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明王朝仅靠两个微不足道的军事行动,就让奥斯曼帝国彻底崩盘。
但是,现实中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事情的真相。
就连奥斯曼的民众,都以为政权被推翻,全都是因为苏丹不愿意与大明海商做生意,致使全民不满,从而引发叛乱。
为了避免恐慌,造反的那些贵族纷纷守口如瓶,没有一个人愿意道出真相。
在这个没有网络的时代,想要隐瞒一件事情,真的太简单了。
那么问题来了,奥斯曼帝国虽然覆灭了,但是大明王朝亏了吗?
还真的不亏。
前面提到,朱祁钰曾下旨,严禁任何民众参与到国外的纷争之中。
可是,这不代表,大明朝廷不可以这样做啊?
总会有一部分聪明人,通过各种关系,联系到大明的军方,希望能得到资助,让自己登上王位。
大明军方,答应了。
他们扶持了一个,与苏莱曼·贝格有亲戚关系的贵族。
苏莱曼·辛格,是苏莱曼·贝格的远房老表,他的崛起,自然也离不开老表的帮助。
一开始,辛格并不打算加入叛逆行列,因为他觉得,自己一没钱,二没势,三没武器,成功率不高。
万一不成功呢?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没想到有一天,老表苏莱曼·贝格亲自上门,送来了大量资金。
经过一番“劝说”之后,辛格心动了。
尤其是看到老表傍上了大明王朝这条大腿,混得风生水起。
本来,苏莱曼·辛格在奥斯曼帝国中,微不足道,隐形人一个。
随着小羊国的巨量资金加入,从此有了与其他人势均力敌的资格。
后来,苏莱曼·贝格通过宋康的关系,联系到明军的高级管理层。
他阐述了自己的来意,以及如此做的动机,再站在大明王朝的角度,去思考利弊。
朱祁钰顿时有了兴趣,因为这样做的话,能够以极其低廉的资金,可以占领一个国家。
就这样,在明军加入之后,以摧枯拉朽之势,一天之内,推平所有势力。
......
苏莱曼·辛格感觉做梦一样,他能够想到,明军十分强大,但从未想过,会强大到这个地步?
真的太夸张了。
明军的坚船利炮,真是人类能够造出来的吗?确定不是天神赏赐?
也许现代人了解到明军的武器装备数据,会嗤之以鼻。
就这?
但是,放在这个时代,15世纪中叶。
一枚导弹的最小射程能够达到五百公里,轰炸范围高达百米,还有200发\/分钟的机枪,可瞬杀千米之外敌人的狙击枪,以及航程达到恐怖的2000公里,最多可装载上万枚小型炸弹的轰炸机......
已经不能用“遥遥领先”这个词语来形容了。
而是,天方夜谭。
当其他国家还在用冷兵器玩着过家家的战争,大明王朝已经率先进入了二战水平。
你能够想象,这个差距有多大吗?
而这些强力的军事装备,只花了二十一年,就研发制造出来了。
大明王朝每年的科技研发投入,占据了总Gdp的20%以上,具体数目,无法估量。
前面提过,一个商会的财富,就能买下半个世界。
而这,只是民间商贾的明面上的财富。
那么,开设了“天市坊”的朝廷呢?他们每年能够赚取多少财富?又有谁能估量?
现在大明的民间风气,学子们参加科举的根本目的,已经不是为了当官,而是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够有幸进入七大研究所。
每一名科学家的薪资,最低都相当于朝堂三品大臣的总收入(基础薪资+分红)。
如果取得了重大的科技进步,君父一高兴,大手一挥,奖金更是恐怖。
在这样丰厚的条件下,大明王朝的科学家玩了命的日夜研究。
其中,不免有人难以抗压高强度的工作,猝死了。
每一年,意外身亡的科学家人数超过百人。
他们有的是猝死,有的是实验过程中牺牲......
但是,没有一个死者的家庭会有怨言,因为朝廷是真的给钱,而且给得太多了。
请问,三百万两买你儿子的命,你愿不愿意?
其直系后代的一切教育花销,全部免费,你愿不愿意?
其父母每个月能领到三万两的生活补助,你愿不愿意?
尽管大明王朝现在的资本发展十分迅速,可是让你一下子掏出三百万,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
正因为令人咂舌的福利,使得天下学子趋之若鹜。
现在大家早就不背什么老的《四书五经》了,而是转而学习新的《四书五经》:《术学》、《物理学》、《力学》、《化学》、《电力学》。
每个学子都铆足劲的钻研,希望能在此有所成就。
最关键的是,新时代的《四书五经》,并不需要你倒背如流,甚至不用你每一本都学。
你只要学透了其中一门,并且可以举一反三,就能有机会被七大研究所特招。
哪怕你不能考进七大研究所,民间的研发机构,你也能找到俸禄不低的工作。
正因为土壤肥沃,才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