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府的暮春总带着几分蓬勃的生机,通和集市的青石板路被春雨润得发亮,万宝楼前的海棠花绽满枝头,花瓣随风飘落,铺成一片粉色的绒毯。陈文瀚刚在同心坊的茶馆敲定与南洋商队的珍珠贸易细节,便见马塔罗森牵着一匹纯白的阿拉伯马,身后跟着几名身着异域服饰的欧洲商人,笑容满面地走来——马塔罗森的衣摆上还沾着旅途的风尘,却难掩眼中的兴奋。
“陈帮主!好久不见!”马塔罗森快步上前,用力握住陈文瀚的手,指腹上的薄茧带着熟悉的温度,“我从印度绕道欧洲,带来了几位重要的客人——这位是威尼斯商团的首领马可,他们想与平阳府建立直接的贸易往来,将欧洲的玻璃、钟表与中原的丝绸、瓷器互通有无!”
名叫马可的商人上前一步,用略显生硬的中原话躬身行礼,手中捧着一个晶莹剔透的玻璃花瓶:“久闻平阳府是东方的通商枢纽,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这是威尼斯的水晶玻璃,愿以此为礼,开启我们的合作之路。”
陈文瀚接过玻璃花瓶,指尖触到冰凉的瓶身,透过透明的玻璃能看到瓶底精致的缠枝纹,比中原的琉璃更加通透。“马可先生太客气了。”他笑着将花瓶递给身后的弟子,“平阳府一向欢迎四海客商,欧洲的玻璃与钟表若能进入通和集市,定能受到百姓与商户的喜爱。我们不如现在就去万宝楼,详细商议贸易细节?”
众人欣然应允,一同前往万宝楼。沿途的百姓看到马塔罗森归来,纷纷热情地打招呼,有的递上刚烤好的馒头,有的送上自家酿的米酒,马塔罗森一一笑着收下,时不时还能用几句流利的中原话与百姓调侃,引得众人阵阵欢笑——这几年在平阳府的生活,早已让他融入了这片土地。
抵达万宝楼后,伊思玛仪、赛义德、阿加莎等各地商贾也闻讯赶来。马可取出欧洲的钟表与玻璃器皿,摆在展示台上:威尼斯的水晶玻璃酒杯晶莹璀璨,瑞士的机械钟表走时精准,还有法国的织锦挂毯,上面绣着欧式的宫廷纹样,引得众人连连惊叹。
“这些商品若想在中原畅销,还需结合中原百姓的喜好稍作改良。”沈知微指着玻璃酒杯,“中原百姓饮酒多喜用瓷杯,若将玻璃酒杯的造型改为青花瓷的样式,再在杯身刻上中原的山水图案,定能更受欢迎;钟表的表盘也可改用汉字刻度,方便百姓认读。”
马可闻言,眼中满是赞同:“沈大人所言极是!我们此次前来,不仅是为了贸易,更想学习中原的工艺与文化,让双方的商品都能更好地融入彼此的市场。”
商议正酣时,韦小宝捧着一个锦盒匆匆赶来,盒内装着他新做的糖画——有欧洲钟表的造型,有威尼斯玻璃花瓶的模样,还有阿拉伯马的剪影,糖画表面还撒了一层细碎的金箔,在灯光下泛着光泽。“马大哥,马可先生,俺这糖画虽不值钱,却是俺的一点心意!以后你们的商品在集市上卖火了,可别忘了俺这个‘宣传员’!”
众人被他的憨直逗得大笑,马可拿起一个钟表造型的糖画,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口,甜意瞬间在口中蔓延,他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美味!比欧洲的蜂蜜蛋糕还要香甜!若将糖画与玻璃器皿一同售卖,说不定会成为新的热销组合!”
贸易细节敲定后,众人决定在通和集市设立“欧洲商品专区”,由马可带领欧洲商团负责运营,万宝楼则提供仓储与物流支持;同时,平阳府的商贾们也挑选了一批优质的丝绸、瓷器、茶叶,交由马塔罗森与马可带回欧洲,作为首批互通的商品。
接下来的日子,平阳府再次陷入忙碌的喜悦中。工匠们忙着改良欧洲商品的样式,将玻璃器皿与中原的绘画、雕刻工艺结合;商贩们则忙着筹备欧洲商品专区的开业,有的搭建展台,有的制作宣传招牌,还有的专门学习欧洲商品的特点,以便向百姓介绍;韦小宝更是忙得脚不沾地,不仅在专区旁搭起了糖画摊,还编了一段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走到哪里说到哪里:“威尼斯玻璃亮堂堂,瑞士钟表准当当,中原丝绸柔又亮,互通有无乐洋洋!”
开业当日,通和集市的欧洲商品专区挤满了人。百姓们围着展台,好奇地打量着玻璃器皿与机械钟表,有的试着用玻璃酒杯饮酒,有的凑到钟表前听着滴答声,还有的指着织锦挂毯上的图案,向欧洲商人询问背后的故事。马可与欧洲商人们耐心地解答着百姓的疑问,时不时还会演示钟表的使用方法,气氛热闹而融洽。
一位老匠人拿着一个改良后的玻璃花瓶,仔细查看瓶身上的雕刻,忍不住赞叹:“这玻璃质地通透,再加上中原的浮雕工艺,比单纯的玻璃器皿更有韵味!以后俺也要尝试在玻璃上雕刻,说不定能做出更受欢迎的物件!”
