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锋的此番见解和剖析,使晋泉与蒋慕雪脸上的骇然之色尚未完全褪去。
这两人望向徐锋的目光,已然带上了几分敬畏。
徐锋见状,心中暗道一声“过犹不及”,锋芒太露,于眼下的处境并非好事。
他略一拱手,语气恢复了平日里的几分随意。
“二位莫要如此看我。徐某不过是道听途说,加上些许不着边际的猜测,胡乱拼凑罢了。当不得真。南荒之事,错综复杂,岂是我这般门外汉能一言道尽的?”
这两人反应也太大了些,我不过是结合了些历史知识,做了个最符合逻辑的推断。
真要细究起来,情报不足,变数太多,我这点分析,也就能唬唬他们这些局中人了。
晋泉闻言,却是肃然起敬,再次长揖及地。
“徐先生太过自谦了!先生此番洞见,犹如拨云见日,令晋泉茅塞顿开!不瞒先生,王爷与我等幕僚,为南荒之事,耗费心血无数,日夜推演,却也从未曾想过从这个角度切入!先生之才,远胜晋泉百倍!”
他语气恳切,眼神中满是钦佩。
此等人物,若仅仅屈居于一小小书铺,实乃明珠蒙尘!肃王殿下若能得此人辅佐,何愁大业不成?!
蒋慕雪一双美眸更是异彩连连,先前那点因“主战”而生的不满早已飞到九霄云外。她往前凑了凑,语气带着几分急切与濡慕。
“徐先生,您、您真是太厉害了!慕……额在下斗胆,日后若再有不解之事,可否……可否再来向先生请教一二?”
徐锋闻言一愣,旋即苦笑。
这丫头,还真把我当万事通了?我可不想掺和进你们这些权贵的是非里。
他连忙摆手。
“蒋大小姐千万莫要如此!徐某所言,皆是纸上谈兵,未历实事,当不得您和晋兄这般重视。今日之言,出我之口,入您二位之耳,还望莫要外传,免得贻笑大方,更恐……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蒋慕雪听出他话中疏离之意,心中微黯,却也知晓徐锋顾虑,只得轻轻“嗯”了一声,不再多言。
三人又闲谈几句,晋泉与蒋慕雪便起身告辞。
蒋慕雪一回到蒋府,便匆匆回了自己闺房,屏退左右,手脚麻利地换下那一身碍事的男装,恢复了女儿家娇俏的打扮。
刚换好衣裳,便听门外传来丫鬟的声音:“小姐,老爷过来了。”
蒋慕雪心头一跳,暗道一声“果然”。
自己偷溜出府,定然瞒不过父亲的耳目。
她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仪容,款款开门。
“女儿见过父亲。”
蒋正明负手而立,面色平静,只淡淡“嗯”了一声,示意她随自己到外间书房。
待蒋慕雪跟着进了书房,蒋正明才缓缓开口,眼神犀利。
“今日,可是去见了那徐锋?”
蒋慕雪心知瞒不过,索性也不隐瞒,反而带着几分压抑不住的兴奋,将徐锋对于南荒和亲的惊人分析,一五一十地复述了一遍。
“……爹!您是没听见!徐先生说,南荒蛮人此刻求和,定是内部出了大乱子,或是与北面那些匈奴起了龌龊!我们非但不该和,反而要推波助澜,让他们自相残杀!女儿当时听了,只觉得振聋发聩!只恨女儿不在长安,否则定要去兵部查阅卷宗,看看是否真如徐先生所言!”
她越说越是激动,小脸因为兴奋而微微泛红。
蒋正明起初还只是随意听着,待听到“内部生乱”、“与匈奴龌龊”、“推波助澜令其自相残杀”这几处,神色骤然一凝!
他宦海沉浮多年,自然知晓朝中主和派与主战派的各自论调,却也从未听过如此刁钻狠辣,又直指核心的分析!
这……这等见解……简直是……匪夷所思!
蒋正明心中掀起滔天巨浪!他比女儿更清楚,若此策为真,一旦献上,将是何等泼天的大功!足以让他在朝堂之上,再进一步!
他眼神闪烁,一丝灼热的念头浮上心头。
若是我将此策……
蒋慕雪何等聪慧,见父亲神色变幻,哪里还猜不到他的心思?她连忙补充一句。
“爹,今日晋泉公子也在场的。徐先生此番高论,晋公子亦是全程聆听,赞不绝口呢!”
蒋正明闻言,心头那股火热瞬间被浇熄大半。
晋泉……肃王府的人!
他暗叹一声,知道这桩功劳,怕是轮不到自己独占了。他面上却不动声色,微微点头。
“嗯,此子确有几分急智。只是此事关乎国策,非同小可,还需慎重。”
与此同时,晋泉亦不敢有丝毫耽搁,一离开闻香楼,便快马加鞭赶回肃王府,将今日与徐锋的谈话内容,尤其是那番关于南荒和亲的惊世之论,一字不落地禀报给了肃王。
此刻,肃王端坐于书房上首,听着晋泉的禀报,原本平静的脸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
他深邃的眸子中,精光闪烁。
南荒,匈奴……皇帝力主征伐,欲开疆拓土,重振大乾国威。
奈何朝中那些腐儒,以及一些心怀鬼胎之辈,总是以国库空虚、民生凋敝为由,大唱反调,主和之声甚嚣尘上,令皇帝束手束脚。
若真如这徐锋所言,南蛮内乱,或与匈奴生隙……这对我大乾而言,无疑是天赐良机!
若能把握得当,不仅可解南荒之危,更能让皇帝在朝堂之上,彻底压制住那些主和派,树立绝对权威!
待晋泉说完,肃王沉吟片刻,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
“晋泉,依你之见,此徐锋所言,有几分可信?”
晋泉躬身,语气笃定:。
“回王爷,属下以为,徐先生所言,虽看似大胆,却字字珠玑,鞭辟入里!尤其是他那‘离间之计’,‘令其自相残杀’之策,更是狠辣高明,正合蛮人与匈奴之间那微妙的关系!属下斗胆判断,其言至少有七成可信!”
肃王闻言,缓缓点了点头,指节无意识地轻轻叩击着桌面。
半晌,他眼中闪过一抹决断。
“好!本王即刻修书一封,着人八百里加急,送往长安,将此事呈于圣上御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