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帝走出瑶华宫,夜风吹得宫灯摇晃,光影在青石板上明明灭灭,像他此刻的心境。他抬头望向安王府的方向,那里此刻该是一片静谧,可在他眼中,却仿佛藏着无数双眼睛:苏皖兮握着“透光镜”的手,惠太妃含笑却藏锋的眼,君远志看似温和的笑,还有君逸尘那双永远坦荡却让人看不透的眸。
“圣上,起风了,回銮吧。”李全德小心翼翼地递上披风,见圣上没接,便自作主张地给他披上。
新帝没说话,只是望着天边的残月,指尖渐渐攥紧,披风的料子被捏出深深的褶皱。之前他以为,君逸尘最大的威胁是“功高盖主”,只要收了兵权,便能高枕无忧。如今才知,自己错得有多离谱。那兵权不过是冰山一角,水下藏着的,是苏皖兮那能照出胎儿的“透光镜”,是“发热石头”“铁鸟”的异术,是盘根错节的人脉,是让他连试探都觉得心惊的未知。
这种感觉,比当年面对废太子的叛乱还要让人不安。至少那时他知道对手是谁,想要什么。可现在,他连君逸尘手里到底握着多少底牌都不知道。
宫灯的光晕在石板路上浮动,像一场刚刚拉开序幕的寒夜。新帝忽然开口,声音冷得像结了冰:“李全德,让暗卫盯紧安王府,一举一动,都要报给朕。”
“奴才遵旨。”
一阵风吹过,宫灯剧烈摇晃,新帝的袍角被卷得猎猎作响。那股寒意从瑶华宫一路追随着他,不是深秋的凉,是从骨头缝里渗出来的惊悸——君逸尘背后的势力像一张无形的网,而他这个皇帝,竟直到今日才看清网的边缘。
更让他心惊的是先皇遗诏里那句“不可让其卷入无谓之争”。曾以为是父亲对幼子的疼惜,此刻才品出深意:分明是在为君逸尘画下一道护身符。他忽然想起近几日宫里老人们闲谈,说当年宫中闹过巫蛊,先帝连夜将刚出生的君逸尘送出宫,对外只说是“体弱需静养”。如今想来,那“静养”之地,何尝不是让他在江南积蓄力量的温床?自己准许其认祖归宗,竟从未细想过这份遗诏背后的盘根错节,只当是君逸尘运气好——他这个皇帝,做得未免太后知后觉了。
走着,走着,新帝突然顿住脚步,声音哑得像被砂纸磨过:“李全德,回思政殿。”
李全德一愣,手里的披风差点掉在地上:“圣上,您……这都快三更了,龙体要紧啊。”
“别废话。”新帝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朕睡不着。去思政殿,朕要再看看先帝遗诏,看看君逸尘究竟为什么自小出宫……这里面一定还有朕没看懂的地方。”
銮驾掉头往思政殿去,车轮碾过寂静的宫道,发出沉闷的声响,像在敲打着谁的心弦。
思政殿的烛火被重新点燃,跳跃的光映在满墙的先帝手迹上,显得格外肃穆。新帝亲手从龙案下的暗格里取出那卷泛黄的遗诏,展开时,宣纸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带着墨香与寒意。
他逐字逐句地读,指尖点过“善待惠太妃”“一生善良宽厚”,嘴角勾起一抹自嘲的笑——当年惠太妃能在冷宫里安然无恙,甚至让先帝临终前仍念着“善待”,哪里是“与世无争”?分明是不争则已,争则必中。
目光移到关于君逸尘的段落,他反复摩挲着“送出宫外抚养”“不可卷入无谓之争”这几个字,心头的疑云越来越重。是为了避祸?还是为了让他在宫外避开派系倾轧,悄悄成长?先帝写下“凭借自身才德有所建树”时,是不是早就料到这个儿子会在边关立下赫赫战功?那句“不可轻慢”“不可卷入纷争”,看似是保护,何尝不是在为君逸尘筑起一道旁人无法触碰的屏障?
