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切准备就绪,已是初夏。
龙江港码头上,人山人海,锣鼓喧天。
“四海船队”的第一支远航船队,即将启航。
船队由二十艘经过改造的福船组成,船身坚固,风帆高耸,船头那面绣着“汉寿良品”四个大字的杏黄色大旗,在海风中猎猎作响。
何青云亲自前来送行,她没有说什么壮行的话,只是将一坛新酿的“汉寿王”,递到了船队的总负责人,林观海的手中。
“林大哥,此去前路漫漫,风高浪急,万事小心。”
“夫人放心!”林观海外表粗犷,此刻却也是虎目含泪,他对着何青云,重重一抱拳,“我等定不负夫人所托,将我们大周的货物,和‘汉寿良品’的威名,带到那四海的每一个角落!”
他转身上船,猛地一挥手。
“扬帆!启航!”
随着一声悠长的号角声响起,二十艘福船依次解开缆绳,升起风帆,在无数百姓的欢呼与祝福声中,缓缓驶出港口,向着那片蔚蓝的、充满了未知与希望的无尽大海,破浪而去。
何青云站在码头的最高处,看着那渐渐远去的帆影,海风吹起她的长发,也吹起了她那颗早已飞向星辰大海的,雄心。
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一个属于大周,也属于她的,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已经正式拉开了序幕。
她没有随船队出海,因为她知道,在后方,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在等着她。
她要为这支远航的船队,建立一个最稳固、最强大的后盾。
她要将汉寿县、温泉庄、龙江船厂,乃至整个大周的沿海,都变成她这个商业帝国,最坚实的基石。
她转过身,对身旁的李重阳道:“重阳,我们该回去了。”
“回哪里?”
“汉寿。”何青云的眼中闪烁着光芒,“我要在那里,建一座大周最大的‘琉璃厂’。”
“我要让那面五十两银子的西洋镜,变成我们‘汉寿良品’,人人都能买得起的寻常物件。”
李重阳看着她眼中那熟悉的、仿佛能燃起燎原之火的星河,笑了。
他知道,他家这位不安分的夫人,又要开始“折腾”了。
而他,将永远是她最忠实的,追随者。
当何青云带着要建“琉璃厂”的惊人想法,回到汉寿县时,这里早已不是当初那个需要她事必躬亲的贫瘠之地了。
在何平安的治理和李重阳的远程规划下,整个汉寿县已经变成了一台高效运转的巨大机器。
通往青阳镇和京城的官道上,商队往来不绝,“汉寿良品”的旗帜几乎成了这条商路上的通行证。
城郊的作坊扩建了又扩建,粉条工坊、酒坊、纺织厂、食品加工坊……一排排青砖灰瓦的厂房拔地而起,吸纳了附近数千名劳力。百姓们不再需要背井离乡去讨生活,在家门口,便能挣到一份足以养家糊口的体面工钱。
“汉寿学堂”里,朗朗的读书声终日不绝,孩子们不仅学《三字经》,学算术,更在凌煕和何远星的指导下,开辟了药圃,学会了辨认和种植上百种草药。
何青云看着眼前这片因她而变得生机勃勃的土地,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可她知道,这还不够。
“汉寿良品”想要真正地走向世界,就必须拥有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任何人都无法仿制的“拳头产品”。
而“琉璃”,便是她选中的,下一个引爆市场的王牌。
这个时代所谓的琉璃,大多是些质地浑浊、色彩单一的低温陶,与她认知中那种晶莹剔透的玻璃,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她要造的,是真正的玻璃。
是能制成清晰无比的镜子,能磨成让人看清远处风景的“千里眼”,甚至能做成各种精美绝伦的器皿,卖出天价的,真正的玻璃。
书房里,何青云将一张早已画好的图纸,在何平安和王师傅面前展开。
那上面,画着一个结构复杂、造型奇特的巨大炉窑。
“姐,这是……什么?”何平安看着图纸上那些他闻所未闻的“熔炼池”、“退火道”、“吹制台”,满眼都是困惑。
