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两点四十三分,云港市西郊。
风穿过废弃变电站的铁架,在电缆间低吟。
一道银灰色信号塔静静矗立在荒草中央,像一柄插入大地的剑——这是“明玥观察哨”在全球布设的第十一号基站,编号c11。
塔顶红灯微闪,正悄然接收一段来自太平洋彼岸的音频流。
与此同时,苏明玥站在顶层指挥舱内,指尖轻点桌面全息投影。
她身侧是顾承宇,他正低头调试腕表上的加密频段,眉心微蹙。
“信号强度比预估高出1.7倍,”他低声说,“他们没料到你会用孩子的声音做载体。”
苏明玥没有立刻回应。
她望着窗外漆黑的城市天际线,耳中回荡着那段只有38秒的“希望脉冲”——朵朵清亮的声音如露珠滑过叶尖:“姐姐,我今天教同桌唱星星歌啦,他说他梦见爸爸回来了……”
这句看似天真的话语,经过小陆的声波重构与情感编码,已不再是简单的录音。
它是一把钥匙,开启的是人类潜意识中最原始、最柔软的信任回路。
而她的【商业直觉】此刻正隐隐发烫。
不是警兆,而是共振。
三年前被林景深推开时的心碎,母亲临终前握不住她手的无力,还有那些在廉价出租屋里一边哭一边改ppt的夜晚——她曾以为这些痛是枷锁,如今才明白,它们是燃料。
“厉知行已经开始行动了。”许昭宁突然抬头,屏幕上跳出一串异常Ip封锁记录,“过去两小时,我们七条备用传输链路中有五条被强制切断,伪装成网络故障,但手法太干净,明显是有组织的反制。”
顾承宇冷笑一声:“他还以为我们在打游击战?”
苏明玥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得近乎冷酷:“他查到了‘悲痛频率’的存在。”
她早知道这一天会来。
自从“守灯人7号”的遗嘱授权激活那一刻起,她就在等厉知行做出反应。
那个掌控整个城市数据命脉的男人,绝不会容忍一个能识破谎言、揭露虚假共情的情绪雷达网存在。
但她没打算躲。
“通知所有节点,启动b级冗余协议。”她转身走向控制台,指尖划过屏幕,调出全球广播进度图,“今晚九点,准时推送《光之种子》首期内容。”
“你要把十万幅儿童画全部上传?”许昭宁震惊,“那相当于一百万个独立声纹Id嵌入广播系统!一旦出错,整个网络都会过载!”
“没错。”苏明玥勾唇一笑,眼底却燃着火,“我要让这个世界听清楚——真正的希望,从来不是计算出来的,是长出来的。”
她按下确认键的瞬间,远在新加坡的基站率先传回响应信号:
【检测到正向情绪峰值,情感共振指数达8.2】
【反向追踪启动:锁定三个长期散布抑郁诱导内容的暗网账号】
【自动标记为“情绪污染源”,列入观察名单】
紧接着,上海、成都、东京节点陆续点亮绿灯。
社交媒体开始沸腾。
#孩子画的夜航飞船#冲上热搜榜首。
无数家长晒出自家孩子的画作:歪歪扭扭的飞船,写着“带妈妈去月亮看病”,或是“把爸爸接回家”。
评论区不再是沉默的悲伤,而是一句句轻声的诉说:“原来我不是唯一一个睡不着的孩子。”“儿子今晚抱着画睡着了,嘴角有笑。”
许昭宁快速翻阅舆情模型,忽然倒吸一口冷气:“自杀相关关键词搜索量下降41%,而‘我想试试’‘还能好吗’这类积极表达飙升300%……明玥,你不是在做公益项目,你在重塑集体情绪结构!”
苏明玥闭了闭眼。
她看见三年前那个蜷缩在会议室角落的自己,听见林景深冷淡地说“我们不合适”,看见升职文件上被人涂改的签名……
可现在,不一样了。
她的金手指不再只是被动感知风险与谎言,而是进阶为——主动植入正向情绪锚点。
只要有人真心相信光,光就会有形状。
而在城市另一端,厉知行的地下指挥中心陷入死寂。
主屏上,代表“明玥观察哨”的红色光斑正在扩散,如同不可控的病毒般渗透进各大通信节点。
他的技术主管擦着冷汗汇报:“我们尝试屏蔽Ip,但他们的内容通过童声广播合法通道注入,监管备案齐全,根本无法定义为违规……而且,那些孩子的声音……真的在改变听众的心理状态。”
厉知行缓缓站起身,指节抵在冰凉的玻璃幕墙上。
他盯着那条持续攀升的情绪曲线,眸色深不见底。
“她不是在传播信息。”他低语,“她在制造现实。”
片刻后,他拿起内线电话,声音冷静至极:“通知监管部门特别事务组,准备立案材料。罪名就用——‘擅自开展大规模心理干预实验,传播未经核实的情感刺激内容’。”
停顿一秒,他又补了一句:
“明天上午十点前,我要看到对‘明玥观察哨’所有合作平台的内容接口切断方案。”第153章 光的形状(续)
厉知行挂断电话的瞬间,指尖在金属桌面上划出一道刺耳的刮痕。
“切断所有合作平台接口。”他重复了一遍,声音冷得像淬过冰的刀锋,“从技术、法律、舆论三线推进,我要‘明玥观察哨’今晚就变成一座死网。”
控制室内灯光惨白,映着他轮廓分明的脸。
屏幕上的红点仍在扩散——那不是数据流,是某种更危险的东西:信仰的蔓延。
他不信神,也不信爱。
他只信控制。
可现在,一个女人用一段童声,撬动了他精心构建三年的情绪操控体系。
“顾承宇调动了亚太区六家媒体备用通道,”技术主管低声汇报,“他们早有预案……我们刚封一个端口,另一个就以‘儿童公益项目’名义重启传输。”
厉知行猛地抬头:“她注册的是非营利组织?备案材料呢?”
