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议事厅的氛围陡然凝重,金砖地面映着文武百官各异的神色。
嬴政刚提出在五洲推行“书同文、车同轨”新政,淳于越便率先出列,躬身直言:“陛下,万万不可!五洲各地风俗迥异,欧洲的祭祀礼仪、美洲的图腾信仰、非洲的部族传统,与大秦截然不同。强行统一文字与规制,恐引发民怨,甚至叛乱!”
冯劫立刻附和:“淳于博士所言极是!当年六国统一,推行新政便多有阻碍,如今五洲疆域万里,部族繁多,强行统一只会适得其反。不如维持各地旧制,只要臣服大秦即可。”
殿内顿时议论纷纷,不少经历过六国统一的老臣都面露迟疑,显然认同二人的顾虑。
“父皇,儿臣有异议!”太子嬴扶苏出列,身形挺拔,语气沉稳,“六国统一后,正是因书同文、车同轨,才让驰道畅通、政令通达。如今五洲一统,若文字各异、度量不同,商路难以贯通,政令难以传达,反而会埋下分裂隐患。”
“大兄说得对!”嬴高快步上前,眼神中透露着一股英气,“儿臣随徐福先生去过大洋洲,曾亲眼见识过土着因文字不通,连农法传授都要比划半天。若能统一文字,大秦的农法、律法才能更快传遍五洲,百姓才能更快过上好日子!”
嬴将侣也颔首:“儿臣驻守北境,深知不同规制对军需运输的阻碍。车同轨后,粮草、武器能快速转运,无论哪个洲有乱,都能迅速驰援。”
公主们也纷纷开口。嬴阴曼曾随赵姬乘坐热气球巡查五洲,见识过各地的不便:“父皇,儿臣见过欧洲商人与非洲商人交易,因度量不同争执不休;也见过美洲土着想学秦话,却因无统一文字无从下手。新政是为了百姓便利,并非要抹去他们的风俗。”
嬴诗曼捧着一卷自己画的舆图,轻声道:“父皇,女儿画五洲舆图时发现,各地虽风俗不同,却都盼着能互通有无。统一文字与规制,正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交流,而非强求他们改变信仰。”
嬴季曼、嬴元曼也纷纷附和,殿内支持与反对的声音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张良上前一步,沉声道:“陛下,臣以为太子与公主们所言极是。但淳于博士与冯大人的顾虑也不无道理。关键在于如何平衡‘统一’与‘包容’,既让新政推行,又不触动各地根本风俗。”
韩非点头:“臣赞同张大人之意。强行统一易生叛乱,放任不管则失一统之实。需寻一折中之道,方能两全其美。”
刘季刚从大洋洲赶回咸阳,此刻也站出来:“陛下,微臣在大洋洲待了许久,深知土着对自己的风俗极为看重。但他们也羡慕大秦的铁器、农法,愿意学秦话、写秦字。只要不逼他们放弃祭祀、服饰这些,他们对统一规制并无抵触。”
徐福也附和:“刘季所言属实。各地百姓怕的是‘灭俗’,而非‘统一’。若能保留他们的地方风俗,只统一核心制度,新政定能推行。”
嬴政眉头微蹙,目光转向身侧的赵姬:“阿母,你可有良策?”
赵姬抱着猫小统,缓缓走出屏风,神色温和却胸有成竹:“政儿,众卿所言皆有道理。新政推行,贵在‘融合’而非‘强压’。哀家倒有一计——保留地方风俗,统一核心制度。”
“保留地方风俗,统一核心制度?”嬴政眼中一亮,“请阿母详细说说。”
“正是。”赵姬点头,“各地的祭祀礼仪、服饰穿戴、节日庆典,皆可保留,大秦不予干涉。但文字、度量衡、驰道规制、律法核心这四者,必须统一。”
她顿了顿,继续道:“文字统一,方能政令畅通、文化互通;度量衡统一,方能商贸繁荣、赋税公平;驰道规制统一,方能军需民用、往来便捷;律法核心统一,方能赏罚分明、天下太平。这四者是大秦一统的根基,不可动摇。而地方风俗是百姓的根,保留它们,方能安抚民心,避免叛乱。”
淳于越仍有疑虑:“太后,话虽如此,可五洲百姓多是未开化之辈,大秦文字复杂,他们如何能快速学会?学不会文字,统一便成空谈。”
“这一点,哀家早已想到。”赵姬微微一笑,对贴身侍女小翠吩咐道,“把哀家编的简易识字课本取来。”
小翠很快捧着一叠装订整齐的书本走进殿中,每一卷书本都薄薄的,上面不仅有秦字,还有简单的图画。赵姬拿起一卷,递到嬴政面前:“这是哀家编的《简易识字课本》,共收录三百个常用秦字,皆是百姓日常交流、经商、务农所需。每个字都配了图画和口诀,比如‘田’字,画一块田地,口诀是‘四方田地,种粟种麦’;‘车’字,画一辆马车,口诀是‘两轮马车,驰道通达’,简单易懂,百姓只需一月便能学会。”
就在这时,猫小统从赵姬怀里跳出来,用爪子推着另一卷课本,一步步推到嬴政面前,绿眼珠亮晶晶的,对着嬴政“喵呜”叫了一声,像是在邀功。
嬴政笑着拿起课本,仔细翻阅,越看越惊喜:“妙!太妙了!阿母这课本,图文并茂,口诀好记,别说百姓,便是孩童也能快速学会!”
