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夜幕如同一块巨大的蓝黑色绸缎,将整个世界慢慢地包裹起来。
苏沐瑶如往常一样,在静谧的房间里潜心修炼。
房间中弥漫着淡淡的灵气,烛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也在为她的修炼默默助力。
就在苏沐瑶沉浸在修炼的奇妙境界时,沉寂已久的系统突然响了一个提示音。
她正疑惑哪里来的声音,打开系统面板,只见上面的进度条已然去到100%,正闪烁完满的光。
“对了!”
苏沐瑶猛地一拍脑袋,惊喜的神情瞬间跃上脸庞。
那是自己等了七七四十九天的‘天灵根造化丹’已经被系统炼制完成了!
这颗丹药,可是她心心念念许久的宝贝,之前为了它,还特意招惹了所有人,才凑齐的积分。
苏沐瑶迫不及待地将这颗‘天灵根造化丹’从系统空间中取了出来。
打开塞子。
房间中顿时弥漫开一股奇异而浓郁的香气,那香气仿佛带着丝丝缕缕的灵气,萦绕在鼻尖,让人神清气爽。
望着手中这颗流转着神秘光泽的丹药,苏沐瑶心中涌起一股冲动,恨不得立刻闭关服下丹药,感受进阶突破的奇妙瞬间。
但是,她的理智很快将这份冲动压制下来。
她想起,自己还没有将这个消息通知给宋凌秦,毕竟他们在许多事务上紧密相连,自己若要闭关而消失一段时间,理应让他知晓。
而且,自己与茶楼的掌柜还有约定,突然消失不辞而别,似乎也不太妥当。
苏沐瑶无奈地叹了一口气,但最终还是决定,还是明天吧!
明天跟茶楼掌柜说好就能闭关了!
这一个晚上,苏沐瑶再也无法像之前那样静下心来修炼。
她的脑海中全是那颗丹药,不停地思索着:要是服下这颗丹药,会不会成功进阶突破呢?
这次圆满的到底又是什么灵根呢?
她的心中充满了好奇,如同即将打开一个新的盲盒。
回想起上一次,那颗让她圆满木灵根的丹药,不仅让她的修为大增,更让她的‘回春术’运用得炉火纯青,在许多关键时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而这一次,不知道哪一条灵根即将要圆满,又将给她带来怎样的惊喜呢?
这种期待如同一只无形的手,挠得她心痒痒的。
而第二天,当茶楼的掌柜听到苏沐瑶请辞的消息时,只感觉天都塌了。
这段时间,苏沐瑶的说书表演那叫一个精彩,成功吸引了大批茶客,把原本生意平平的茶楼经营得红红火火。
如今,苏沐瑶却突然要请辞,掌柜怎能不着急?
苏沐瑶之所以请辞,实在是因为修仙之人闭关的时间根本无法确定。
她不知道这一次闭关需要多久,或许是数日,或许是数月。
为了避免给茶楼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她只好选择请辞,反正这段时间的积分也拿得差不多了。
掌柜看着苏沐瑶,欲哭无泪。
他心里那个悔啊,早知道会这样,当初就该跟苏沐瑶签个更长久的契约。
好不容易盼来这么一位能力超凡、能说会道的说书先生,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瞬间点亮了茶楼的生意。
可如今,这棵刚让茶楼人气爆棚的“摇钱树”,居然说要走,掌柜实在是难以接受。
而且那故事还没说完,怎么能让苏沐瑶明天就不来了呢?
这几日,苏沐瑶精彩的说书,让茶楼的生意如日中天,茶客们都是冲着她那出神入化的口技和她那引人入胜的故事而来。
光是想想那些茶客得知苏沐瑶请辞,不再说书后的反应,就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真怕那些被故事勾得抓心挠肝的茶客们,会因为满心的失望与愤怒,将自己给活活生撕了。
如今苏沐瑶去意已决,掌柜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无论他如何苦口婆心地劝说,甚至许下各种丰厚的报酬,苏沐瑶都不为所动,坚决不肯再留。
掌柜心中万分不舍,却又实在无可奈何,最后只能声泪俱下地请求苏沐瑶将这个故事讲完,再离去。
在掌柜的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哀求下,苏沐瑶看着掌柜那可怜巴巴的模样,又想到掌柜此前为她提供了一波如汹涌潮水般的积分,最终还是心软了,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
苏沐瑶心中暗自琢磨:掌柜的一听到自己要请辞就提供了这么多积分,那么那群对故事痴迷的茶客们,得知自己要离开,又得提供多少积分啊?!
一想到这里,她才答应了掌柜的请求,十分期待那即将到手的丰厚积分!
等几日后,苏沐瑶好不容易才辞去了说书人的工作。
她原本打算寻找一处静谧之地闭关,好好提升自身的灵根修为了。
谁知在告知宋凌秦时,当他得知此次闭关为了修炼晋升,他当即起了别的心思。
宋凌秦:“国师大人,此番斗胆询问,您这次闭关是否会引发异动呢?若是可以的话,不知可否前往下个城镇再闭关?也好让我们提前做些安排,您看可好?”
宋凌秦之所以会这么问,是因为他清楚地记得之前苏沐瑶有一次闭关晋升的情形。
那次国师大人出关的时候,引发了周围植物的变异化。
原本普普通通的花草,仿佛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加持,以惊人的速度生长着。
它们变得格外旺盛,枝叶繁茂,花朵娇艳欲滴,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注入了一股蓬勃的生机。
而那些发生变异的植物,因为其独特的形态和奇异的功效,后来竟卖了不少银钱,着实让人大吃一惊。
如今,他们所处的附近可是干旱灾区。
虽说最近下过几场大雨,可这几场雨只是稍稍缓解了旱情。
当地百姓们眼巴巴地盼着庄稼能快快生长,可从重新种下焕发生机直到成熟,还不知道要等多久呢。
若是能让国师大人挑选合适的地方闭关,凭借他上次闭关引发的奇妙效应,此后那地方的环境肯定能得到极大改善,说不定就能让灾区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长出足够的粮食,解决百姓们的燃眉之急。
所以宋凌秦才会如此小心翼翼地提出这个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