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块充满了神秘气息的深蓝色窗帘之后,秦风的“秘密工坊”俨然已经变成了一个超越时代认知的“量子炼金实验室”。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臭氧(那是他dIY的微型等离子清洗装置工作时产生的)、松香(他特制的小型恒温电烙铁偶尔会用到)、以及一些难以名状的、仿佛来自“未来工厂”的奇异味道。
宿管刘阿姨那“两天之期”的最后通牒,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秦风不得不将自己的工作效率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极限。他几乎是废寝忘食,不眠不休,所有的心神都沉浸在了对那台熊猫牌老旧电子管收音机的“创世纪”改造之中。
他的第一个目标,也是整个“熊猫量子霸王机”计划中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一环,便是对收音机原有的那几只看起来“老态龙钟”、“弱不禁风”的电子管阵列,进行一次彻底的、匪夷所思的“量子飞升”!
这些型号分别为6A2(变频管)、6K4(中放管)、6U1(检波与低放管)、6p1(功放管)以及6Z4(整流管)的老旧玻璃管子,在秦风的眼中,不再是简单的信号放大或处理元件,它们是沉睡的“量子巨灵”,是等待被唤醒的“宏观量子比特”的完美载体!
第一步:“净化”与“赋能”——为“量子飞升”奠定坚实基础!
秦风深知,要想让这些在经典物理学框架下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兵”,能够听从“量子力学”的召唤,展现出那些匪夷所思的“宏观量子效应”,就必须先对它们进行一次从内到外的彻底“净化”与“赋能”。
他首先小心翼翼地将每一只电子管从收音机的电路板上拆卸下来,用特制的防静电镊子夹着,如同捧着一件稀世珍宝。然后,他启动了那个由他亲手用废弃硬盘马达、石英玻璃管、以及一个从旧微波炉上拆下来的磁控管(当然,经过了系统的“技术指导”和“安全优化”)dIY而成的“简易型低温等离子体清洗与表面纳米涂层一体机”。
这台机器看起来就像一个科学怪人的玩具,各种导线和管子歪歪扭扭地连接在一起,运行时还会发出“嗡嗡嗡”的低鸣和幽蓝色的诡异辉光。耗子有一次壮着胆子从窗帘缝里瞅了一眼,吓得差点当场尿了裤子,从此再也不敢靠近那块“禁地”三米之内,并且坚信自家风哥肯定是在偷偷研究什么“超时空传送门”或者“反物质湮灭炸弹”。
秦风却对这台“简陋”的设备充满了信心。他将一只6A2电子管放入清洗室的真空腔内,然后按照学神系统提供的、针对这种老旧电子管特殊优化的工艺参数,精确地控制着等离子体的气体种类(主要是高纯度氩气和少量活性气体)、气压、射频功率和处理时间。
在低温等离子体的持续轰击下,电子管内部那些因为长期使用而吸附在金属部件和玻璃内壁上的杂质分子、氧化物、以及各种有机污染物,都被有效地剥离和清除。同时,等离子体中的高能粒子,还在电子管的灯丝、阴极、栅极和屏极等关键部件的表面,形成了一层只有几个纳米厚度的、由特殊金属氧化物和氮化物组成的“量子增强纳米涂层”。
这层纳米涂层,看似不起眼,却具有着神乎其技的功效!它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电子管内部的真空度,减少残余气体分子对电子运动的干扰,还能显着改善灯丝和阴极发射电子的均匀性和相干性,降低电子的初始能量弥散,为后续的“量子态激发”创造最有利的条件!
经过这番“净化”与“赋能”之后,那几只原本看起来灰头土脸、黯淡无光的老旧电子管,仿佛经历了一次“仙泉沐浴”和“灵丹重塑”,从内到外都散发出一种淡淡的、几乎难以察觉的清澈光泽。它们的“灵魂”,似乎变得更加纯净,也更加……接近“量子”的本源。
第二步:“精雕细琢”——在微米尺度植入“量子之魂”!
完成了对电子管的“基础保养”,接下来便是整个“魔改”过程中技术难度最高、也最考验秦风“神级微操”能力的步骤——在每一只电子管的特定位置,以微米级的惊人精度,植入由特殊半导体材料(就是他从材料系师姐那里“继承”来的那些“废品”)制成的“量子阱”结构,并为其外接上由超导细丝(他从物理系低温实验室“顺”来的边角料)构成的微型磁场线圈和微波馈入端口!
这,简直就是在给这些老古董“强行植入未来芯片”!
秦风头戴着那个高倍率的台式放大镜,神情专注到了极致。他的呼吸几乎停止,整个世界仿佛都只剩下了他和他手中那只小小的电子管,以及那些比发丝还要纤细的工具和材料。
他首先利用那个由dVd光头dIY而成的“微型激光钻头”,在电子管玻璃外壳的特定位置(这些位置都是经过学神系统精密计算的,能够最大限度地与电子管内部的电子云分布和电磁场模式相耦合),小心翼翼地、以近乎“无损”的方式,钻出了几个直径只有几十微米的微孔。这些微孔,将作为后续植入“量子阱”和引出控制电极的通道。
然后,他再用那把尖端细如发丝的特制精密镊子,从之前制作好的那些闪烁着奇异光泽的半导体薄膜上,切割下几块只有十几微米见方、厚度不足一微米的“量子阱单元”。每一个“量子阱单元”的内部,都通过他之前匪夷所思的“原子级雕刻”,构建出了能够束缚单个或少数几个电子,并使其能量量子化的微观势阱结构。
接下来,便是最惊心动魄的“植入”过程!
