脉”如同重新流动的江河,奔腾不息,传递着山灵的喜悦,连山上的草木都仿佛感受到了这份生机,叶片在月光下微微颤动,泛着淡淡的光泽。
就在这时,意箭前的“箭前眼”突然剧烈颤动起来——眼睑上的“气脉”纹路如同活过来的藤蔓,快速收缩、舒展,频率越来越快,淡金色的“气脉”从眼睑缝隙中溢出,形成细小的光柱,照亮了蛮子洞深处。
月平知道,“箭前眼”即将觉醒,他立刻集中全部意念,将丹田中剩余的“意”气全部注入箭杆。
“嗡——”箭杆发出一声低沉的“气脉”嗡鸣,如同古钟被敲响,声音在蛮子洞中回荡,震得空气都微微颤动。
“箭前眼”的眼睑缓缓抬起,露出淡金色的瞳孔——瞳孔呈圆形,中间有一道细小的绿色纹路,周围环绕着蓝色的水脉痕迹,正是三色“气脉”融合的象征,如同将撞杆山、豆腐堰与月平的意志浓缩在这只眼中。
“开眼箭,觉醒!”月平爆喝一声,声音中带着激动与坚定。
“箭前眼”完全睁开的瞬间,一道三色光柱从瞳孔中射出,直达蛮子洞深处的邪阵核心——那是一个由黑色邪祟之气凝聚的球体,直径约两米,表面泛着幽绿色的光芒,正是邪祟残魂的藏身之处。
光柱击中邪阵核心的瞬间,邪祟残魂发出一声凄厉的嘶吼,声音中充满了恐惧与不甘。
黑色球体表面出现无数道裂缝,幽绿色的光芒快速消退,邪祟之气如同被戳破的气球,快速消散在三色“气脉”中,被彻底净化。
月平能清晰地“看见”,邪祟残魂在消散前,露出了痛苦的表情,最终化作一缕黑烟,消失在洞穴深处,再也没有一丝痕迹。
“邪祟残魂已被清除!”老山羊的意志带着如释重负的喜悦,“撞杆山的‘生息脉’已恢复正常,再也不用担心邪祟侵扰了!”
水灵的意志也带着欣慰:“豆腐堰的水脉已重新流动,鱼虾开始回流,水草也在恢复生机,用不了多久,堰塘就能回到以前的样子了!”
月平长舒一口气,收回部分“意”气,箭杆的光芒逐渐减弱,却依旧保持着稳定的“气脉”波动。
他抬头望向蛮子洞深处,三色“气脉”依旧在洞穴中流动,修复着最后的“气脉”损伤,原本阴暗潮湿的洞穴,此刻变得明亮而温暖,如同被阳光照耀的山谷。
就在这时,水洞子突然传来一阵细微的震动——并非邪祟反扑,而是石塞子发生了变化。
月平低头看去,只见石塞子迎水的底面,原本光滑的石面缓缓浮现出一道淡金色的“气脉”纹路,纹路如同蜘蛛网般不断扩散,每一条丝线都泛着柔和的光芒,最终汇聚成一只巨大的眼睛——眼睛直径约三尺,眼白呈淡灰色,如同未经打磨的和田玉,带着天然的温润。
瞳孔是深褐色,如同陈家祖坟后山的土壤,沉淀着世代守护的厚重。
正是陈家幺房特有的单眼皮,眼睫毛微微泛黄,长度均匀,根根分明,与父亲平日里看向他时的眼神一模一样。
这只石眼并非冰冷的石头雕刻,而是父亲用“石匠术”与“意术”结合,将自身“意”气与“气脉”完全融入石头所化。
它直直地“望”着月平,没有丝毫情绪波动,却散发着与生俱来的威严——这不是压迫感,而是陈家世代守护“气脉”的意志沉淀,如同祠堂里供奉的列祖列宗牌位,沉默却充满力量,让月平不由自主地心生敬畏。
月平的“意见”瞬间捕捉到石眼中的“气脉”流动——那是父亲的“意”气在运转,与豆腐堰的水脉、撞杆山的“生息脉”形成了三重共鸣。
他甚至能“听”到石眼中传递出的细微意志,那是父亲留在“意”气中的叮嘱:“月平,守堰之道,非独靠力,更靠承脉。石为骨,意为魂,灵为援,三者共生,方能破邪。”
这短短一句话,如同惊雷般在月平脑海中炸开——他终于明白,父亲重建水洞子,绝非简单的修缮,而是一场跨越时间的布局:石塞子是“骨”,承载着豆腐堰的“气脉”根基。
父亲的“意”气是“魂”,赋予石头守护的意志。
而山灵水灵则是“援”,与石眼形成呼应,共同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守护屏障。
“父亲!”月平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不是因为脆弱,而是因为感动。
他想起小时候,父亲总在守鱼棚教他辨认“气脉”:清晨时,父亲会指着堰塘上的薄雾,告诉他那是水脉苏醒的征兆。
傍晚时,会带着他在撞杆山脚下静坐,感受“生息脉”的流动,用粗糙的手掌握着他的小手,在地面画出“气脉”纹路,耐心讲解每一道纹路的作用。
那时他不懂父亲为何如此执着,总觉得守着堰塘太过枯燥,如今看到这只石眼,才明白父亲早已将守护的责任,藏在每一次教导、每一处修缮里,如同春雨润物般,让“守护”二字融入他的骨血。
父亲从未说过豪言壮语,却用行动诠释着陈家意者的使命,这份沉默的坚守,比任何话语都更有力量。
石眼仿佛感知到了月平的思绪,瞳孔微微收缩,一道淡金色的“气脉”从石眼中射出,落在月平的眉心。
月平的意识海中瞬间涌入大量信息——那是父亲多年来对豆腐堰“气脉”的观察记录:哪里是“气脉”节点,哪里容易被邪祟侵扰,如何用最少的“意”气调动最大的守护力量,甚至包括未来可能出现的“气脉”异动应对之法。
这些信息如同珍贵的地图,详细记录着豆腐堰的每一处“气脉”细节,其中还夹杂着父亲的批注:“三月初三,水脉异动,需加固水洞子三层石塞”“九月初九,撞杆山‘生息脉’减弱,可引堰塘水脉滋养。”
每一条批注都带着父亲的温度,让月平仿佛看到父亲深夜在灯下记录的身影,手中握着毛笔,眉头微蹙,认真思索着每一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