他将课本递给身边的李斯:“李斯,你看看。”
李斯接过课本,快速翻阅,连连赞叹:“太后真是奇才!这课本化繁为简,直击要害,三百个常用字足以应对日常所需,再辅以图画口诀,推广起来定然事半功倍!”
韩非、张良等大臣也纷纷传阅课本,脸上满是惊叹。淳于越接过课本,翻到“农”字那一页,只见上面画着锄头耕地的图画,口诀是“手持锄头,耕耘农桑”,字迹简单,图画形象,他沉默了片刻,脸上的疑虑渐渐消散。
韩信虽只有十五岁,却已随虞姬在军中历练,此刻也上前看了看课本,脆声道:“太后编的课本真好!军中不少士兵也是文盲,有了这课本,他们很快就能学会识字,看懂军令了!”
虞姬站在韩信身边,笑着补充:“太后此举,不仅能推广文字,更能让各地百姓感受到大秦的诚意。他们学会秦字,便能读懂大秦的律法、农法,才能真正认同大秦,归顺大秦。”
荀子捋着胡须,眼中满是赞赏:“太后此计,实乃智慧之举!‘保留风俗,统一核心’,是为‘和而不同’;‘简易课本,快速识字’,是为‘化繁为简’。二者结合,新政必能推行无阻,民心必能安定无虞。”
吕雉的弟弟吕泽、吕释之也纷纷点头,吕泽道:“太后的课本对经商极为有利,各地商人学会统一文字,交易时便不会再因沟通不畅产生纠纷,商路定会越来越繁荣。”
吕雉也开口道:“陛下,太后,民为邦本,民心安定则天下安定。太后的计策既顾全了大秦一统的根基,又安抚了百姓的情感,还解决了文字推广的难题,实乃万全之策。”
嬴政看着手中的课本,又看了看身边的赵姬和蹲在案上邀功的小统,哈哈大笑:“阿母真是朕的智囊!有了这‘文化融合’之策,再加上这简易识字课本,新政推行便无后顾之忧!”
他抬手一拍案桌,声音洪亮:“传朕旨意!即刻在五洲推行‘保留地方风俗,统一核心制度’新政,核心制度为文字、度量衡、驰道、律法四项;《简易识字课本》由萧何牵头,将作监批量刊印,分发至五洲各地学堂、军营、部族,令农师、儒生、士兵协助百姓学习;各地都护府需严格执行,凡阻碍新政推行者,严惩不贷!”
“臣等遵令!”百官齐声领命,之前的反对者们也纷纷躬身,脸上再无异议。淳于越走到赵姬面前,躬身行礼:“太后神机妙算,臣此前目光短浅,险些误了新政推行,恳请太后恕罪。”
赵姬笑着摆手:“淳于博士也是为大秦着想,何罪之有?新政推行,还需众卿齐心协力。只要我们以百姓福祉为重,以大秦一统为念,定能克服万难,让新政惠及五洲。”
小统像是听懂了,对着百官“喵呜”叫了一声,尾巴高高竖起,得意地蹭了蹭赵姬的手心。
嬴扶苏上前道:“父皇,儿臣愿前往欧洲,协助都护府推广新政与识字课本,确保新政落地生根。”
“儿臣愿去美洲!”嬴高立刻请缨。
嬴阴曼、嬴诗曼等公主也纷纷请命,要前往各地协助推广。
嬴政点头应允:“好!你们分头前往五洲,协助都护府推行新政。记住,要善待百姓,耐心教导,不可强求,务必让百姓心甘情愿地接受新政,认同大秦。”
“儿臣遵旨!”众皇子公主们齐声应答,脸上满是激昂。
殿外阳光正好,透过窗棂洒在案上的简易识字课本上,书本上的图画与文字在阳光下格外清晰。赵姬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欣慰——新政受阻的难题,终以“文化融合”的智慧化解。她知道,只要大秦始终以百姓为念,以包容为怀,这五洲一统的盛世,定能万代相传。
小统蹲在赵姬肩头,绿眼珠扫过殿内的百官与皇子公主们,像是在展望新政推行后的繁荣景象,嘴角微微上扬,满是傲娇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