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单公示出来,办公区里短暂的喧哗过后,是更加压抑的死寂。
有人欢喜,自然就有人愁。
留下的人如释重负,脸上带着克制的喜悦。
没留下的人,则面如死灰,默默地收拾着自己的东西,准备接受未知的命运。
这就是机关,一个萝卜一个坑,残酷而现实。
刘清明和丁奇的名字,在留用名单里,并不算太显眼,但也不至于被人忽略。
不少同事过来道喜,言语间带着几分真心,也带着几分掩饰不住的酸楚。
刘清明和丁奇一一笑着应对,客气而疏离。
下午,通知就下来了。
中组部要对所有留用人员进行履新前的例行谈话。
地点,中组部大楼。
这栋在长安街上并不起眼,却让无数干部心怀敬畏的建筑,刘清明还是第一次来。
庄严肃穆。
这是他唯一的感受。
走廊里铺着厚厚的地毯,踩上去悄无声息。来往的工作人员个个步履匆匆,神态严谨。
刘清明和丁奇被分在了不同的谈话室。
负责和他谈话的,是一位看起来三十出头的女性。
她穿着一身得体的深色职业装,头发一丝不苟地盘在脑后,脸上没什么多余的表情。
桌上的名牌写着她的名字和职务。
中组部四局青年干部处处长,赵小棠。
“刘清明同志,请坐。”赵小棠的声音很平静,公事公办。
“赵处长好。”刘清明坐下,身体挺直,双手放在膝盖上。
“不要紧张。”赵小棠翻开了面前的文件夹,里面是刘清明的个人档案。“这不是考察干部,只是组织上在你们履新前,进行的一次例行问话。”
刘清明点头:“我明白。”
“你的档案,我仔细看过了。”赵小棠抬起头,那双审慎的眼睛似乎能看穿人心。“无论是在清江省委办,还是在云岭乡的基层岗位,你的表现都非常出色。”
“来到国院之后,工作积极,在这次疫情的防治工作中,成绩也很突出。”
“这次机构调整,你的名字在体改办推荐名单的前列。”
赵小棠的话不疾不徐,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精确计算。
“我代表组织与你谈话,也是想更深入地了解一下你的思想动态,以便更好地为你分配接下来的工作岗位。”
刘清明心里一动。
更好的分配工作岗位?
他开口说道:“赵处,我原来在综合调研司工作,对业务比较熟悉。如果可以,我希望能在新的单位继续从事相关工作。”
这是最稳妥的回答,也是最符合逻辑的请求。
赵小棠听完,脸上依旧没什么变化。
“新单位的综合司,的确有同样的岗位。”
她停顿了一下,似乎在观察刘清明的反应。
“不过,也有别的岗位可供你选择。如果你有自己的意愿,现在可以跟我说。”
刘清明怔住了。
这事……还能挑?
他立刻警觉起来。
这不像是一道选择题,更像是一道考验忠诚度的政治题。
官场之上,最忌讳的就是跟组织讨价还价。
他看着赵小棠,诚恳地说道:“赵处,我没什么个人意见,你或许可以把话说得更明白一点吗?”
赵小棠似乎对他的反应早有预料,嘴角牵起一个极细微的弧度。
“是这样的。原则上,新机构会有全新的人事安排,不一定会完全按照你们原来的岗位进行平移。”
“打个比方,如果你没有被分配到综合司,而是其他的业务司,甚至是后勤保障部门,你愿意接受吗?”
来了。
真正的考验来了。
后勤部门。
这四个字,对于一个在业务司干得风生水起的年轻人来说,无异于发配。
刘清明几乎没有丝毫犹豫。
他斩钉截铁地回答:“我愿意。”
“我坚决服从组织上分配的任何工作。”
赵小棠的动作停顿了一下,她再次抬起头,认真地看着刘清明。
这一次,她的审视中,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
“后勤部门也没问题?”她追问了一句。
“没问题。”刘清明回答得更加干脆,“只要是组织需要,任何岗位我都可以去,也都有信心做好。”
赵小棠沉默了几秒钟。
她合上了面前的文件夹。
“好,我明白了。”
“今天的谈话就到这里,你先回去等通知吧。”
“谢谢赵处。”
刘清明站起身,对着赵小棠微微鞠了一躬,然后转身离开了谈话室。
走出房间,关上门的那一刻,他才感觉到自己的后背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刚才的对话,步步惊心。
他有一种强烈的直觉,自己的回答,将直接决定未来的命运。
走廊的另一头,丁奇也从一个房间里走了出来。
他看到刘清明,快步走了过来,两人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一同往大楼外走去。
一直到走出中组部的大门,呼吸到外面冰冷的空气,丁奇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妈的,比跟老丈人第一次见面还紧张。”
刘清明也感觉轻松了不少。
丁奇左右看了一眼,确认周围没人,才压低了声音问道:“他们是不是问你,愿不愿意服从调剂?”
