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光掐灭烟头,终于做出了决断。
他抓起身旁那部通往最高中枢的红色电话,在所有人的注视中,沉声说道:
“报告……是我,萧光。”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威严的声音。
“演习结果我收到了,说你的要求。”
“潜艇需要量产!海军现在就要一支无敌舰队!”萧光的声音毫不掩饰自己的渴望。
短暂的沉默后,那个声音回应道:
“这是自然。还有呢?”
萧光深吸了一口气,看向会议桌上那两张代表了抉择的海图。
“在饺子下锅之前,我们这第一把刚刚磨好的快刀,也总要先见见血!”
他的眼神,最终落在了马六甲海峡的图上!
“先打马六甲!”
“让全世界的兄弟都看看,咱们兔子,有能力,也有意愿,帮他们砸开那条套在他们脖子上的锁链!鹰酱一家独大的时代,该结束了!”
“而且这个活,得干得漂亮!要让敌人疼,要让朋友们狂欢!”
……
351厂,所长办公室内。
办公室的门被敲响,秘书走了进来,将一份刚刚收到的红色加密电报轻轻放在桌上。
电报的内容很短,只有寥寥数语,是海军司令部发来的行动方案摘要。
萧光这位海军统帅,决定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队伍,搭乘唯一的一艘长征号攻击型核潜艇,远赴千里之外,执行代号为破链的行动。
目标是马六甲海峡的鹰酱第七舰队。
看完电报,余宏的脸上没有任何意外。
以萧光那种宁折不弯的性格,在亲眼见证了长征号与听潮蜂群的恐怖战力之后,如果还能在家门口忍受着鹰酱的封锁,那才是不正常的。
他站起身,走到办公室窗边,虚视远方。
那是海滨431船厂的方向。
那里在最深处的全封闭式干船坞中,另一头水下巨兽也已然成型。
巨浪号。
兔子的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
这艘潜艇的艇体和反应堆等所有硬件,早已建造完毕,各项海试也都悄悄完成了。
它现在静静地停在那里,只为了一件事,等待它真正的利器,潜射洲际弹道导弹。
余宏的大脑里,一个代号东风-41潜射改的项目数据正在流动。
他这一次不想再小打小闹,他要一步到位,直接研制出射程超过一万公里的潜射洲际核导弹。
这意味着,只要巨浪号潜伏在自家门口那片最安全的海域,它发射的导弹就能覆盖鹰酱和西方的任何一个角落。
这才是真正的二次核反击能力,是保证国家本土绝对安全的终极底牌。
在这样的战略底气面前,那艘被鹰酱寄予厚望,意图将兔子锁死在家门口的俄亥俄号潜艇,就显得有些可笑。
余宏的手指轻轻敲击着窗沿。
就让那艘俄亥俄继续待在那儿吧,让鹰酱的情报部门继续误认为他们的战略威慑依旧有效,这本身就是一种更高明的战略欺骗。
将鹰酱海军最有威胁的水下力量,牢牢地吸引和消耗在东部海域,何乐而不为?
所以,先解决马六甲问题,敲掉那颗看得到的钉子,是当下最优的选择。
余宏的思绪回到即将远航的长征号上。
萧光的决策是对的。
再逼真的模拟演习,终究只是演习。
模拟器里不会有真正的恐惧,不会有金属被撕裂的声音,更不会有面对死亡威胁时的临场反应。
只有真正的战场,才能将那些兵王胚子,锤炼成真正的精锐战士,磨砺出真正的战术。
而马六甲海峡…
余宏的视线落在墙壁上那副世界地图上。
那片海域又长又窄,最窄处甚至不到四十公里。
这片独特的地理环境,简直就是为听潮蜂群量身定做的完美猎场。
一百二十八枚听潮,如果被投放到广阔的太平洋中,确实如同将一把沙子撒进大海,掀不起太大的风浪。
可是在马六甲这样狭窄的水道里,它们足以编织成一张任何水面舰艇都无法逃脱的,由传感器和高爆弹头组成的天罗地网!
下定决心后,余宏拿起那部红色电话,直接拨通了海军司令部。
电话很快被接起。
“我同意萧光的计划,告诉他,注意安全,还有让我们的战士们知道,我们在家等着他们凯旋!”
……
月黑风高。
431船厂的保密码头,除了几盏必要的地灯,其余地方都被黑暗笼罩。
长征号潜艇如同一头黑色的鲸鱼,静静地靠泊在码头边。
消声瓦覆盖的艇身在微光下没有一点反光,似乎要将周围的光线也一并吸进去。
身穿黑色作战服的萧光站在舷梯口,他的身后,是同样装束的王东、孙强等十三个被他亲自挑选出来的蜂群战术执行小组成员。
他们每个人都背着简单的行囊,眼神里没有出征前的激动,只有冷静。
黄旭站在码头上,他那双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这些即将驾驭自己心血结晶奔赴战场的军人。
他没有多余的话,只是走到萧光面前,用力地拍了拍对方的臂膀,将一个油布包塞进萧光的手里。
里面是一叠备用的关键部件高强度结构图。
“带回来。”
“一定。”萧光回答。
十三名战士依次登艇,没有发出一点多余的声响,身影很快消失在了指挥舱的入口处。
萧光最后一个转身,向黄旭行了一个军礼,随即也进入了潜艇。
哐当一声。
指挥舱的圆形重型舱门,被从内部锁死。
几名早已等待在码头上的工人,熟练地解开粗大的缆绳。
长征号两侧的水平舵微微下压,艇身在一阵几乎无法察觉的电动机驱动声中,极其缓慢地沉入了水中,水面上只荡开了一圈很快便消弭于黑暗的涟漪。
码头上再次陷入死寂。
长征号在幽深的水下穿行,就像黑暗中一把没有鞘的匕首。
艇舱之内,一片安静,只有生命维持系统送出臭氧气味的气流声。
控制室里,灯光被调到了最低的亮度。
萧光坐在专为他设立的指挥席上,那十三个核心小组成员,则早已进入了各自的操控台,十指悬停在键盘之上,随时等待着指令。
导航屏幕上,一个蓝色的光点正坚定不移地沿着预定航线向南移动。
几天几夜的航行,除了必要的轮换休息,没有任何人有多余的交流。
这艘潜艇的性能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就算是以高航速前进,艇舱内依然安静得能够听到心跳,外部海水流过艇身的声音被隔绝得干干净净。
终于。
那个代表着长征号的光点,抵达了马六甲海峡的北口,缓缓停了下来。
潜艇的速度从高速巡航骤然降到了几乎静止的慢速蠕行,艇内原本就几不可闻的机器运转声也彻底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