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沐津说了通过了就颁发下去,所以一群宰相就如何平衡区域发展做出了详细规划后,就直接执行下去了,当然,葛栩还是去做了上报。
看着三省的宰相们做出来的这份长长的规划,沐津人是有点宕机的。
沐津确实是想平衡区域发展,但只是想做点小修小补,但这帮宰相们……
沐津觉得他们应该是学会了五年计划,手里头这份公文对于如何平衡区域发展做出的规划太……沐津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放到前世,这帮宰相绝对适合去搞五年经济计划。
沐津用了印玺,然后就示意拿去归档。
葛栩张了张嘴,他拿着这份规划过来,其实是以为沐津还会给点意见的,没想到沐津直接用印归档了。
“葛相,还有什么事情吗?”见葛栩还没有走,批完了最后一份奏章打算去御花园转转的沐津有点疑惑道。
“没什么事了,陛下。”葛栩答道。
“那朕就去御花园歇息一下了。”说完沐津也没管葛栩还没有离开两仪殿,自顾自往殿后去了。
葛栩摇摇头,陛下现在当甩手掌柜是越来越自在了。
知道了沐津是什么想法的葛栩也离开了两仪殿,回三省和同僚们好好商议,如何做到将这份规划给认真执行下去了。
回到了公廨,一众宰相对着规划好一通分配任务,然后就赶紧各忙各的去了。
葛栩匆匆赶到工部在城外的火车工坊,要看看火车现在发展到什么地步了。
走进火车工坊,只感觉耳朵震得在发麻,好在,工坊的大匠贴心地给葛栩戴上了用厚布加木棉絮制成的耳罩,才放葛栩感受好了很多。
“现在一个月可以生产多少火车头?”葛栩大声道。
“回宰相,一个月可以生产六个火车头,三十二个车厢。”大匠回答道。
“还能再提高吗?”葛栩继续大声问道。
“那得等两个月后下一批工匠被老师傅们给带出来了。”大匠大声道。
葛栩点头。
大虞在中都和西都间的铁路建设完成后,经过运行解决了一系列问题,然后就一直在推进铁路建设。大虞的第二条铁路是洛川到武夏的铁路,目前还差四十里就全部完工了。
“火车晚上照明的问题解决了没有?”从嘈杂的车间回到工坊里办公的公廨后,葛栩摘下耳罩问道,“陈大匠,以后总不能每修一条铁路,都得在沿线铺满油灯吧?大虞的火油,可是禁不起这种挥霍的。”
这个葛栩没有说假话,洛川和咸宁间的铁路为了晚上都能行车,沿线全都用上了火油灯,直接导致两地的灯油价格每斗都悄悄上涨了八文钱。
如果不能解决火车自身的照明问题,就眼前这火油消耗,钱倒是其次,而是大虞的火油产量压根就顶不住。
能够用在铁路沿线照明的油灯,里面用的都是石油里提炼出来的火油,只有这种火油,才有足够的亮度将铁路照亮。
“回宰相,已经解决了,目前正在测试,我们要不要去看一看?”陈大匠回答道。
“走,去看看。”
很快,两人就到了一个捂得严严实实的大厂房里,里面有一台比较小的火车。在两人进来后,大门迅速关上,然后是一片乌漆抹黑,比起正宗的晚上还要黑。
接着,屋子里出现了一片光亮,仔细看去,正是小火车的前面发出来的,很亮,将车头的前面照得和白天快差不多了。
照了一会儿,灯灭了,门也打开了。
“什么时候弄出来的?”葛栩问道。
“已经有十二天了,效果不错,就等来一场大雨,看看雨天夜晚的照明情况。如果也能保持的话,就可以正式用上了。”陈大匠答道。
“走,一起去看看这灯。”葛栩开口道。
陈大匠却是制止道:“宰相,还是别去看,那灯有毒!”
“有毒?”葛栩惊道。
“是的,宰相。”陈大匠一脸郑重道,“这个油灯,里面用了火棉做灯罩。”
“火棉?”葛栩的脸色也郑重了起来,“就是那个用来做火浣布的火棉?”
陈大匠点头。
火棉又称石棉,因为此棉乃是从山石中采出,所以称石棉。因其可以纺织,织出来的布经火不变,所以又称火棉。但是,火棉性毒,采火棉的矿工经常肺痛而死。
不过,经过几百年对石棉的应用,人们也摸索出了一套预防中石棉毒的方法。只不过,方法有,能不能用到位就不知道了。
目前,大虞的石棉矿全控制在朝廷的手里,朝廷也是明文规定,火浣布不能随意在民间流通。
朝廷生产的火浣布数量稀少,而且只用在防火的用途上。民间倒是有人想偷造火浣布,但是,一看那价格……
朝廷将石棉的价格抬得很高,但火浣布的价格却是压得极低。
沐津为了石棉是正告过百官的,石棉这玩意造出来的东西朝廷亏本不要紧,朝廷亏得起,但绝不能任由民间私造,否则会荼毒天下!
虽然没能看成灯,但陈大匠还是向葛栩介绍了这灯的原理。
简单来说就是将先往油壶里打气,然后加压的火油经过输油管进入灯头,灯头是个喷雾器,开启的时候油就会呈喷雾状喷在灯头外面的石棉灯罩上,再迅速点燃灯罩,然后将外面的玻璃外灯罩给扣上。
“这种灯怕风怕雨吗?”葛栩问道。
陈大匠摇头道:“不怕风也不怕雨,是很好的灯。”
“一次可以亮多久?”葛栩继续问道。
“装满油的话,一次可以亮十六个时辰。”陈大匠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