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伦敦,格物巷,《格物》期刊总部。
主编阿奇博尔德·菲利普斯教授的办公室里,气氛紧张得可以拧出水来。在收到尼古拉斯·冯·卡门教授那句“它……就是未来本身!”的最终审稿意见后,菲利普斯教授感觉自己像是站在了历史的奇点上。
他颤抖着手,拿起桌上的红色电话——那是《格物》期刊用以发布最高级别、最紧急指令的内部专线。
“接……接排版部和网络技术部。”菲利普斯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嘶哑,但眼神却异常坚定。
“菲利普斯主编,有什么吩咐?”电话那头传来部门主管小心翼翼的声音。
“秦风博士的论文,《量子计算的新大陆:基于宏观物质量子相干态调控的计算原理与实验验证》,manuscript Id: Gw-2025-xxxxx,”菲利普斯深吸一口气,一字一句地说道,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以《格物》创刊以来……不,以人类科学期刊出版史上最快的速度,完成最终校对、排版,并……全球在线发表!”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钟,随即传来一阵倒吸凉气和手忙脚乱的声音。
“主编……您是说……立刻?在线发表?不……不走传统的预印本或者新闻发布会流程了?”
“没有时间了!”菲利普斯咆哮道,他感觉自己体内的血液都在燃烧,“这篇论文,多在世间晚出现一秒,都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犯罪!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熬死多少程序员和排版员,我要在……在接下来的六个小时内,让全世界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它!”
“六……六个小时?!”电话那头的声音充满了绝望,但更多的是一种被卷入历史洪流的亢奋,“是!主编!我们保证完成任务!就算是用牙啃,也要把它啃上线!”
挂断电话,菲利普斯教授瘫坐在椅子上,感觉全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他知道,当那个“publish”(发表)按钮被按下的瞬间,他释放出去的,将不仅仅是一篇学术论文,而是一头足以颠覆整个科技世界的史前巨兽。
“核爆”倒计时
燕京时间,下午三点。
国家级先进计算科学中心,秦风的“熊猫巢穴”实验室内。
秦风正优哉游哉地指导着王浩和李雪,对“熊猫量子霸王机V1.0”进行新一轮的硬件微调和算法模块升级。张猛则在一旁哼哧哼哧地搬运着一些看起来像是从废品收购站淘来的电子元件——天知道秦风又要用这些“垃圾”捣鼓出什么惊天动地的玩意儿。
“老板,您说《格物》那边审稿得怎么样了?都过去好几天了,按理说也该有点动静了吧?”王浩一边小心翼翼地焊接一个比发丝还细的超导连接点,一边忍不住问道。他现在对自家老板的“常规操作”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每次想到那篇论文的标题和内容,还是觉得心惊肉跳。
秦风呷了一口枸杞红枣茶,慢悠悠地说:“急什么?好东西不怕晚。再说了,《格物》的那帮老学究,估计现在正抱着论文,一边怀疑人生,一边偷偷给自己的心脏病医生打电话呢。”
李雪闻言,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老板,您就别调侃菲利普斯主编他们了。我听说上次您的常温超导论文,直接让《格物》的咖啡消耗量和速效救心丸采购量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哦?是吗?”秦风摸了摸下巴,一脸无辜,“那我这次岂不是又为他们的医疗保健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内部通讯网络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警报声,紧接着,秦风的导师之一,李承德院士那张略显激动的脸庞出现在了大屏幕上。
“秦风!秦风!快!快看《格物》官网!”李承德院士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变调,“你……你那篇论文……发表了!刚刚!就在几秒钟前!”
“什么?!”王浩手一抖,差点把焊枪戳到自己鼻子上。
李雪也猛地抬起头,美眸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张猛更是直接扔掉了手里的元件,一个箭步冲到了控制台前。
秦风虽然也有些意外《格物》的效率如此之高,但表面上依旧淡定,只是眉毛微微挑了一下:“哦?这么快?看来菲利普斯主编还是很有魄力的嘛。”
他随手点开了《格物》期刊的官方网站。
只见网站首页,最醒目、最居中的位置,用加粗、加红的巨大标题写着:
【Special Announcement & Immediate online publication: quantum puting's New continent: principles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putation based on macroscopic quantum coherence control - by qin Feng et al.】
(特别公告与即时在线发表:《量子计算的新大陆:基于宏观物质量子相干态调控的计算原理与实验验证》 - 作者:秦风等)
图1:虚构的《格物》期刊网站截图,醒目地展示着秦风论文的发表信息,标题采用中英文双语,并配有象征量子计算的抽象背景图案。
标题下方,是一段简短但极具冲击力的编者按:
“鉴于本篇论文所阐述的理论与实验结果具有无可估量的革命性意义,其对计算机科学、物理学乃至整个人类信息文明的未来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格物》期刊编委会经‘特别审稿小组’(由多位诺贝尔奖及图灵奖得主组成)一致建议,并由主编阿奇博尔德·菲利普斯教授最终批准,决定以创纪录之速度,在线发表此文。我们相信,这不仅仅是一篇学术论文,它更像是一座灯塔,照亮了通往计算科学全新纪元的道路。读者们,请屏住呼吸,准备迎接一场思想的盛宴,以及……一个时代的变革。”
“我……我靠!”王浩看着那段燃到爆炸的编者按,以及那个由“诺贝尔奖及图灵奖得主组成”的“特别审稿小组”,感觉自己的大脑已经宕机了,“老……老板!您……您这是直接封神了啊!”
