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楼那边的清理工作,随着王长林的高效组织,已然如火如荼地展开。
而明朗,则没有丝毫耽搁,他深知时间链条必须环环相扣。
驾驶着那辆依旧朴素的红色奇瑞qq,他穿行过被冬雨浸润的江州街道,目的地明确——江州大学。
与厂区的工业气息不同,大学校园即使在雨天也透着一股宁静而充满活力的书卷气。
他将车停在图书馆附近,熟门熟路地走向图书馆侧面一栋不起眼的附属楼。
这里原本可能是一些社团活动室或者存放旧物的仓库,如今,在角落里,挂着一块手写的小木牌,上面是略显稚嫩却充满个性的艺术字:“创客联盟”。
推开那扇有些掉漆的木门,一股与办公楼截然不同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里是另一种“拥挤”和“杂乱”——空气中弥漫着松香、焊锡、以及电路板长时间通电后特有的微焦气息。
狭小的空间被几张长条桌挤满,桌上堆满了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物件: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拆解到一半的旧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缠绕在一起的各种线缆、色彩斑斓的杜邦线、还有无数叫不出名字的电子元器件散落在角落。
墙壁上贴满了手绘的电路图、算法流程草稿以及一些充满极客幽默感的海报。几个年轻的、穿着随意(甚至有些邋遢)的身影正埋首在各自的“工位”前,只能听到键盘敲击声、电烙铁偶尔的滋滋声以及低沉的讨论声。
这就是欧阳谦和欧阳旭两兄弟的“大本营”。
此刻,欧阳谦正对着一块连接了密密麻麻导线的玻璃面板,眉头紧锁,手指在笔记本电脑的触摸板上快速滑动,屏幕上显示着复杂的调试界面;
欧阳旭则拿着一个手持放大镜,小心翼翼地对着另一块小板子上的芯片进行焊接,神情专注得仿佛在进行一场精密的外科手术。
“欧阳,忙着呢?”明朗的声音带着笑意,打破了室内的技术氛围。
两兄弟几乎同时抬起头。
欧阳谦推了推鼻梁上那副厚厚的、标志性的黑框眼镜,看清来人后,脸上露出了真诚但略带疲惫的笑容。
欧阳旭则迅速放下手中的工具,显得有些局促,下意识地想找块布擦擦手。
“明总!您怎么来了?”欧阳谦连忙站起身,顺手将旁边一张椅子上的几本厚厚的技术手册挪开:“快请坐,这里有点乱……”
“不用忙活了,”明朗摆摆手,目光饶有兴致地扫过这个充满创造激情却也条件艰苦的空间:“我就是来看看你们,顺便,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们。”
他拉过那张刚清理出来的椅子坐下,开门见山地说:“我在江州玻璃器皿厂那边,给你们找了个新‘窝’。”
他详细描述了厂区的位置、那栋正在被清理的办公楼一楼,以及他规划中的“手机屏幕研发中心”的蓝图。
他特别强调了几个关键点:第一,空间巨大,远比现在这个逼仄的工作室宽敞,每个人都能有独立的实验台,甚至可以划分出专门的洁净区、调试区和装配区;
第二,基础设施完善,新的电路是专门为高功率设备铺设的,稳定的网络、充足的照明、良好的通风,这些都是这里无法比拟的;
第三,产业协同便利,未来赵学义那边做出强化的盖板玻璃,可以直接送到隔壁进行贴合测试,更重要的是,厂里正在筹划搭建一条小型的tFt手机屏幕试验线,他们可以直接参与调试,将他们的多点触控技术与底层的屏幕显示技术深度融合;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时间紧迫,明朗明确表示,目标是在一月份,就要看到可以点亮、可以触控的成品手机屏幕下线,这需要他们全力以赴,而一个优越的研发环境是保证效率的前提。
欧阳谦和欧阳旭听着明朗的描述,眼睛越来越亮。
对于长期在如此艰苦条件下坚持研发的他们来说,一个新奇的元器件、一台二手的仪器都能让他们兴奋半天,更何况是这样一个听起来近乎“梦幻”的专属研发中心?
能够摆脱空间和基础条件的束缚,能够近距离接触甚至参与屏幕生产线的调试,这无疑是每一个技术研发者梦寐以求的事情。
“明总!我们愿意!太愿意了!”欧阳谦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提高,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
“不瞒您说,这里的环境确实限制太大了。很多想法因为空间和设备问题没法展开测试,有时候做个简单的环境模拟都捉襟见肘。如果能搬到您说的地方,别的不说,光是那试验线,就对我们优化触控传感算法和结构设计有巨大的帮助!”
欧阳旭也用力点头,脸上泛着红光:“是啊,明总!而且……一月份就要出成品,时间确实很紧。在这里,很多环节都需要来回折腾,效率太低。到了新地方,所有资源和人员都集中在一起,一定能大大加快进度!”
看到两兄弟如此爽快甚至迫不及待地答应,明朗心中最后一点顾虑也消失了。
他笑着站起身:“好!那就不耽误时间了。你们现在就开始准备,把重要的设备、资料、半成品都整理出来,我马上联系货车和搬运工人,今天就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