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据前几任家主的手书记载,暗河在处理大多数目标的时候,通常会选择更为隐蔽的手法,除了那种相对恶毒的手段,最常用的就是借助天象,制造假象。
暗河这支队伍,人数向来不多,据记载,最初成立的时候,还不到十个人,在唐宋时期达到顶峰,大概有三四十人。
这些人,都是从易家内部精心挑选出来的,都是些无父无母的孩子,从小训练各种技能,是家主手里最锋利的一把刀。
暗河每隔十到二十年,便会更换一任首领,卸任的首领并没有记载去了何处,但易如深猜测,肯定不会继续留在暗河,但真正知道这些人去处的,估计只有当时的家主了。
渐渐地,暗河处理人的手法都有所转变。
易家的第四任家主,据记载,是个有些极端的人,她改进了暗河的手法,在原有的做法上,又施加了一道阵法,在人皮上画上画作,又送还到死者家里。
这阵法是用死者的血绘制而成,阵法启动的契机便是死者曾经用过的东西。这里面没什么讲究,随便哪个,只要是死者用过的,哪怕是被子也可以,只要沾染上死者的气息,便能启动阵法。
阵法启动之后,原本的七星阵也会失去作用,被封在人皮里的灵魂也会跑出来。
这些死于非命的人,死后怨气极大,阴气夹杂着怨气,很快就能遍布整个宅邸,这样,即便易家不出手,这家人也难逃一死。
易如深当初看到这些记录的文字时,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那时他年龄还不算大,没经历过什么风雨,对那第四任家主的这种做法,有些嗤之以鼻。
在他看来,这种斩草除根的手法,比原来更要恶毒,都说祸不及家人,这位家主的做法,易如深实在不敢苟同。
这位家主,是易家的第四位家主,如果按照唐杏之前的推断,那应该就是那位鬼差,易玲。
唐杏记得,魏晋时期的她,记忆中的师父,也是这个女人。这么看来,这位的脾气似乎真的不太好。
“我怎么听着,这易家不像是好人啊!方便说说吗?”唐杏一边听着,一边打趣。
已经走到这一步了,易如深觉得也没什么不能说的。于是他说起,易家的第一位家主留下的手书中,并没有记载易家人为何会得到异于常人的力量,也无法解释易家人长寿的秘密。
但从历代家主口口相传的话中能得知,最初的易家人也像普通人一样,而初代家主也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代家主,只是从他那一代开始,易家才初具规模。
所以,他这位初代家主也不是被选择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优胜劣汰剩下来的,毕竟真正的家主人选,要比普通的易家人更为长寿一些,他就是因为辈分够高,这才被推出来。
有一种说法,也是易家人最为相信的,是最原始的那一批易家人,生活的地方遭遇了什么变故,从而受到了诅咒。
唐杏听着,就有些质疑:“如果长寿算诅咒的话,我只能说,多来点吧!”
易如深却笑不出来:“你别忘了,当家人死后会有什么后果!”
唐杏这才想起来,每个易家家主死后,都落得个死无全尸的下场。“那其他易家人呢?他们也都长寿了?”
易如深摇摇头:“据说,最开始,所有的易家人都是相同的寿命,一百五十岁是常态,两百岁少见。不过几代之后,绝大多数易家人都恢复到了普通寿命,只有少数几个还能活到百岁之上。”
除此之外,虽说易家的当家人,能拥有比平常人多得多的寿命,但这一辈子孤苦无依,死后还不能留个全尸,这么看来也算悲惨。
所以,在易家人之间更相信,那诅咒是针对家主的,而并非所有的易家人。
不过,在历代家主中的记载中,长寿是恩泽,受了恩泽就要付出代价,代价他们都知道,但为何受的恩泽,却是一个字也没提过。
而历代家主死后的血肉,则会被阴阳镜和鬼差令吸收,从这点来看,唐杏倒是觉得和三色镯有些类似。只是,易家没有记载过阴阳镜和鬼差令是如何得来的。
其实,易如深自己也有过猜测,历代家主留下的手书已经快被他翻烂了,也能从其中推算出些规律来。
自打鬼差令丢失后,易家的家主一代不如一代,无论是能力还是寿命,都会逐年下降。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易家逐渐落没。
到现在,虽然各个行业都有易家人的身影,但易家却早已脱离原本的道路。如今的易家,也只是靠各家本家人自己的能力。当然,这其中也有社会变化的原因,但不管怎样,易如深能够体会到,整个易家变得越来越松散,分崩离析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基于此,他总会有种感觉,阴阳镜和鬼差令这两样东西,是易家需要守护住的,但这两样东西,绝对不是这种浮于表面的用处,或许还有别的用途,只是参考他手里的手书,所有的当家人,居然没有人质疑过这两样东西真正的意义,更没有人真正去探寻过易家的秘密。
易如深最初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是在八十年代,认识吴启工之后。
他还记得,当初,吴启工为了和他见上一面,往易家送了不少东西,其中一样东西,和易家的鬼差令如出一辙。
但这东西一眼假,易如深让人把所有东西退回去后,唯独留下了这个假的鬼差令,并特意抽了空,和吴启工见了面。
阴阳镜和鬼差令这两样东西,易家很多本家人都不知道,吴启工作为一个外人,能对易家的秘密如此熟悉,倒是勾起了他的兴趣。
况且,鬼差令已经丢失多年,连易礼和他自己都没见过实物的东西,吴启工会知道,这是他想不到的。
易如深和吴启工见的第一面,是在一家饭店里,那个时候吴启工还不到四十岁,很年轻,可他的谈吐是连易如深都佩服的程度,为人处世的态度,丝毫不比易如深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