“这是我们‘汉寿良品’的下一个聚宝盆,”何青云的指尖在图纸上轻轻敲击,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琉璃厂。”
她将玻璃的制作原理,用这个时代的人能听懂的语言,简单地解释了一遍。
“我们需要石英砂、纯碱、还有石灰石,将它们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再用一千五百度以上的高温熔炼,就能得到一种透明的、可以随意塑形的液体,待其冷却,便是琉璃。”
“一千五百度?”王师傅听得直摇头,“夫人,寻常的砖窑,烧到八九百度便已是极限,这……这上千度的炉子,怕是天底下没人能造得出来啊。”
“别人造不出来,不代表我们不行。”何青云的目光转向了窗外,那里,是连绵起伏的西山。
“我已让平安派人去勘探过,西山深处,不仅有大量的石英矿,更有一种名为‘煤精’的黑石,其燃烧的热量,远胜于木炭。只要我们能改进炉窑的结构,用上最好的耐火砖,再配合鼓风机,将这温度提上去,并非不可能。”
她又从随身的包裹里,取出一块晶莹剔透的水晶石,递到王师傅面前。
“这是我从西域商人手中高价购得的,您看,我们只要能造出比这更纯净、更通透的琉璃,还愁卖不出好价钱吗?”
王师傅看着那块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芒的水晶,那双曾为酿酒而狂热的眼睛里,再次燃起了属于工匠的、熊熊的火焰。
“好!老朽就陪夫人,再疯一次!”
说干就干。
何平安立刻以县衙的名义,在西山脚下,划出了一大片土地,作为琉璃厂的厂址。他又亲自带队,组织人手,开山采石,挖掘煤矿。
墨翟也被李重阳从龙江船厂“借”了过来,这位机关术大师一看到何青云画出的、带有“蓄热室”和“坩埚”的“马蹄窑”图纸,便立刻陷入了痴迷。
他带着一群年轻的工匠,吃住都在工地上,不眠不休地研究着如何砌筑能承受超高温度的耐火砖,如何设计能将风力送到极致的巨型鼓风机。
整个汉寿县,再次陷入了一种热火朝天的建设狂潮之中。
而何青云,则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她知道,光有产品还不够,她还需要一个能将这些产品,安全、快速地运往四海的港口。
她将那张南海海图重新铺开,指尖在海岸线上一处并不起眼的、名为“月牙湾”的地方,停了下来。
“重阳,你看这里,”她对刚刚从京城赶回来的李重阳道,“月牙湾地处泉州与广州之间,港阔水深,四季不冻,更重要的是,这里三面环山,只有一个狭窄的出海口,易守难攻,是建立我们‘四海船队’秘密基地的绝佳之地。”
李重阳看着地图,眼中也闪过一丝赞叹:“你的眼光,总是比所有人都看得远。只是,这月牙湾虽好,却早已被几股势力盘踞,其中最大的,便是号称‘南海蛟龙’的海盗王,陈祖义。”
“陈祖义?”
“此人曾是前朝水师将领,因不满朝廷禁海,愤而出走,啸聚了数千名亡命之徒,盘踞在月牙湾一带,劫掠过往商船,连官府的水师都奈何他不得。”
“一个水师将领?”何青云的眼中非但没有惧意,反而露出了几分兴趣,“那正好,我们建造水师,正缺一个懂海战、知己知彼的教头。”
“你……你是想收服他?”李重阳被她这大胆的想法惊得说不出话来。
“为何不可?”何青云反问,“他既曾是朝廷将领,心中必有家国大义,只是被逼无奈,才落草为寇。我们若能给他一个施展抱负的机会,一个重归正途的希望,何愁他不成我们的人?”
她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远处那片连绵的青山,嘴角,缓缓勾起一抹自信的笑意。
“重阳,备船吧。”
“这一次,我要亲自去会一会,这位‘南海蛟龙’。”
她不仅要造出最晶莹的琉璃,她还要收服这片大海上,最桀骜不驯的蛟龙。
她要让这片曾被遗忘的蔚蓝,彻底成为她“汉寿良品”帝国,最广阔的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