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飞的手稳得像机械臂,他将屏幕一端的柔性排线,对准主板上那个细小的接口,屏住呼吸,用一种恰到好处的力度,缓缓插入。
“咔哒。”一声极其轻微的、几乎不可闻的脆响,标志着物理连接的成功。
“上电测试。”李鹏飞低声下令,声音有些沙哑。
负责电源的工程师立刻接通了调试用的稳压电源。一瞬间,主板上的几个LEd指示灯闪烁起来,证明电路通电正常。
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地盯在那块tFt屏幕上。
一秒,两秒,三秒……
屏幕,依旧是一片深沉的黑色,没有任何反应。
李鹏飞的额头瞬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一个工程师下意识地想去检查连接,被他用眼神制止了。
“驱动初始化需要时间,别急。”他像是在安慰别人,更像是在安慰自己。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等待中,大约过了五、六秒钟,那块漆黑的屏幕中央,突然极其微弱地闪烁了一下!
像是夜空中一颗遥远的星星眨了一下眼睛。
紧接着,屏幕猛地亮了起来!
不再是漆黑一片,而是呈现出一种均匀的、略带蓝色的背光!
在背光的映衬下,屏幕中央,出现了光速科技那个由抽象化的“光”和“速”字母变形组成的LoGo,下面是清晰的英文字样:“LightSpeed bootloader v0.1”。
“成了!”
“亮了!亮了!”
“太好了!”
压抑的欢呼声在无尘车间里低低地响起,几位工程师脸上都露出了狂喜的神色。
李鹏飞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用手背抹了一把额头的汗,这才发现自己的后背也已经被汗水浸湿了一片。
“别高兴太早,只是引导程序。”李鹏飞强压下激动,提醒道:“继续,装系统镜像,测试显示效果和触控!”
是的,虽然摩托罗拉A1200原版是电阻式触控屏,但明朗的目标,是未来支持多点触控的电容屏。
因此,这块tFt屏幕本身就为后续升级触控层预留了接口和空间。
现在的测试,主要是验证其作为显示核心的基本素质。
工程师们立刻忙碌起来,通过数据线连接电脑,将预先编译好的简化版手机操作系统镜像烧录到主板的闪存中。
这个过程又持续了十几分钟。
期间,明朗始终沉默地看着,脸上看不出太多的表情,但紧抱在胸前的双臂,不知何时已经放了下来,插在了裤兜里,微微攥紧的拳头显示着他内心的波澜。
系统烧录完成,重启。
这一次,屏幕的点亮更加迅速。
熟悉的bootloader界面过后,屏幕短暂黑屏,随后,一个简洁的、带着光速科技风格的手机待机界面,清晰地呈现在了那块2.4英寸的tFt屏幕上!
蓝色的背景,白色的时间日期字体,下方排列着电话、短信、联系人等几个基本功能图标。
每一个像素点都仿佛被注入了活力,色彩鲜明,对比度极高,文字边缘锐利,完全没有StN屏幕那种常见的朦胧感和拖影!
“色彩饱和度很好!”
“对比度优秀!”
“可视角度……左右偏转超过60度依然清晰!”
“刷新率……滑动菜单基本无拖影!”
工程师们一边操作着原型机,一边报出各项测试数据,语气越来越兴奋。
李鹏飞拿起原型机,熟练地操作了几下,打开图片浏览功能,调出一张测试用的彩色图片。
图片上的色彩层次分明,细节丰富,远超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功能机的显示效果。
“明总,您看!”李鹏飞将手机递到明朗面前,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这显示效果,绝对碾压同级!咱们这块屏幕,成了!”
明朗接过这部刚刚被“点睛”,赋予了视觉生命的原型机。
冰凉的触感从手心传来,但他却感觉仿佛握住了一块滚烫的炭。
他仔细地看着屏幕上那张测试图片,又滑动了几下菜单,体验着那种流畅的、几乎没有延迟的显示响应。
他的嘴角,终于控制不住地,向上勾起了一个清晰的弧度。
那是一种看到巨额投入开始产生回报的欣慰,是一种布局落子后看到胜利曙光的满意,更是一种对于未来无限可能的笃定。
“不错。”
他点了点头,将手机递还给李鹏飞,语气恢复了平时的冷静,但眼底的笑意却挥之不去:“显示基础达标了。接下来,鹏飞,你的任务更重了。”
“明总您说!”李鹏飞此刻信心爆棚,干劲十足。
“第一,基于这块屏幕和现有硬件,尽快完成‘光速一号’全部功能的整合调试,拿出可以稳定运行的工程样机。我要带着它,去会会那些潜在的投资者和渠道商。”
“没问题!给我一周时间,保证搞定!”李鹏飞拍着胸脯。
“第二……”明朗的目光变得深邃:“欧阳兄弟那边,已经在全力攻关电容式多点触控技术。你要提前做好技术对接的准备,主板设计、系统驱动层,都要为将来平滑升级到触控屏留出空间和接口。我们的目标,从来不是做一个模仿者。‘光速一号’只是敲门砖,下一代,或者下下一代,搭载我们自研触控技术的产品,才是真正的杀手锏。”
李鹏飞神情一凛,重重点头:“我明白!硬件架构上,我们已经做了前瞻性设计,驱动层面也可以进行模块化升级。只要欧阳他们那边技术突破,我们这边随时可以跟上!”
“好!”明朗对李鹏飞的反应很满意:“钱胖子联系的货车很快会到,将第一批稳定良品率的屏幕陆续运过来。你这边抓紧测试、组装。我要在最短时间内,看到至少五十台可以用于演示和测试的工程样机。”
“五十台?一周时间有点紧……”李鹏飞下意识地计算着工作量。
“人手不够就招,设备不够就买。”
明朗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需要什么支持,直接找许晚晴或者打我电话。我只看结果。”
“是!明总!保证完成任务!”李鹏飞挺直了腰板,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和动力。
交代完毕,明朗最后看了一眼工作台上那部已经点亮屏幕、仿佛获得了新生的“光速一号”原型机,转身离开了无尘车间。
走出光速科技的大门,冬日的阳光依旧明媚,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但明朗的心,比这阳光更加炽热。
屏幕的成功下线与点亮,意味着他构建的“屏幕-硬件-软件”铁三角,已经稳固地迈出了第一步。
他坐进Z4驾驶室,并没有立刻启动车子,而是拿出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
“喂,晚晴姐。”
“小明?测试怎么样?”电话那头,许晚晴的声音带着关切。
“很成功。”
明朗言简意赅:“告诉欧阳兄弟,他们立功了。也告诉钱胖子,后续屏幕的供应,必须保证质量和稳定。还有,鹏飞这边需要全力支持,要人给人,要设备给设备。”
“明白,我这边会协调好。”许晚晴干脆地应下。
“另外……”
明朗顿了顿,目光投向远处江州的城市轮廓,语气带着一种战略家的深远……
“可以开始着手准备……我们下一代产品的概念规划了。等欧阳兄弟的触控技术有了眉目,我们要第一时间,把‘智能’这两个字,真正做出来。”
“我现在过来接你……”
挂断电话,明朗发动了汽车。
引擎的轰鸣声,如同他内心奔腾不息的野心与蓝图。
江州的天空下,红色的跑车再次汇入车流,驶向未知却又仿佛清晰可见的未来。
一个由屏幕点亮的技术时代,正随着他的车轮,滚滚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