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车的车头灯刚刚照进扫描区入口,终端室内的倒计时还剩十三秒。
调查组长的手指悬在启动键上方,汗水顺着脸颊滑落,在控制台边缘积成一小片湿痕。他没有立刻按下确认,而是迅速从工具包里抽出便携式干扰器,贴在主控台侧面的信号端口上。屏幕上的数据流瞬间卡顿,上传进度条停滞在97%。
“信号被屏蔽了。”他低声说,声音压得极低,“但只能维持三十秒。”
林晚在指挥中心盯着大屏,指尖快速敲击键盘,调出信号追踪图谱。原本持续外溢的加密波形已经中断,但系统底层仍在尝试重建连接。她看出问题所在——这不是普通的求救信号,而是预设的远程销毁程序,一旦激活,存储模块将自动熔毁。
“切断备用电源。”她对着通讯器说,“现在。”
调查组长立刻俯身,掀开主控台下方的金属盖板。三根独立供电线并列排布,其中一根泛着微弱红光。他用绝缘钳剪断那根线路,动作干净利落。屏幕上的倒计时猛地跳了一下,停在18秒,随后彻底冻结。
“远程连接中断。”他喘了口气,“数据模块保住了。”
林晚微微点头,目光转向苏悦:“准备接收文件传输。”
苏悦已经打开高密通道接口,手指悬在确认键上。她刚要回应,却见林晚抬手制止。
“等等。”林晚盯着监控画面中那辆运输车。车体已完全驶入扫描区,但安检流程并未启动。值守人员站在岗位上,却没有操作设备,像是在等待什么指令。
她忽然意识到不对。“他们没报警,也没增援……说明内部有人压下了异常报告。”
苏悦皱眉:“你是说,海关里有他们的人?”
“不止一个。”林晚语速平稳,“能同时控制安保调度和检查流程,至少是副主管级别。”
这时,调查组长的声音再次传来:“我们开始搜查物资。”
画面切换到货舱内部。昏暗的灯光下,一排排金属箱整齐码放,表面没有任何标识。调查组长逐个检查封条,最后停在一节圆柱形容器前。它的外壳比其他箱子更厚,接缝处涂有特殊涂层。
“这是热敏材料。”他戴上低温手套,从背包取出喷雾罐,对着接口轻轻喷洒。容器表面凝起一层薄霜,封条逐渐松动。他小心撬开外层,露出夹层中的纸质档案和一枚微型存储卡。
“找到了。”他说,“文件上有‘第一序列部署’字样,还有轮值表和联络代码。”
林晚屏住呼吸。“拍下来,立刻传回。”
图像通过加密信道传入指挥中心。大屏上逐行显示解码内容:全球七个技术节点坐标、每日防御换岗时间、核心成员代号对应名单……信息量极大,且结构严密。
苏悦看着不断滚动的数据,声音有些发紧:“这些要是真的,我们就能直接打乱他们的节奏。”
林晚没说话。她知道这份情报太完整,反而可疑。对方高层行事谨慎,不可能让如此机密的内容随运输队流动。她必须确认真实性。
可今天已是第三次使用“心灵洞察之镜”。前两次分别用于判断科研团队的技术漏洞和市场组的舆论倾向,此刻精神已有沉重感,太阳穴隐隐作痛。
但她不能赌。
她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再睁开时视线牢牢锁住通讯画面中调查组长的脸。集中精神,能力再度开启。
一瞬间,对方的记忆片段涌入脑海——不是语言,而是画面:他在昏暗货舱中翻开文件的那一刻,瞳孔猛然收缩;看到“总部防御周期每72小时轮换”时,心头闪过“这东西不该出现在这里”的惊疑;随后是本能的确认动作——他多翻了一页,核对纸张材质与字体格式,确定无伪造痕迹。
林晚收回视线,呼吸略显急促。头痛加剧,眼前短暂发黑,但她嘴角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情报是真的。
“可信度九成以上。”她终于开口,“文件来源路径清晰,内容逻辑闭环,且与我们掌握的部分线索吻合。”
苏悦松了口气,随即又紧张起来:“那我们现在就行动?趁他们还没反应过来,直接攻进去?”
林晚摇头。“不行。”
“为什么?”苏悦声音提高,“这是我们第一次拿到实打实的东西,不趁这时候反击,等他们调整部署就晚了!”
“正因为拿到了钥匙,才更要冷静。”林晚目光落在屏幕上那份轮值表上,“你看这里,第一序列防御周期是72小时,但换岗时间精确到分钟。这意味着他们的系统高度自动化,任何外部干扰都会触发连锁响应。”
她顿了顿:“如果我们贸然进攻,可能刚突破外围,内部就已经启动应急预案。到时候面对的不是漏洞,而是陷阱。”
苏悦咬唇,还想争辩,却被林晚抬手止住。
“我不是要放弃。”林晚语气平静,“而是要把这把钥匙用在最关键的地方。现在最该做的,不是冲进去,是分析它能打开哪扇门,又能引出多少隐藏布局。”
她说完,转向通讯频道:“组长,原地待命,不要撤离。我需要你继续监视周边动向,尤其是那个居民巷的联络点。”
“明白。”调查组长的声音沉稳,“我们会守住位置,等下一步指令。”
林晚关闭通讯,转而调出整个港口区域的监控网络。她将新获取的轮值表与过去三天的巡逻记录进行交叉比对,发现一个规律:每当换岗前十五分钟,主控室会短暂关闭对外通讯,持续约四十秒。
这个空档,可能是突破口。
她正要标记时间节点,忽然注意到一条异常数据——十分钟前,有一段短时无线信号从海关办公楼发出,目标指向城南某废弃数据中心。发送方使用的是非注册频段,信号强度极低,若非她特意筛查隐蔽信道,几乎无法捕捉。
她立刻调取该地点的历史访问记录。结果显示,过去一个月内,有三次夜间电力负荷突增,每次持续不到两小时,且都发生在运输车队抵达后的六小时内。
“他们在转移备份。”她低声说。
苏悦凑近屏幕:“你是说,总部的信息不止一份?他们已经开始分散存储了?”
“不是分散。”林晚摇头,“是提前提醒。刚才那条信号,很可能是通知另一组人启动应急机制。”
她迅速下令:“封锁所有已知的备用节点通讯入口,特别是城南那个数据中心。暂时不要触动,先监控进出流量。”
苏悦快速操作起来,一面输入指令,一面忍不住问:“可如果我们不动手,他们会不会销毁更多东西?”
“他们会。”林晚看着屏幕上缓缓滚动的防御周期表,“但也会因此暴露更多动作。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阻止他们反应,而是让他们以为自己还能掌控局面。”
她说完,手指轻敲桌面,眼神渐冷。
指挥中心陷入短暂沉默。只有设备运行的微响和键盘敲击声交织在一起。大屏上,那份刚解码的文件仍在持续展开,新的信息不断浮现:一组加密代号后标注着“内部清洗计划”,执行时间为三天后凌晨四点。
林晚的目光停在那里。
她没有立即下令,也没有召集团队讨论。只是静静地看着那一行字,仿佛在等待什么。
苏悦察觉到她的异样,轻声问:“怎么了?”
林晚抬起手,示意安静。
她听见耳机里传来调查组长的呼吸声,平稳而克制。港口那边一切正常,无人察觉异常。可她知道,这场拦截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
真正的较量,才刚刚露出轮廓。
她缓缓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再睁开时,已换了一种状态。
“把‘内部清洗计划’的相关数据单独提取出来。”她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我要知道,名单上第一个代号,对应的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