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想念父亲了,父亲是个工艺美术工作者,他总是那么敬业。夏天,他在阳光下画屏风,那块屏风是细腻的丝绸,父亲的毛笔落下时,仿佛在和自然对话,把夏天的热烈和灵动转化为一幅幅精美的画卷。每一笔都是他多年沉淀的匠心,每一抹颜色都诉说着他对工艺的热爱。
冬天的空气清冷,父亲的作坊却暖意融融。他专注地镀镜子,金属的光泽在他手中流转,像捕捉了冬日的晨霜和月光。镀镜的过程极其精细,需要无数次的打磨和调整,可他从未厌倦。他常说:“工艺是用心与时间的较量。”镜子在他手中变得剔透而完美,仿佛能把整个冬日的宁静收藏其中。
七七常常站在父亲身边,看着他手中的画笔和工具,心里默默记住了那些美丽的画面。父亲的工作,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如今,每当夏天的阳光洒在她窗前,或是冬天的霜降悄然降临时,七七总会想起那些光影交错的瞬间,她觉得父亲的匠心就像四季的轮回,永不停歇。
父亲总是以一种深沉而细腻的方式,将对七七的爱与关怀融入生活的点滴之中。他会在七七挑灯夜战、疲惫不堪时,轻手轻脚地端来一杯温热的牛奶,那牛奶的温度,恰似他心底暖流的外溢,无声地诉说着“要爱护自己”的叮咛。他的眼神里满是温柔与宠溺,仿佛在说:“孩子,你的健康比任何成绩都重要。”七七感受到这份爱,她开始学会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给自己留出喘息的空间,让身心都能得到滋养。她懂得了,父亲的提醒不是束缚,而是希望她能在成长的道路上,既能追逐梦想,又能守护好自己,让这份爱成为她前行的助力,而非负担。
七七看着父亲的身影,轻轻地说:“您自己也要保重自己,知道吗?”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心疼。虽然父亲有着一米八的大个子,但他的体重却只有160斤,身形显得格外消瘦。平日里,父亲总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里,无论是夏天挥汗如雨地绘制屏风,还是冬天专注细致地镀镜子,他从不顾及自己的身体,似乎不知道什么叫疲倦。
七七知道父亲并不是天生这么瘦,他也曾是一个魁梧健壮的人。可这么多年来,他为了追求工艺的极致,常常日夜操劳,饮食不规律,休息时间也被一再压缩。他的劳碌和付出都刻在了他的脊背上,那些微微凸起的肋骨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痕迹。
七七忍不住伸出手,轻轻拍了拍父亲单薄的肩膀,柔声说道:“爸,您别再那么拼命了,我也很担心您。”父亲转过身,露出一个疲惫却温暖的微笑,轻声安慰道:“傻孩子,我没事,只要你好好的,我就放心了。”
那一刻,阳光洒在他们身上,父亲的身影依然高大,但七七却觉得他的背影有些单薄。她暗暗下定决心,要多关心父亲,陪伴他,就像他曾经陪伴她成长一样。
父亲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尤其在对待他人时,他总是不计回报,乐于助人。无论是村里的庙宇请他为佛像画像,还是一群姑娘们请他帮忙画绣花样,他都从不收取一分报酬,总是倾尽心力去完成这些请求。
庙上的佛像画像需要极高的技艺和耐心,父亲每次接到这样的任务,都会心怀敬畏,认真对待。他不急不躁,一笔一画地勾勒,力求每一尊佛像都能栩栩如生,庄严肃穆。他知道,这不仅是为庙宇增光添彩,更是对信仰的尊重。尽管有时画一幅佛像需要花费好几天的时间,但父亲从不抱怨,他说:“庙里的人信任我,我怎么能让他们失望呢?”
