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娘抱住了秦香莲的胳膊:“懂不懂的,暂不用管,听娘的话去做就好,娘肯定是对的,后面慢慢就懂了。我们上学也这样,不论理不理解,都死记硬背下来,读着读着就会了,对不对,哥?”
冬郎默默去看秦香莲,见他娘神色如常不见嫌弃他们笨,才点头:“对!”
秦香莲这才知道孩子们的学习办法竟然是这样朴实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伸手搂着冬郎,母子三人都十分怡然自得。
大敌当前,深知自己没有强硬手段的孩子们上学也更用心,期望从书本里获得智慧,秦香莲乐见其成,本雪落的第一日,秦香莲就想给孩子们告假,孩子们却坚持上到了大雪纷纷。
初雪那日,秦香莲就已着手写帖子,程硕作为孩子们的夫子,逢年过节该有的礼仪不能少,秦香莲做得很认真,并不因为秦庆夕的关系慢待他。
饱蘸浓墨,笔尖落到纸上,雪花也落到地上,黑白分明。
今年也是秦香莲母子独自在家过的第一个新年,孤儿寡母在家,雪地又难行,年礼是得提前送,后头怕没办法去。
再者,从前到镇上还有个秦氏布庄可以落脚,现镇上也要开纺织学院,官府那边买走了秦氏布庄的地契和一应器物。无利不起早,涂氏大约是从武当县的纺织学院上尝到了甜头,依旧是他家出钱赞助的。
再者秦氏布庄自有它的特殊在,不仅是新织机故事里不能缺席的布庄,还是如今纺织界种种神话传奇的发源地。
现在各地纺织学院里,供奉眼光娘娘几乎像供奉织女那样多且虔诚,门口也是必挂楹联写“经纶天下,衣被苍生”,织娘们人人与有荣焉,识不识字的,都必认这几个字。
至于张氏纸坊,现在也发展起来,终日忙碌,秦香莲更不好去打扰,只偶尔上新产品或对账的时候去去。
今年张氏纸坊就上新了春联年画生意,雕版师傅不是别人,就是刻了那石刻的齐光。不知别处,均州本地雕刻手艺时下已是以石壁凿刻为标杆,师傅们竞相效仿。
好在五龙观怕知名的石刻被人为破坏,派人日夜看守,只能远观而不能近玩,还没同行知道作者是齐光。
齐光从前便刻得不多,刻过那石壁后来就更不再刻,到如今自己的技法风靡起来,才好又刻,若被看出,问就是模仿石壁,天生我材活灵活现。
春联刻的内容都是程硕写的,他的一手字既端正亦有筋骨,又是东家秦庆夕的丈夫,有一定文化水平能写对联,还用不着出钱请再合适不过。
至于年画,原形则是适度美化过的各家孩子,以及秦庆霞家叫做高旺的那条狗,秦香莲家叫瑞雪丰年的两头牛和小豹子,还有田间地头看得见的鸡鸭鹅,也有狸奴。
其中狸奴最为畅销,神态花色各异,憨态可掬的有,状似虎狮的亦有,灵气十足,雪白的“狻猊”,嘴带斑纹“衔蝉”,长毛的“狮猫”等。
秦香莲也是才知道,北宋吸猫之风如此盛行,听说在东京,还有叫做“改猫犬”的行当,做的也就是后世的宠物美容,十分超前。
且年画上有猫与蝶同时入画,谐音“耄耋”,寄托了长寿的美好祈愿,不仅适合过年的时候张贴,平时也可以赠送给亲朋好友或家中长辈。
秦庆夕也很喜欢猫,但是秦香莲特意为她画了一幅老虎,因为她刚捡的猫花纹很像老虎,没有老虎养就画一幅。
除了秦庆夕家,秦庆霞那边也要去一去,礼也不可薄,现在两家人关系亲近,更要当正经亲戚去走的,用心维系感情。
秦香莲登门,秦庆夕在家招待,她养的猫叫虎子,趴在旧衣服做的窝里头晒太阳睡觉,见来人是秦香莲,打了个哈欠又闭上眼睛呼呼大睡。
秦香莲摸了把猫头:“真可爱,养得胖多了,有从前几倍大。”
秦庆夕也很骄傲,端来壶热热的红糖姜茶和一盘子混装的干果点心:“一路上冷不冷,快喝点茶先驱驱寒,我去给你拿火盆来烤烤腿脚。”
秦香莲也不客气,坐在背风处,端住茶笑眯眯道谢:“我穿得厚实,冷倒不冷,不过有火盆肯定是要烤的。”
秦庆夕拿眼瞧她打扮,穿身厚厚的羊皮袄,下身穿着的裤子看起来平平无奇里头却是填了鹅绒的。头顶上戴的帽子和脚底下踩着的靴子,都是小豹子打回来的猎物皮毛做的,捡了便宜。
通身裹得严严实实,没甚颜色花纹,竟不显得臃肿,有那张花一样风雨不舍侵蚀的脸在,素有素的美。
秦庆夕又看了眼头顶的阳光,摇摇头:“我看街上的老太太穿得都不如你多。”
秦香莲充耳不闻,靠在摇椅里头,微微点着脚,穿得多的舒服暖和她知道就行,至于好不好看像不像老太太的,她自己是看不见,只碍别人的眼。
秦香莲想到这个,笑呵呵,秦庆夕一看就知道她在想什么,无奈地把火盆翻了翻,放在秦香莲腿边,又把茶水放在上头温着,才坐下道:“我们过些日子也该回家了,今年你和孩子都到我家来过年吧。”
说的我家自然是秦庆夕家,别说张氏没了,张氏还在的时候,秦庆夕也是一样带着程硕回自己家过年的。
秦香莲笑道:“肯定去。”
齐婶子早说了今年去她们家过年,怕她们母子三人不够热闹,江南那边的人也惦记着,他们想回来也想接她们过去,是被她婉拒了。
一来一回折腾不少功夫,她不爱这样跑,那边也各有各的事业在做,同样放不下,两边相隔远,这么一沟通,也就到了年,最后就多送回来些钱和礼物。
秦香莲说到这儿,道:“霞娘在不在家里?我阿舅捎回来好些模型、积木、木偶之类的玩意,春娘冬郎还有小桐都很爱,我还带了些给小高兴。”
秦庆夕剥着核桃松子递给秦香莲。道:“多半是不在,听她说手里还有几桩媒要说,现咱们镇活路多,涌入不少外边的青年,亲事自然也多起来,她阿姑忙不过来,找她帮衬,这年节下,正忙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