陈文瀚与沈知微站在人群中,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欣慰。沈知微笑道:“从西域到南洋,再到如今的欧洲,平阳府的商路真是越来越广了。这些不同地域的商品与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不仅丰富了百姓的生活,也让平阳府成为了真正的‘天下商都’。”
“这只是开始。”陈文瀚望着远处的凤凰湾港口,那里停泊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船,“未来,我们还要开通更多的商路,让中原的文化与商品传遍天下,也让天下的文明与智慧融入中原,让和平与繁荣的种子在每一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然而,就在众人沉浸在贸易繁荣的喜悦中时,江南传来了急报——连日的暴雨导致运河水位暴涨,多处堤坝出现险情,江南的丝绸商队无法按时将货物运往平阳府,若不及时抢修堤坝,不仅会影响丝绸贸易,还可能引发洪水,危及江南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陈文瀚与沈知微当即召集众人议事。苏婉卿率先请命:“我熟悉江南的水利情况,愿带领江南水勇前往抢修堤坝,同时协助疏散受灾百姓。”
卡文迪也提出建议:“欧洲商团带来了西洋的水利工具,比如抽水机与加固堤坝的钢架,我们可以将这些工具运往江南,结合中原的筑堤技术,提高抢修效率。”
马塔罗森则表示:“我的商队可以提供船只,将水利工具与救灾物资快速运往江南,确保不会耽误抢修进度。”
陈文瀚综合众人的建议,制定出周密的计划:“苏姑娘,你率领江南水勇与百名丐帮弟子,即刻前往江南;卡文迪,你负责整理西洋水利工具,与马塔罗森一同将物资运往江南;沈大人,你留在平阳府,协调商队补充丝绸库存,避免影响通和集市的供应;我则联络江南的官员,统筹救灾事宜。”
计划制定完毕,众人立刻行动。苏婉卿带着水勇与丐帮弟子,骑着快马日夜兼程赶往江南;卡文迪与马塔罗森则将抽水机、钢架等物资装上大船,沿着运河快速运往江南;沈知微则召集通和集市的丝绸商,商议从西域与南洋调运类似的丝织品,暂时替代江南丝绸,确保市场供应稳定。
抵达江南后,苏婉卿立刻投入到堤坝抢修中。她带领水勇与百姓,用沙袋加固堤坝薄弱处,卡文迪则指导工匠安装西洋抽水机,将堤坝内的积水排出;马塔罗森的商队则源源不断地运来粮食与药品,为救灾百姓提供保障。
在众人的同心协力下,堤坝险情很快得到控制,受灾百姓也被安全疏散。江南官员握着苏婉卿的手,感激地说:“多亏了平阳府的支援,不然我们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场危机!你们不仅带来了人力与物资,还带来了先进的水利技术,真是帮了我们大忙!”
苏婉卿笑着回应:“江南与平阳府唇齿相依,你们有难,我们岂能坐视不管?这些西洋水利技术若能对江南的水利建设有所帮助,我们愿意将其传授给你们,共同提高防洪能力。”
危机解除后,江南的丝绸商队也恢复了运输。当第一批江南丝绸运抵平阳府时,通和集市的百姓们纷纷围上来,看着熟悉的丝绸,脸上露出了安心的笑容。沈知微让人将丝绸分发到各个商铺,同时宣布:“为了感谢百姓们在危机期间的理解与支持,所有江南丝绸一律降价一成,让大家都能买到实惠的商品!”
消息传出,百姓们欢呼雀跃,通和集市的生意再次恢复了往日的繁荣。
当晚,平阳府举行了盛大的晚宴,庆祝江南危机的解除与欧洲商品专区的成功开业。马塔罗森、马可、苏婉卿、卡文迪、伊思玛仪等众人齐聚一堂,餐桌上摆满了各地的美食——西域的烤全羊、南洋的海鲜、欧洲的奶油浓汤、江南的糕点,还有韦小宝特意制作的“万国糖画”,将世界各地的标志性建筑都融入了糖画之中。
陈文瀚举起酒杯,站起身说道:“今日,我们既要庆祝江南危机的顺利解除,也要庆祝平阳府与欧洲商团的合作开启。这两件事,都离不开大家的同心协力——正是因为有了这份跨越地域、跨越文化的友谊与担当,我们才能一次次战胜困难,迎来新的机遇。未来,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平阳府的商路会越来越宽广,百姓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天下的和平与繁荣也会越来越近!”
“干杯!”众人齐声响应,酒杯碰撞的清脆声响在夜空中回荡,与万宝楼的钟声、通和集市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谱写出一曲关于同心、友谊与繁荣的乐章。
月光下,凤凰湾港口的船只闪烁着点点灯火,宛如夜空中的星辰;万宝楼的飞檐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楼内展示的世界各地的商品,诉说着不同文明的交融;通和集市的青石板路上,还有百姓在悠闲地散步,偶尔传来几声孩童的嬉笑——这便是平阳府,一座因商路而兴、因同心而暖的城市,一座永远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城市。
陈文瀚知道,平阳府的故事还在继续,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客商前来,更多的文化在此交融,更多的挑战等待他们去克服。但只要这份同心协力的精神永存,只要这份守护百姓的初心不变,平阳府定能像暮春的繁花一样,永远绽放,永远芬芳,成为天下人心中向往的“商都”,成为和平与繁荣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