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这是狗獾,具有很大药用价值,尤其他的油纸还能治疗烫伤,郑建设就对他重视起来,作为厨子难免不被烫伤。
留着以后也用的上,再说他作为有师承的中医,虽然不怎么给别人看病,但收集珍奇药材却是乐此不疲。
接下来当然跟昨天一样,锅里的热水已经烧好,一头又大又肥的野猪已经被抬上了案板。
郑建设想去帮忙,但是被三爷爷和众位长辈们给驱离了。
说什么:“在山上待了一天,肯定累坏了,让郑建设歇着,等着一会吃肉就行了。”
郑建设想说自己不累,不过随即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吃完饭分完肉,郑建设就跟着大伯回家睡觉去了。
第二天起来时候,屋里就剩下自己了,就连荷花、和平都不知道去哪里了。
锅里放着饭菜,郑建设吃完刚走出门,就看到大伯和大妈背着一背篼的树叶回来了,身后还跟着荷花、和平,没人手里抱着一捆柴。
这也是村里孩子们的必备项目,而柴火和树叶就是村里人日常用的燃料。
做饭,烧炕,取暖都靠这些。
郑建设连忙上前想接过大妈身上的背篼,“大妈,我来背吧!”
大妈随和的摆摆手,“不用,不用,都是树叶,也不重,你去转吧!”
郑建设没有再坚持,在村里各处转悠着,遇到人就亲切的交谈几句,在偶尔的交谈中了解道。
村里人很多老人或多或少有些老毛病,不是腿疼,就是腰疼,有得甚至疼的都下不了床。
这让郑建设有了个想法,他走到村部,就看到三爷爷正蹲在门口和一些人在聊晒太阳。
看到郑建设,“建设,来坐着晒会太阳。”
甚至还有人去屋里拿了个小马扎出来给郑建设。
郑建设接过马扎,一屁股坐上去,从兜里拿出烟,给每人发了一个。
三爷爷嘴里叼着烟锅,直接把烟架在了耳朵上,笑呵呵的说:“这可是好烟,我得拿回去好好品品。”
郑建设听到这话,直接把剩下半盒烟全部塞进兜里,三爷爷连忙拒绝道:“别,我有一个尝尝味就行。”
郑建设还是硬把烟塞进了他的兜里,有个四十多岁,但和郑建设同辈人中年人开玩笑说道:“三爷爷,你不要给我呀,我爱抽!”
这个人郑建设认识叫郑等军。
三爷爷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去去去,那都有你,这是建设给我烟。”说完还把装烟的衣兜往怀里拉了拉。
惹得众人一阵大笑,等军大哥也不觉得尴尬:“看您老小气的,还怕我抢你的烟。”
“三爷,我看村里好多人都有病,怎么不去看看啊!”
三爷叹了一口气说道:“农村人,老毛病的看不好,小病扛扛就过去了,大病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一起晒太阳的几人也都认同点点头,好像也不觉有什么。
但是郑建设就觉得有些不妥,老毛病吃点药也能缓解一点,小病也可能拖成大病,甚至最后可能拖成要命的病。
于是他站起来说道:“军哥,你去把村里身体不好,能走路都叫到村部来。”
等军虽然不知道郑建设要干什么,但还是拉着一起晒太阳的人挨家挨户去通知了。
郑建设二话没说,进屋就搬了一张方桌和两把板凳出来,去屋里从挎包里拿出纸笔,放在桌上。
三爷爷看着他这样,有些疑惑的开口问道:“娃子,你这是要干什么?”
“三爷,我给村里人看看,总这样一直拖着也不行啊!会拖出大毛病的。”
三爷听到郑建设要给村里人看病,震惊的张大了嘴巴,烟都忘记抽了,“娃子,你会看病?”
“会一点。”郑建设随意的回答,其实他不仅能看,医术还不错了,只不过他不经常给人看病,所有人都以为他的医术还没有学到家。
村里人更是很少有人知道自己学医,也就只有大伯一家、铁柱、铁栓叔知道。
但也仅是知道他学医,但是不知道他医术学的怎么样?
看到三爷还有些不相信,郑建设把他扶着坐在对面,然后把手搭在他的脉搏上,过了一会又让他张嘴看了看。
这才开口说道:“三爷,您老的身体没有大的问题,就是嗓子有些发炎,吃点消炎清痰的药就行了。”
说完低头刷刷在纸上写了起来,写完撕下来放在一边,“药方先放在这里,等我看完病,一起去城里买药。”
三爷看郑建设说的症状都对的上,而且一脸自信的样子,这才有点信郑建设会医术。
就在郑建设给三爷看的时候,家里有病的都纷纷来到了村部。
看着郑建设给三爷在把脉,都好奇的围了上来。
甚至有一个妇女已经坐在了郑建设的对面伸出了胳膊,“建设,你给嫂子看看,嫂子老是觉得头有点晕。”
郑建设号了一会脉,然后又问了几个问题,开口说道:“嫂子,你这是营养不良导致的贫血,所以才会头晕的。”
说完开始低头写药方,边写还边说,“嫂子你也多吃些豆类。”
接着就是下一位老太太,被一位妇女扶着坐下,这位主要是风湿病,郑建设给他开了些活血镇痛的药。
就这样,郑建设从开始看病就一直没有停过,而且不管是大人、小孩、又或者是老人,每个人他看的都很仔细,症状说的也都很准确。
大家也都自然而然的接受了郑建设会医术这件事。
而他开的药很是便宜,没有什么昂贵的药,有些甚至都不用去买,直接去山上找就可以了。
更有些甚至都不用吃药,直接用土办法,虽然土点,但能治病就行。
而这些并不是随便开的,而是有迹可循的,书中都有记载的,只不过寻常人不知道,不能对症而已。
而且村里人所患疾病多为常见基础性病症,如胳膊疼、腰疼等小毛病,并无特别棘手之疑难杂症。
郑建设面对此类病情时显得游刃有余,他常常当场施展针法和推拿技艺,稍作治疗便能药到病除。
此外,郑建设并非仅仅局限于治病开方,更会向村民传授一些实用的医学知识与保健方法。
如此一来,众人心目中对于郑建设的医术愈发深信不疑。
其中大妈尤为突出,她逢人便自豪地宣扬道:“瞧见没?咱家那孩子建设如今可是正儿八经的大夫呢!”
没过多久,当最后一名病患就诊完毕后,只见一辆满载而归的大卡车缓缓驶入村庄。
无需多言,众人皆知此乃工厂派来专门运送猎获物的车辆。铁柱叔见状,立刻着手指挥乡亲们将各类猎物装车;
而一旁的大妈亦未闲着,她迅速行动起来,把各种准备好的给郑建设带回城里的食物装入袋中——既有晒干的野菜、蘑菇,又有香甜可口的红枣以及软糯诱人的柿饼等等。
面对这份盛情厚意,郑建设并未直接回绝,但还是稍稍表示了一番谦逊之意,随后便满心欢喜地收下了这些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