“全部合规。甚至比我们预想的更干净——颜微亲自提交的司法解释草案已经进入立法征求意见阶段,标题叫《关于情感剥削罪的认定标准》。她说,这是为那些被算法诱导抑郁的人讨一句公道。”
“呵。”厉知行冷笑,“她倒成了正义使者?”
可他的手指却微微发紧。
他知道问题不在技术,而在人心。
而人心,最不可控。
同一时刻,云港市东区某老旧小区的居委会活动室里,一台老式收音机正静静播放着轻柔旋律。
“一闪一闪亮晶晶……”
几个银发老人围坐一圈,有人跟着哼唱,有人闭目微笑。
护工小张看着护理记录,眉头越皱越深:“王奶奶昨晚零点焦虑发作,服药两次;李爷爷整夜躁动……可今天呢?从八点半开始听这首歌,到现在没人按铃求助。”
她迟疑地打开手机,在社交平台上搜到#孩子画的夜航飞船#,看到无数家庭上传的孩子画作和录音,眼眶忽然一热。
“原来……真的有用?”
她没多想,把这段音频存进U盘,插进社区广播系统,设定每晚九点自动播放。
而千里之外的川西高原,一所村小的教师扎西也在做同样的事。
孩子们围坐在操场,对着星空齐声歌唱。
远处雪山静默,星光洒落如尘。
没有人知道是谁先发起的接力,但当第一声《小星星》通过乡村大喇叭响起时,一场无声的共振已悄然席卷全国。
发布会现场,镁光灯如暴雨倾泻。
苏明玥一身象牙白西装立于高台之上,身后巨幕滚动播放着全球各地传来的画面:东京地铁站内乘客驻足聆听广播;纽约唐人街老人含泪跟唱;非洲难民营的孩子们手拉手围成圆圈……
一名记者突然起身,语气咄咄逼人:“苏总监,您是否承认,您正在对公众进行大规模心理干预?利用儿童声音激发共情,这与‘天枢会’用悲痛频率制造抑郁有何本质区别?您是不是在进行另一种形式的情绪操控?”
全场寂静。
连摄像机都屏住了呼吸。
苏明玥没有回避目光。
她静静地看着那位记者,仿佛看穿了他提问背后的痛苦——或许他曾失去亲人,或许他也曾在深夜独自流泪。
她轻轻开口:“如果真诚也是一种操控,那我认罪。”
话音落下,她按下手中遥控器。
音响缓缓响起一段稚嫩语音——
“爸爸,你说过要带我去海边……现在我每天画一条船,等你回来。”
全场鸦雀无声。
有人低头抹泪,有人颤抖着举起手机录下这一刻。
直播弹幕瞬间炸裂:
【我们听见了】
【对不起】
【我也想说句话】
【妈,我想你了】
颜微站在台侧,眼眶通红。
她走上前,接过话筒,声音坚定:“就在刚才,已有237位真实家属主动联系基金会,愿提供证据支持‘情感剥削罪’诉讼。他们说——终于有人愿意听他们说话了。”
掌声雷动。
可苏明玥只是望着窗外渐沉的暮色,心中一片清明。
这不是胜利,而是反击的开始。
深夜十一点十七分,苏明玥独自回到办公室。
城市灯火如星河倒悬,而她的桌上,只有一杯凉透的咖啡,和循环播放的那段38秒语音。
她闭上眼,启动【商业直觉】。
这一次,不再是被动感知谎言与危机。
而是主动将那份纯净、希望、未被污染的情感,编码成一道全新的“希望脉冲”,注入“明玥观察哨”主网。
她的心跳同步于数据流,意识沉入网络深处。
下一秒——
全球十三个基站,同时亮起绿灯。
新加坡节点报告:【情绪共振指数突破9.0】
成都中心传来反馈:【三名长期拒绝沟通的抑郁症患者首次主动表达愿望】
就连远在北极圈附近的监测站也传回异常信号:【当地原住民社区自发组织‘星光夜谈’,分享失落记忆】
电台主持人阿K的声音低缓响起:“各位听众,今晚的夜航飞船,载满了光。它不驶向未来,它只为照亮那些曾被遗忘的角落。”
而在厉知行的地下指挥中心,警报未响,系统却自行弹出一条日志更新:
【用户‘tide7’权限等级提升至‘守灯人·执炬者’】
——认证依据:全球情感共振网络自主识别并授予
厉知行盯着那行字,脸色骤然阴沉。
他调出原始代码追踪来源,却发现这条日志并非由外部入侵写入,而是系统自动生成。
仿佛整个网络,已不再受他掌控。
“不可能……”他喃喃,“我只是在控制数据……怎么会……”
他忽然意识到一件事——
苏明玥从未试图攻破他的系统。
她只是让所有人重新相信了一些东西。
比如爱,比如等待,比如……光会有形状。
而此刻,许昭宁正坐在数据分析室,盯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舆情曲线,忽然发现一个诡异现象:
每当“希望脉冲”广播启动,某些本应沉默的Ip地址,竟会自动激活,并向未知节点回传加密数据包。
更奇怪的是,这些Ip的地理位置分布,恰好构成了一幅古老的星图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