秦风操控着那几根由钢勺柄和自行车辐条改造而成的“自制微型机械臂”,如同经验最丰富、手法最稳健的神经外科医生一般,将那些比尘埃还要微小的“量子阱单元”,一个一个、毫厘不差地、通过那些预先钻好的微孔,精准地植入到了电子管内部靠近栅极或屏极的特定区域!并且,他还用一种他自己调配的、具有极高真空密封性和极低介电常数的“量子胶水”(主要成分是某种高分子聚合物和纳米银颗粒的混合物,具体配方保密),将这些“量子阱单元”牢牢地固定在了预定位置。
完成“量子阱”的植入后,秦风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为这些“未来的量子比特”构建外部的“控制接口”。
他用那些比头发丝还要细的铌钛超导线材,以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的精巧手法,在每一只电子管的外部、靠近“量子阱”植入区域的位置,缠绕上了几个匝数和形状都经过精密计算的微型磁场线圈。这些线圈,在通入电流后,将能够在“量子阱”区域产生精确可控的局部强磁场,用以调控“量子阱”内部电子的自旋能级。
同时,他还用几段极细的同轴微波传输线(这是他从电子系报废的微波测试模块上拆下来的),制作了几个微型的“微波馈入端口”,并将其精确地连接到了“量子阱”的特定电极上。这些端口,将用于向“量子阱”注入特定频率和相位的微波脉冲,以激发其内部电子在不同的量子能级之间发生跃迁,实现量子态的制备和操控。
整个过程,复杂、精细、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挑战!秦风感觉自己就像是在用牙签去雕刻米粒,而且还是在米粒内部雕刻出一座微缩的紫禁城!任何一丝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但此刻的秦风,却仿佛进入了一种“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奇妙境界。他的双手,在他的大脑和学神系统的共同指挥下,稳定得如同最精密的工业机器人,灵巧得如同最顶尖的艺术家。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韵律感和节奏感,仿佛不是在进行枯燥的科学实验,而是在创作一件举世无双的艺术珍品!
时间,在这一刻仿佛失去了意义。
窗外的天色,已经由黎明转为了正午,又由正午渐渐滑向黄昏。
宿舍里,耗子和陈景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被从那块深蓝色窗帘后面传出的、各种令人费解的动静给惊醒了。
一会儿是如同蜜蜂振翅般轻微的“嗡嗡”声,一会儿又是如同砂纸打磨金属般细密的“沙沙”声,偶尔还会夹杂着几声秦风因为某个关键步骤的完美成功而发出的、压抑不住的、如同野兽般低沉的欢呼,或者因为某个细小瑕疵而发出的、充满了懊恼和不甘的捶桌子声。
“我说……风哥他……不会真在里面造高达吧?”耗子缩在被窝里,只露出两只眼睛,小声地对睡在他上铺的陈景说道,声音中充满了敬畏与……恐惧,“我刚才好像闻到一股……一股像是金属被激光切割的味道,还有一股……像是液氮泄漏的寒气?他不会把咱们宿舍给变成南极科考站了吧?”
陈景也皱着眉头,他虽然依旧听不懂秦风嘴里念叨的那些“宏观量子态”、“纠缠熵”、“隧穿几率幅”之类的“天书”,但他能清晰地感觉到,从那块深蓝色窗帘后面,正散发出一股越来越强烈的、令人心悸的、仿佛能够扭曲时空的……“高维能量波动”!
“我不知道他在做什么,”陈景推了推鼻梁上那副因为紧张而有些滑落的眼镜,语气凝重地说道,“但我有一种强烈的预感,他正在做的事情,一旦成功,很可能……会直接改写我们这个世界的基础物理学教科书!”
而此刻,在那块充满了神秘与未知的深蓝色窗帘之后,秦风正小心翼翼地将最后一根超导微型磁场线圈的引出线,用他那把特制的恒温电烙铁,以一种近乎“零电阻”的完美手法,焊接到了那只经过他“鬼斧神工”般改造的、型号为“6Z4”的整流管(现在应该叫“量子整流与初始化模块”)的最后一个外部控制电极之上。
“呼——”当最后一缕象征着“大功告成”的青烟从焊点处袅袅升起,秦风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浊气,感觉自己的整个后背都快要被汗水湿透了,手指也因为长时间的极限微操而有些微微发抖。
但他顾不上这些,他拿起那几只经过他“精心雕琢”、“脱胎换骨”的电子管,对着灯光仔细地端详着。
那些原本看起来平平无奇,甚至有些破旧的玻璃管子,此刻在他的眼中,却仿佛都披上了一层神秘而高贵的“量子圣衣”!它们不再是简单的电子元件,它们是蕴藏着无穷计算潜力的“潘多拉魔盒”,是等待着被他用“秦氏模型”的钥匙开启的“宇宙级cpU”!
他知道,这些经过“魔改”的电子管,在外加特定的超低温、强磁场和微波调控场的作用下,其内部的电子云将不再是简单的、遵循经典电磁学规律的电流,而是能够被精确地激发到特定的量子叠加态和纠缠态,从而成为一个个独立的、可以被精密操控的、名副其实的——“宏观量子比特”!
“熊猫量子霸王机的第一块基石,终于……奠定了!”秦风的嘴角,勾起一抹疲惫却又充满了无上自豪与无限期待的笑容。
他知道,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接下来,还有更重要、也更具挑战性的“谐振回路的重生”和“环境噪声的驾驭”在等待着他。
但此刻,他有理由相信,他已经成功地将这些来自“过去”的“凡物”,赋予了走向“未来”的“神性”!
一场电子管阵列的“量子飞升”史诗,就在他这间小小的宿舍工坊里,由他亲手,谱写了最华丽的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