刘清明点头:“问了,还特意提了后勤部门。”
“果然。”丁奇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看来我们之前的猜测是对的。”
刘清明问:“何司长没有人事权吗?他推荐的名单,组织部不参考?”
“参考,但只是参考。”丁奇叹了口气,“我从李明华那里打探到一点消息。”
他凑得更近了些。
“这次机构调整,动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未来的新机构,权柄之重,超乎想象。有传言说,一把手可能会由更高层级的领导兼任。”
“在这种情况下,下面各个司局的人事安排,就不是一个司长能决定的了。”
丁奇苦笑一声:“别说咱们了,老何自己能不能保住综合司司长的位置,都还是个未知数。”
刘清明对此并不奇怪。
前世的记忆里,这个新机构的诞生,确实引发了京城官场的一次大洗牌。
丁奇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你小子怎么一点不吃惊?是不是也有别的消息渠道?”
刘清明只好含糊地应付:“又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认识李明华。”
“也是。”丁奇点点头,没再追问。
他继续说道:“这样一来,人事变动就不会那么简单了。僧多粥少,好位子谁不想去?”
刘清明说:“是啊,到头来,不外乎又是拼爹,拼背景。”
“不一定。”丁奇摇了摇头,分析道,“更高的权重,意味着更重的责任。这个新机构未来的工作,千头万绪,都是硬骨头。没点真本事,就算靠关系进去了,也待不长,干不出成绩,反而会连累后面的人。”
“反过来说,有实力、能干事的人,就会成为各方争夺的目标。”
丁奇拍了拍刘清明的肩膀:“我跟你,都不会消停。”
刘清明笑了:“丁哥,你可真不谦虚。”
“我需要谦虚吗?我谦虚有用吗?”丁奇反问。
刘清明认真地点了点头:“也是,你要是再谦虚,就显得太假了。”
丁奇也笑了。
“按照组织部的章程,咱们今天的谈话内容,会成为最终分配岗位的依据之一。”他收起笑容,“我还是想跟着老何,不管他去哪个司,至少跟他共事,心里踏实,他不讨厌。”
刘清明说:“我跟着你。”
丁奇看着他,眼神里多了几分暖意。
“我也喜欢和你小子共事,真他妈刺激。”
“以前我总感觉坐机关能把人坐废了,每天就是写材料,写报告,无聊透顶。你小子倒好,能把这么无聊的工作,硬生生搞出花样来。”
“难怪胡金平和李明华那两个眼高于顶的家伙,都对你交口称赞。”
刘清明打趣道:“你直接说我不安分不就得了。”
丁奇瞥了他一眼:“老何有一次私下跟我说,体改办这样的单位,就需要有点不安分的心,一潭死水,哪来的改革思路?”
两人一边聊着,一边走在长安街的人行道上。
疫情的阴影依然笼罩着这座城市,街上的行人不多,都戴着口罩,行色匆匆。
刘清明从口袋里拿出两个新的医用口罩,递了一个给丁奇。
“戴上吧,安全第一。”
丁奇接过来戴好。
这次谈话结束,意味着他们正式告别了国院体改办这个存在了二十多年的机构。
虽然新单位要到年后才正式挂牌上班,但身份的转变,已经完成。
“晚上别忘了,司里最后的散伙饭。”丁奇提醒道,“老何说了,不醉不归。”
刘清明点头:“一定到。”
这是职场交际中必不可少的程序,也是对过去一段工作生涯的正式告别。
刘清明当然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两人在路口分开,刘清明准备先回宿舍,给妻子苏清璇打个电话,告诉她这个好消息。
他刚掏出手机,屏幕就先一步亮了起来。
来电显示上,跳动着三个字。
卢部长。
刘清明的心跳漏了一拍,他迅速摁下接听键。
“部长。”
电话那头传来卢东升沉稳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谈完话了?”