李雪激动得俏脸通红,紧紧攥着拳头:“太……太不可思议了!《格物》竟然给了如此之高的评价!”
张猛则激动地在原地转圈圈:“我就知道!我就知道老板是最牛的!什么诺奖天团审稿,在我们老板面前,那也得乖乖唱征服!”
秦风看着屏幕,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容。
他知道,当这颗“核弹”被正式引爆的这一刻起,全世界的科技界,注定要彻夜无眠了。
全球科技界的“核爆级”反响
正如秦风所料,论文在线发表的瞬间,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枚万吨当量的核武器,激起的滔天巨浪,以光速席卷了全球每一个与科技相关的角落。
学术界的“大地震”
最先被“炸”晕的,自然是全球各大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计算机科学家、物理学家和信息理论学家们。
无数个实验室的灯光,在这一刻被骤然点亮。
无数封紧急邮件和内部通讯,如同雪片般在各个学术网络中飞舞。
“上帝啊!快去看《格物》!秦风!又是那个秦风!他……他好像真的把量子计算机给搞出来了!而且……而且是用一台收音机?!”
“《量子计算的新大陆》?这标题也太狂了吧!等等……审稿人是冯·卡门、波莫兰斯基、黑泽明仁……我没看错吧?!这些神仙都下凡了?!”
“紧急通知!全体量子计算研究组成员,立刻到会议室开会!放下你们手里所有的实验和论文!现在!立刻!马上!去下载秦风的最新论文!这可能是我们有生之年能见证的最伟大的科学突破!”
麻省理工学院(mIt)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
被誉为“人工智能教父”之一的马文·明斯基(虚构人物,借用现实人物之名)教授,在看到论文标题和摘要后,这位年过七旬,见惯了大风大浪的老人,竟然激动得从轮椅上站了起来,随即又因为腿脚发软而重新跌坐回去。
“快……快把论文给我调出来!每一个字!每一个公式!每一个图表!我都要看!”他对着自己的博士生们咆哮道,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疯狂的光芒,“如果……如果这个华夏年轻人说的是真的……那我们……我们毕生追求的人工智能的终极算力瓶颈……可能就要被他一个人给打破了!”
斯坦福大学,物理系。
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权威,索恩伯格教授(曾对秦风的常温超导嗤之以鼻,后被狠狠打脸),在看到秦风的名字和论文主题后,脸色瞬间变得比锅底还黑。他点开论文,粗略地扫了几眼,当看到那些匪夷所思的实验装置图和令人瞠目结舌的计算结果时,他手里的咖啡杯“哐当”一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不……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他失魂落魄地喃喃自语,“宏观量子相干态?室温运行?用收音机零件?这……这完全违背了我几十年来建立的物理学认知!他是魔鬼吗?!”
然而,当他看到论文末尾那长长一串由诺奖和图灵奖得主组成的“特别审稿小组”名单,以及《格物》主编那段近乎“吹捧”的编者按时,他最后的一丝侥幸心理也彻底破灭了。
他知道,这一次,秦风这个年轻人,恐怕真的要将整个科学界的天,都给捅破了!而他自己,以及那些曾经质疑过秦风的人,将再次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衬托天才光芒的背景板。
科技巨头的“紧急会议”
不仅仅是学术界,全球各大科技巨头,如谷歌(虚构名为“探寻者公司”)、Ibm(虚构名为“巨擘国际商业机器”)、微软(虚构名为“视窗科技”)、英特尔(虚构名为“芯核动力”)等公司的高层和核心研发部门,也在第一时间被这篇论文所引爆。
“探寻者公司”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
实验室负责人,一位印度裔的天才科学家桑达尔·拉加万,在看完论文摘要后,立刻召集了所有核心研究员,召开了公司有史以来最高级别的紧急技术研讨会。
“先生们,女士们,”拉加万的表情异常严肃,“我们可能正面临着公司成立以来最大的技术挑战……或者说,是最大的机遇。这篇来自华夏的论文,如果其内容被证实,那么我们投入了数百亿美元的超导量子比特研究,可能……可能一夜之间就变成了明日黄花!”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巨擘国际商业机器”的cEo,在度假途中被紧急召回,连夜主持全球董事会,讨论如何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量子海啸”。
“我们必须立刻组织最顶尖的团队,复现秦风的实验!不惜一切代价!”cEo的语气不容置疑,“如果‘熊猫量子霸王机’是真的,那么谁先掌握这项技术,谁就掌握了未来的计算霸权!我们不能输!绝对不能!”