而姑娘们手中的绣花样更是让父亲费尽心思。他知道,每一张绣样都承载着姑娘们的青春与梦想,是她们为自己未来的美好祈愿。因此,父亲总是耐心地倾听她们的请求,根据她们的喜好设计出精美的图案。他画的牡丹富贵、蝴蝶恋花、凤凰展翅,每一幅都充满了灵气与生命力。姑娘们拿到绣样时,总是满心欢喜,而父亲则淡淡一笑,轻声说道:“不用谢我,能帮到你们,我也很开心。”
父亲的善良并不张扬,却深深打动着周围的人。他从不把帮助别人当作一种负担,反而觉得这是生活的馈赠。七七看着父亲为庙上画像、为姑娘们画绣样,内心满是敬佩。父亲用行动教会了她:善良是一种选择,而选择善良,就是选择温暖这个世界。
母亲总是笑着说父亲傻,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却又藏不住对父亲的疼爱。父亲并不是真的傻,但他总是把“傻事”做得毫无保留。他给庙上画像不收费,别人请他画佛像,他一画就是好几天,累得腰酸背痛,却从不抱怨。母亲心疼地说:“这么累,还白干,真是傻。”父亲却只笑笑,轻声回应:“庙里的人信我,我也信自己。”
还有那些村里的姑娘,总拿着花布来找父亲画绣样,父亲从不拒绝,总是认真地画上一整天,纤细的针脚、精美的图案,全都栩栩如生。母亲看着父亲的背影,忍不住摇头:“你这是在干傻事,不收钱还好,累坏了身子又没人管。”父亲却总是一脸认真,说道:“她们绣的花,要是不好看,她们心里该多失望。”
母亲嘴上说父亲傻,可她心里却清楚得很,父亲的“傻”是善良,是无私,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别人的真心。她也明白,正是这种“傻”,让父亲赢得了全村人的尊重和信任。每当父亲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母亲总是心疼地帮他捶捶背,嗔怪着说:“你也太傻了!”但那话里,分明藏着满满的温暖和骄傲。
父亲的“傻”是母亲眼里最深的爱。她知道,父亲的善良是他骨子里的东西,哪怕全世界都说他“傻”,他也不会改变。而母亲,就在这“傻”背后,默默守护着父亲的温柔,也守护着这个充满爱的家。
父亲放着队长不当,钱不挣,也要搞艺术画画。他觉得当队长虽有权力和经济回报,但琐碎繁忙,难以满足内心对艺术的热爱。画画对他而言,不仅是抒发情感的方式,更是追求精神自由与艺术价值的途径。尽管母亲和村里人一开始不理解,甚至认为他“傻”,但父亲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随着时间推移,父亲的画作逐渐得到认可,他也从中找到了真正的价值和满足感。七七虽年幼,却在父亲的坚持中慢慢懂得了追求梦想的意义。
父亲是全村人心里的“主心骨”,大家都拥护他,因为他不仅心地善良,还总能为大家谋出路。早些年,村里日子过得紧巴,乡亲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一年却收入微薄。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深知“单打独斗难致富,抱团发展才是出路”。
父亲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多年积累的经验,带领村民发展特色种植,让荒地变“宝地”。他带头引进优质品种,手把手教村民种植技术,从播种到收获,每一个环节都倾注心血。他还四处奔走,为村里的农产品找销路,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土特产走进城市人的餐桌。
在他的带领下,村子渐渐热闹起来。收获的季节,田间地头一片繁忙,大家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村里的小道上,运输农产品的车辆来来往往,那是村民们通向富裕的“幸福路”。父亲从未想过独占功劳,他总说:“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父亲的付出,全村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乡亲们逢人便夸父亲是村里的“福星”,在他带动下,日子越过越红火,孩子们能去更好的学校读书,老人们也能安享晚年。父亲却依旧低调谦逊,他说:“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能看到大家生活变好,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如今,村里早已旧貌换新颜,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村道宽敞整洁,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父亲成了大家口中的“致富领头人”,全村人都拥戴他,这份拥护是对父亲最好的回馈,也是对他无私奉献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