刘清明有些吃惊。
他和丁奇刚刚走出中组部大楼不到五分钟,卢东升的电话就打了过来。
这消息也太快了。
他压下心头的惊异,恭敬地回答:“是的,部长。我这边的工作已经完成了,正在等候组织部的通知。”
“别等了。”卢东升的语气不容置疑。
“来我办公室一趟。”
刘清明在路边拦了一辆出租车,直奔卫生部。
车窗外,京城的景象飞速倒退。
他的脑子也在飞速运转。
卢东升这么快就知道自己谈话结束,还立刻召见,这背后传递的信号,太过强烈。
这说明,卢东升不仅在关注这件事,而且在中组部内部,有他自己的信息渠道。
这位曾经的封疆大吏,即便到了京城,手腕和能量依旧深不可测。
半小时后,出租车停在了卫生部大楼前。
刘清明熟门熟路地上了楼,走向卢东升的办公室。
他发现,办公室门上挂着的牌子,已经换了。
不再是简单的“副部长办公室”。
边上又加了一块崭新的,写着“全国防疫指挥部防治组组长”的牌子。
他心中了然。
这不仅是一个职务的变更,更是一种权力的彰显。
秘书看到他,立刻起身引他进去。
办公室里,卢东升正站在窗边打电话。看到刘清明进来,他简单地说了两句,便挂断了电话,然后直接向他招手。
“来,小刘,坐。”
秘书为他泡好一杯热茶,便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并带上了门。
卢东升坐回自己的办公桌后,看着刘清明,开口的第一句话,就让他心头一震。
“中组部的赵小棠,刚才给我打了电话。”
“她对你的印象,很不错。”
只此一句,便解释了刘清明心中所有的疑问。
同时,也赤裸裸地向刘清明展示了自己的背景。
难怪,他能在被发配到冷门单位后的两年,就东山再起。
也唯有中组部这么强大的背景,才能够轻易做到。
刘清明哪能不懂这其中的分量,他连忙谦虚地说道:“赵处长谬赞了,我只是实话实说,服从组织安排,是每个干部应尽的本分。”
“就是这个实话实说,才最难得。”卢东升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很多人在面对组织谈话的时候,总是夹杂了太多个人的小心思,想耍小聪明,反而会适得其反。”
刘清明垂首道:“您的教诲,我记下了。”
“好了,客套话就不多说了。”卢东升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
“既然你的工作问题已经确定下来,那我之前对你的承诺,现在也可以兑现了。”
刘清明的心跳开始加速。
“这次成立的全国防疫指挥部,规格很高,国院各部委和中直机关的主要领导都在其中任职,京城市政府也会全力配合我们的工作。”
“卫生部承担了最主要的工作,我负责的防治组,除了各类医疗专家之外,还需要一个专门的人才,负责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处理各种突发事务。”
卢东升看着他,缓缓说道。
“我向指挥部推荐了你。”
“由于你的新单位还没有正式挂牌,人事关系还在走流程,所以你的借调手续,会直接由中组部出具。这段在指挥部的工作经历,也会完整地进入你的个人档案。”
卢东升把一切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怎么样?”他问道。
刘清明站起身,郑重地说道:“部长,一切听您的安排。”
卢东升很满意他的这个答复,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
“坐下说。”
“你也不用把事情想得太复杂。虽然指挥部成立后,我们防治组的权限,比起之前卫生部单独成立的指导小组,在某些方面有所削减,但整个指挥部的级别提高了,我们的工作,反而更有针对性。”
“责任,也被分摊了。这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吗?”
刘清明脑中灵光一闪,瞬间就想通了其中的关窍。
权力被分摊,意味着不再是一家独大。
有分歧,有制衡,才会有博弈的空间。
他试探着问道:“部长,您的意思是……有些事情,如果遇到阻力,我们可以直接向上汇报,通过指挥部的名义去影响,让他们有所顾忌?”
卢东升赞许地点了点头。
“你很聪明。”
“只要他们不敢再肆意妄为,做得太过分,我们的目的,就算是达到了。想要完全禁止某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现实的。”
刘清明沉默了。
他明白,卢东升说的是对的。
这是最现实,也是最有效的策略。
可他心里,总有一股气憋着。
“我明白。”他抬起头,“不过,我还是想为老百姓,多争取一下。”
卢东升看着他,忽然笑了。
“我就知道你小子会这么想。”
“光凭一腔热血,写几封泣血上书,是没用的。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把自己搭进去。”
“其实,还有个办法,比你这个更有效。”
刘清明精神一振:“请领导指示。”
卢东升的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发出笃笃的声响。
他看着刘清明,问了一个看似毫不相干的问题。
“你知道,央视的315晚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