“芯核动力”的股价,在论文发表后的短短几个小时内,毫无征兆地开始剧烈跳水,因为投资者们恐慌地意识到,如果一种全新的、性能远超硅基芯片的计算架构横空出世,那么这家芯片巨头的末日,可能就真的不远了。
网络世界的“狂欢”与“论战”
各大科技论坛、社交媒体、新闻网站,在这一刻彻底被“秦风”、“熊猫量子霸王机”、“《格物》神文”、“计算的未来”等关键词刷屏。
“卧槽!《格物》疯了吗?!用收音机造量子计算机?!还被诺奖天团认证了?这是什么神仙剧情?!”
“我刚看完论文摘要,已经跪了!什么叫降维打击?这就叫降维打击!以前我们还在为几个量子比特的稳定性抠破脑袋,人家秦神直接在宏观层面开无双了!”
“楼上的别激动,论文我看了,写得跟天书一样!里面那些公式和理论,我一个物理学博士愣是没看懂十分之一!但我大受震撼!”
“质疑的可以省省了!没看到审稿人是谁吗?冯·卡门!尼古拉斯·冯·卡门!这位大神都点头了,你比大神还懂?”
“完了完了,我刚买的最新款imac,是不是马上就要变成传家宝(物理意义上的)了?”
“计算机科学的天,真的要变了!冯·诺依曼老爷子的棺材板,这次是彻底压不住了!”
“为伟大的华夏科学家秦风欢呼!这才是真正的科技自立!扬我国威!”
当然,在铺天盖地的震撼和赞誉声中,也夹杂着一些质疑和酸葡萄心理。
“哼,又是华夏人搞出来的噱头!等过几天热度过去了,肯定又是一地鸡毛!”
“宏观量子相干态?听都没听说过!肯定是伪科学!《格物》堕落了!”
“坐等反转!这种违背常识的东西,不可能是真的!”
但这些微弱的质疑声,很快就被淹没在了更汹涌的讨论热潮和对论文内容的深度剖析之中。
“神谕”的解读:兴奋与恐惧并存
全世界的计算机科学家、物理学家、工程师们,如同沙漠中濒死的旅人发现了绿洲一般,如饥似渴地下载、阅读、翻译、讨论着这篇被誉为“神谕”的论文。
他们废寝忘食,试图从那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文字、深奥繁复的公式、以及那张看起来简陋得有些可笑的“熊猫量子霸王机”结构图中,窥探计算科学未来的奥秘。
图2:论文中附带的“熊猫量子霸王机V1.0”结构示意图,虽然标注着“源自老式收音机”,但其内部复杂的量子逻辑门和宏观相干态调控单元设计,揭示了其远超传统认知的先进性。
许多人一开始是带着怀疑甚至批判的眼光去看的,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脸上的表情逐渐从不屑、困惑,转变为震惊、恍然,最终化为深深的敬畏。
“原来……原来量子计算的瓶颈,并不在于如何制造和操控更多、更稳定的微观量子比特,而在于如何……如何在宏观层面,激发和利用物质的集体量子行为!”一位在超导量子计算领域奋斗了二十年的老教授,在通宵研读了三遍论文后,发出了如梦初醒般的感叹。
“秦风提出的‘秦氏相位编码’和‘宏观纠缠度规’……简直是天才般的构想!它完美地解决了传统量子计算中信息读取效
率低下和抗噪能力差的核心难题!”另一位图灵奖的有力竞争者,在自己的学术博客上写下了长篇的分析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秦风的激赏。
“最可怕的是,他的实验装置……竟然真的只用了一些看似‘落后’的元器件!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这种‘秦氏量子计算’的成本和实现难度,可能远低于我们之前所有的预期!这……这将是一场真正的平民化计算革命!”一位来自“探寻者公司”的首席工程师,在内部的技术分享会上,声音颤抖地说道。
而当越来越多的人,艰难地理解了秦风论文的核心思想,并开始意识到它对现有科技体系的颠覆性冲击时,一种复杂的情绪在全球科技界蔓延开来——那是一种混杂着极致的兴奋与深深的恐惧的情绪。
兴奋的是,人类似乎终于找到了一条通往“无限算力”的金光大道,许多以前被认为是“不可计算”的科学难题,如蛋白质折叠、气候模拟、新材料设计、宇宙起源探索等,都可能在这把“万能钥匙”面前迎刃而解。一个新的黄金时代,仿佛就在眼前。
恐惧的是,这种颠覆来得太快,太猛烈,太不讲道理了!