“保我皇室血脉昌盛,护我江山社稷安稳……”新帝低声念着最后一句,只觉得字字都像在嘲讽他。这血脉里,藏着多少他不知道的筹谋?这江山安稳的背后,又藏着多少他看不见的暗流?
倦意不知何时袭来,他伏在龙案上,遗诏的边角垂落在地。烛火渐渐微弱下去,殿内只剩下他浅浅的呼吸声。
恍惚间,他好像站在金銮殿上,阶下百官高呼万岁。可那御座旁的案几上,摆着的不是奏章,是苏皖兮画的“铁鸟图纸”,几位老臣正围着图纸争论,说“此物若成,粮草三日可抵北境”。
文官列中,君远志轻咳一声,江南送来的赋税册子便自动翻开到“云州封地”一页,墨迹未干的数字旁,注着“新稻亩产千斤”——那是苏皖兮从“异世”带来的种子。
惠太妃坐在御座侧的凤椅上,手里把玩着一枚透光镜,镜中映出的,是西域诸国的地图,她笑着对身旁的君逸尘说:“这些小国,用‘发热石头’换他们的良马,划算得很。”
而君逸尘,穿着与他同款的龙袍,正抬手示意百官安静。他没说什么“推行新制”,只是朗声道:“秦苍奏请,用‘铁鸟’巡查北境,众卿以为如何?”
满朝齐声应和,那声浪震得他耳膜生疼。他想冲上去质问,喉咙却像被堵住,发不出一点声音。只能眼睁睁看着君逸尘的目光扫过来,带着惯有的坦荡,却又多了几分说不出的威严。
“圣上!圣上!”
李全德的声音把他从噩梦中惊醒,新帝猛地抬头,额头上全是冷汗,遗诏被他攥得皱成一团。烛火已经快燃尽,只剩下一点点火星,映得他脸色惨白。
他喘着粗气,看向窗外,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可那梦境里的景象却挥之不去——不是篡位,是君逸尘用那些他看不懂的力量,不动声色地将这江山变成了另一番模样。这哪里是梦?分明是他心底最深的恐惧。
“李全德。”新帝的声音带着刚从梦魇中挣脱的沙哑,指尖微微发颤,“传朕旨意,让钦天监加紧查星轨异动,再让暗卫把君逸尘从出生到现在的所有行踪,一字不落地报上来。”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遗诏上“善待”二字,眼神冷得像冰,却又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挣扎:“尤其是他在江南那些年,哪怕是在哪棵树下埋过弹珠,都要查清楚。”
李全德不敢多问,忙躬身应道:“奴才这就去办。”
殿门被轻轻关上,新帝重新拿起遗诏,这一次,他的目光里再没有半分犹豫,只剩下彻骨的警惕。他知道,从今夜起,他与君逸尘之间,那层兄友弟恭的薄纸,已经彻底被捅破了。
思政殿的烛火彻底熄灭时,天边已泛起鱼肚白。新帝攥着那卷遗诏,指节发白,指尖的凉意直透心底。
一场荒诞的梦,却像面镜子,照出了他被猜忌与恐惧啃噬的内心。明明是血脉相连的兄弟,明明君逸尘交出兵权、自请远迁,明明惠太妃与君家从未有过半分逾矩,可当楚宸妃的话像石子投进心湖,那些关于“异世秘法”“三十年筹谋”的猜想便疯长起来,最终结成一张名为“嫉妒”的网,将理智与信任尽数困死。
人心若是被嫉妒与猜想塞满,原是这般可怕。它能让白纸黑字的遗诏变味,让善意的退让成了“别有用心”,让血脉亲情成了“潜在威胁”。新帝望着空荡的御座,忽然想起先皇临终前的眼神——那里面有不舍,有嘱托,唯独没有猜忌。而他,却在这至高无上的位置上,被自己豢养的疑心病,逼成了惊弓之鸟。
殿外的风穿过回廊,带着深秋的寒意,也带着一丝无声的叹息。这场由猜忌点燃的暗火,不知还要烧多久,才能照亮那被嫉妒蒙蔽的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