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之外,风雪渐歇,喊杀声与炮火轰鸣已悄然平息。
由“复古派”余孽掀起的“勤王”之乱,在“工科之王”张念祖率领的黑色军团面前,脆弱如一场可笑的闹剧。
装备蒸汽铁甲与后膛火炮的军队,以工业对农业的降维打击,再次展现碾碎一切的恐怖力量。
紫光阁内,烛火摇曳,映照在年轻帝王赵乾那身被鲜血与硝烟染黑的明光铠上。
他静静站在巨大的世界舆论全图前,脸上没有胜利者的喜悦,只有劫后余生的疲惫与后怕。
“陛下。”
帝师张小山温润的声音从身后响起,“首恶已伏诛,乱军尽数归降。我等……”
“老师。”
赵乾缓缓转身,打断他,沙哑的声音透着前所未有的凝重,“树冠虽斩,根未除。”
他锐利的目光落在地图上那代表儒家道统之源的神圣坐标——山东曲阜。
“据逆首孔方正大弟子临死前交代,此次‘勤王’之乱,虽无衍圣公府直接授意。”
“但那张号令天下儒生的‘勤王’伪诏上,却清清楚楚盖着传承千年的‘衍圣公之印’!”
这话如无形冰山,瞬间冻结刚平定叛乱的喜悦气氛!
大臣们浑身剧震,面面相觑,眼中满是惊骇。
他们知道,这才是真正要命的问题!
衍圣公,孔圣之后,天下读书人之共主,其名望在腐儒心中,甚至远胜当今天子!
如今他名与反同,若处置不当,刚被炮火压下的叛乱之火,必将以更恐怖、无法扑灭的姿态,在帝国思想领域死灰复燃!
“陛下!”
兵部尚书率先出列,武将脸上满是杀伐之气,“臣以为,此事当快刀斩乱麻!”
“趁大军新胜之威,星夜奔袭曲阜,将包藏祸心的衍圣公一脉连根拔起,以绝后患!”
“不可!”
礼部尚书大惊失色,扑通跪地,“陛下!衍圣公乃圣人血脉,礼法象征!杀之不祥!”
“若动衍圣公,天下儒生之心必大乱,国本动摇,后果不堪设想!”
“迂腐!”
“莽夫!”
战与和,新与旧,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理念,在紫光阁内激烈碰撞!
赵乾陷入登基以来最艰难的抉择。
杀,简单!
但杀后的无穷后患,足以将他与新政伟业拖入深渊!
不杀,那柄悬在新政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又如何解除?
就在君臣陷入两难死局之际,“报——!”
一声熟悉的嘶哑急报,如天籁之音自殿外滚滚传来!
那名皇家信使连滚带爬冲入,“陛……陛下!青……青石村……第三封……家书!”
赵乾展开那封满载乡土气息与无上智慧的神之信笺,焦灼的帝王之心如久旱逢甘霖!
信上内容一如既往简单朴素:
“乾吾孙:”
“闻京城大捷,老夫甚慰。”
“另,闻家中正为一老树之处置而烦恼。”
“此事,易也。”
“树之所以为树,非因其本身如何,而因其根深植于万民信仰之土壤。”
“你若强行砍之,树倒根犹在,春风吹又生,后患无穷。”
“但若你能当着万民之面,请来栽下此树的第一代先祖,亲口承认此树已腐、已朽、不堪为栋梁。”
“那其根便会自绝于信仰土壤。”
“届时,无需你动刀,树自倒。”
“至于如何请先祖显灵,此事更易。”
“你那最聪明的三叔与能干的文远侄儿,早已为你备好登台的行头与完美剧本。”
“你只需登高一呼便是。”
“另,闻泰山春色正好,老夫欲往一行。”
“祖父,大山,字。”
“哈哈哈……哈哈哈哈!”
一阵满载顿悟与新生狂喜的大笑,从龙椅上轰然炸响!
大臣们呆呆地看着前一刻还愁云惨淡的年轻帝王,在看完家书后,如脱胎换骨,神明附体!
他脸上疲惫与犹疑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棋手看到终结棋局神之一手的绝对自信!
“朕明白了!”
“病,在精神!”
“药,自然也在精神!”
“传朕旨意!”
他猛地起身,帝王之音响彻云霄,“朕要东巡泰山!”
“封禅天地!”
“以格物新政之不世之功,告慰上苍先祖!”
“什么?!封禅?!”
大臣们傻了!
“另!”赵乾戏谑的目光扫过面如土灰的旧臣们,“朕感念圣人教化之功,特下旨!”
“于封禅大典之日,在泰山之巅,遥祭孔圣!”
“并!”他顿了顿,魔鬼智慧的笑容缓缓浮现,“朕将通过圣言广播与最新光影之术,向天下万民直播这场旷世盛典!”
“朕要让天下万民亲眼看一看!”
“是朕这顺天应人的格物新君,更能得先祖庇佑!”
“还是那倒行逆施、包藏祸心的不肖子孙,会遭天打雷劈!”
这话如惊雷,炸得满朝震颤!
张小山眼中闪过赞许,嘴角微扬。
他知道,这封家书不仅解了赵乾的困局,更为新政开出一条通天大道!
泰山之巅的封禅大典,将成格物文明对旧道统的终极审判!
赵乾转身,望向窗外风雪中的京师,眼中燃起不灭烈焰。
“老师,”他低语,声音如寒风般冷冽,“这局棋,朕要一举定乾坤!”
风雪更急,似为这年轻帝王助威。
而那封家书,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大宁新政的未来。
泰山之巅,封禅大典的钟声已隐隐响起。
一场思想领域的终极较量,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