传统的硅基芯片产业,这个支撑了整个信息时代数十年的庞大帝国,在这篇论文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如此不堪一击。无数从业者的饭碗,无数千亿级公司的未来,都因为这个来自东方的年轻人和他那台“收音机”,而变得岌岌可危。
“计算机科学的天……真的要因为这个叫秦风的年轻人,而彻底改变了!”
“传统的硅基冯·诺依曼架构……可能很快……很快就要成为历史的尘埃了!”
这个令人既兴奋又恐惧的结论,如同病毒般在每一个阅读了论文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心中传播、发酵,最终汇聚成一股足以改变世界走向的巨大共识。
风暴中心的平静
就在全世界为了他的论文而陷入疯狂的时候,事件的主角秦风,却表现得异常平静。
他婉拒了所有试图第一时间采访他的媒体,也暂时屏蔽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祝贺(以及少数质疑)邮件。
他依旧待在自己的“熊猫巢穴”里,和他的小团队一起,继续着对“熊猫量子霸王机”的优化和新一代原型机的设计。
“老板,您……您也太淡定了吧?”王浩看着自己手机上那些不断弹出的、标题一个比一个吓人的全球新闻推送,感觉自己的小心脏都快受不了了,“外面都已经吵翻天了!说您是‘计算之神’、‘信息时代的普罗米修斯’、‘冯·诺依曼的终结者’……还有人说您是从未来穿越回来的!”
秦风放下手中的电路图,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哦?是吗?看来我的‘粉丝’群体又扩大了不少。不过,这些虚名没什么意义。我们的征途,才刚刚开始。”
李雪则抱着一台平板,刷着国际顶尖物理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们对论文的解读和评论,美眸中异彩连连:“老板,波莫兰斯基教授称赞您的理论是‘量子力学与信息科学的完美交响’!古德温爵士认为您的算法为解决p\/Np问题开辟了全新的道路!就连一向以挑剔着称的伊芙琳·科恩教授,也承认您的密码破解思路让她‘大开眼界,获益匪浅’!”
“嗯,这些大佬的眼光还是不错的。”秦风点了点头,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评价一道家常菜。
王浩和李雪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无奈的敬佩。
自家老板的这种“逼格”,简直已经修炼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世界炸于后而眉不皱。
就在这时,秦风的私人手机响了。是秦妈打来的。
“喂,妈。”
“儿子啊!你……你是不是又上电视了?不对,是上外国的那个什么……什么网了?”电话那头,秦妈的声音带着一丝困惑和骄傲,“隔壁王阿姨的女儿在国外留学,刚才特地打电话回来说,她们学校的什么……什么教授,都在讨论你呢!说你发明了一个比电脑还厉害的……收音机?”
秦风闻言,不禁莞尔:“妈,差不多吧。就是一个能算题的收音机,算得比普通电脑快一点点。”
“快一点点?王阿姨的女儿说,她们教授说,你那个收音机,能让现在的电脑全都变成……变成废铁?”
“呃……理论上是这样,但还需要时间。”秦风有些汗颜,老妈这理解能力,总是能抓住一些奇奇怪怪的重点。
“那你可得小心点啊!”秦妈的语气突然紧张起来,“你动了那么多人的电脑生意,他们会不会……会不会找你麻烦啊?我跟你爸都商量了,要不你还是回老家吧,妈给你炖鸡汤补补!”
秦风心中一暖,笑道:“妈,放心吧,我这边安全得很,国家保护着呢!您和我爸就安心在家享福,等我过年回去给你们带礼物。”
安抚好自家老妈,秦风挂断电话,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无论外界如何风起云涌,家人的关心,永远是他心中最温暖的港湾。
他重新拿起桌上的图纸,目光再次投向了那代表着更遥远未来的设计。
“熊猫”的怒吼,仅仅是一个开始。
一个由他主导的,计算科学的全新时代,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轰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