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领们凛然应命,再无方才的狂态,匆匆下去传达命令,弹压可能出现的过度松懈。
望楼上,再次只剩下渊盖苏文一人。
他望着南方,长长地、无声地吐出一口浊气,紧绷了数月的神经,终于得以略微松弛,随之而来的却是巨大的疲惫和更深沉的忧虑。
他赌赢了天气,守住了城池,但他知道,他并没有真正战胜那个可怕的对手。
大唐的国力,李世民这个名字,都让他感到一种无形的窒息般的压力。
……
与城头将士们单纯的狂喜以及渊盖苏文复杂的冷静不同,深宫之内,则是另一番景象。
高藏王几乎是连滚爬爬地从内侍那里得到了唐军撤退的消息。
他先是愣住,随即,巨大的喜悦冲击得他几乎晕厥。
他猛地从座位上跳起来,抓住内侍的胳膊,语无伦次地反复确认:“真的?真的退了?李世民走了?我的社稷保住了?!”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高藏王瘫坐在席上,竟像个孩子般嚎啕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笑:“列祖列宗保佑!祖宗保佑啊!朕不用做亡国之君了!不用了!”
那些平日里对渊盖苏文敢怒不敢言的宗室、贵族们,此刻也纷纷涌入王宫,个个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兴奋。
“大王!此乃天意!天不亡我高句丽!”
“正是!唐虏终究是野人,怎敌我高句丽百年气运!”
“寒冬助我,可见天命仍在王室!”
他们围在高藏王身边,七嘴八舌,仿佛打了一场了不起的胜仗的是他们自己。一些人甚至开始暗中交换眼色,低声议论起来。
“如今唐军已退,危机解除,渊盖苏文……哼,他之前胁迫大王,独揽大权,如今也该……”
“不错,守城之功,乃是将士用命,天时相助,岂能尽归他一人?如今强敌暂去,正是大王收回权柄,重整朝纲之时!”
高藏王听着这些议论,哭声渐止,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
一直以来,他都自比汉之献帝,将渊盖苏文视为高句丽之曹贼!
唐军压境时,他不得不依靠、甚至畏惧渊盖苏文,但此刻外患暂消,那被压抑的王权意识,以及对权臣的忌惮与不满,再次悄然滋生。
他仿佛看到了一丝重新掌控自己命运、掌控这个国家的希望。
平壤城内外,冰火两重天。
士卒欢庆劫后余生,权臣冷静压抑冲动,王室暗流涌动希冀重掌权柄。
这座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的城池,在唐军退去的短暂宁静下,新的波澜,正在无声地酝酿。
渊盖苏文并未在望楼上停留太久。短暂的松弛之后,是更加紧迫的现实。
他深知,唐军的撤退只是暂时的,内部的危机却可能随时爆发。
他必须立刻行动,巩固这来之不易的“胜利”,并将它转化为自己手中更牢固的权力。
他大步走下望楼,对迎上来的心腹将领低声吩咐,声音冷冽如刀:“立刻去做几件事。第一,以我的名义,大赏三军!酒肉分下去,让将士们感念莫离支的恩赏,而非那深宫中的大王!”
“第二,派人盯紧王宫和那些宗室府邸,尤其是之前跳得最欢的那几个!他们有任何异动,立刻来报!”
“第三,”他顿了顿,眼中寒光一闪,“将我们之前‘请’来的那些王室子弟、还有几个不安分的老家伙们的家眷,‘请’到更安全的地方‘保护’起来。
告诉他们,唐军虽退,但奸细或许犹在,为了他们的安全着想。”
心腹将领心领神会,这是要趁机进一步掌控人质,钳制宗室。他凛然应命:“是!末将明白!”
“还有,”渊盖苏文叫住他,“让大室明挑选五千最忠诚、最悍勇的老兵,秘密集结,随时听用。记住,要绝对可靠!”
这支力量,将是他应对任何内部变故,乃至未来可能南撤的绝对核心。
安排完这一切,渊盖苏文才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转向王宫方向。
他知道,高藏王和那些宗室此刻必然沉浸在虚妄的喜悦和夺权的幻想中,他需要去“安抚”他们,或者说,去敲打他们。
……
王宫内,气氛正如渊盖苏文所料。
高藏王已经擦干了眼泪,换上了一副矜持而带着些许兴奋的表情,端坐在王座之上。
宗室和贵族们分列两旁,议论纷纷,言语间已开始盘算着如何瓜分权力,如何限制渊盖苏文。
“莫离支到——!”内侍尖细的唱喏声打断了殿内的喧嚣。
刹那间,大殿内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殿门。
只见渊盖苏文按刀而入,甲胄未卸,带着一身从城头带来的寒气与煞气。
他步伐沉稳,目光如电,扫过殿内众人,那无形的威压让方才还高谈阔论的宗室们不由自主地缩了缩脖子,气势瞬间矮了半截。
高藏王脸上努力挤出的威严也有些僵硬,他干咳一声,试图以君王的姿态开口:“莫离支辛苦了。唐军已退,全赖将士用命,祖宗庇佑……”
“大王,”渊盖苏文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声音洪亮,盖过了高藏王那略显底气不足的嗓音,“唐军虽退,然其主力未损,李世民野心未熄!此刻言胜,为时尚早!”
他一句话,如同冷水泼下,让殿内刚刚升温的气氛骤然冷却。
“如今当务之急,乃是整军经武,加固城防,囤积粮草,以备唐军卷土重来!”
渊盖苏文根本不给他们插话的机会,继续道,“城内军务、防务,乃至物资调配,仍需高度统一,方能应对未来之大变。
故,一切仍按战时体制,由本莫离支总揽全局,诸公当勠力同心,共度时艰,切勿因一时之安而生懈怠之心,更不可有掣肘之举,以免予外敌可乘之机!”
他话语中的警告意味毫不掩饰,目光锐利地扫过几个之前议论得最起劲的宗室。
那几人被他看得头皮发麻,纷纷低下头,不敢与之对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