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热不冷的春天让人留恋,但春天的脚步,总是急急匆匆。田野的麦苗,好似春天的督促者,它快速的成长,促使春季走向夏季。麦子吐穗扬花灌浆,长势喜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这个时节,庄稼人希望着自己种的麦子有个好收成,有了闲空,就去看上一眼,看见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家睡觉都觉得踏实,因为,一年辛苦的劳作,就要得到回报,老天馈赠的时刻就要到了。
真是: 麦浪滚滚似波浪,烈日炎炎助成长。
成熟麦子盼艳阳,农夫心中喜洋洋。
金珠有着和人们相同的心理,一大早,太阳高照,烈日炎炎,金珠便去往田间看麦子,张良在村上忙着,自己必须去看看长势情况。走在路上,她抬起头,远远看见小路上,走来两个女人,走进一看,原来是圆巧领着铭利媳妇玲玲,她们也去田间看麦子。
其实在圆巧心里,说是看麦子,不如说让玲玲活动活动身体,玲玲的身子已经很笨重,在圆巧心里,不活动这孩子怎么生?临盆的女人,就是通过大人的活动,能让肚子里的孩子胎位转正,有利于生孩子。范玲玲不愿动,就想躺下休息,想着,自己生过孩子,是老月子,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圆巧不答应,硬要拉着儿媳出来溜达。像这种事,就得提前预防,要是生不出孩子,那就不是闹着玩的事,没门没窗的,谁都帮不上忙。
圆巧和金珠见面,相互打过召呼,玲玲也和婶婶打着招呼。金珠打量着玲玲,只见她挺着大肚子,有着双胞胎的感觉,就关心的问道:“玲玲,这才多久没见,身体发福了,肚子竟然大成这样了,是双胞胎吧?应该快临生了吧?”在金珠的印象里,范玲玲真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比结婚时候,能分出两个人的身子来,这肚子绝对怀了两个,怀一个也太大了吧。
范玲玲笑着回答道:“婶婶,算日子应该快了,应该就在这个月,检查过了是一胎。”
圆巧也插话道:“这玲玲能怀上孩子,多亏张良送到河东去把病看好了,身体好了,一切都顺理成章了。”这圆巧,也在金珠面前说着张良的好,就是想拉近两家的关系,消除两家隔阂。
玲玲在医院检查,医生鼓动着她在医院分娩,在医院能生则生,生不出就剖腹产,比在自己家安全的多。他们应。圆巧和金珠都心如明镜,圆巧也就明里讨好金珠。其实,在金珠心里想,自家人能帮就帮,没那么小心眼,过去的事也就过去了,记着也没什么意义了。
金珠和她们婆媳拉了一会家常,圆巧告辞要走,玲玲还拉着金珠的手,让婶娘保重身体。金珠心里想,这媳妇也太会来事了,和自己亲热的让人有点不适应。
金珠看着婆媳远去的背影,心里就想到,当初人们都担心,这铭利娶来的媳妇,人长得漂亮,八成就是来骗钱的,根本就留不住。今天看来,人们的猜测未必准确,人家一家人过得多么和谐,今天这个样子,恐怕赶都赶不走。真是人各有妻命,这铭利没看得出,妻命真好。
真是: 娶妻生子属自然,他家珍惜因婚晚。
远雀飞来入家门,配成婚姻今临产。
金珠去自家地里,逮住两个麦穗,揪了过来,在手心揉搓了一下,吹走麦壳,绿油油,圆溜溜的麦粒就在手心。今年的麦子长势好,麦粒非常饱满,看着麦粒,金珠心里高兴,今年又是个丰收的年景,只要老天在收割时候,能挺住不下雨,今年就收成到手了。
金珠回到家里,看着铭莹已做好了早饭。铭莹已年满十八,成了大姑娘,在家也能独当一面,金珠能有闲暇时间,也是铭莹在家帮忙的结果。
女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金珠的心又被揪着了,怎么安排女儿的婚事,成了头等大事。
新年期间,张静来看嫂嫂,仍然给金珠做着工作,让铭莹也嫁到县城,以后铭莹和铭芳相互来往比较方便,有利于铭莹以后的生活。并给牵线,说了一个秦家儿子秦自强。秦自强正上着大学,家庭条件不错,让金珠考虑考虑。还有一个缘由,就是秦自强今年大学毕业,秦家也想早点给孩子成家,也就早抱孙子,家庭条件优越,也就想婚事早办。
想着一双女儿远嫁,自己以后见个面都很难,金珠有点犹豫不决。她问女儿铭莹的想法,铭莹的回答,一切听从母亲的安排,把难题推给母亲。听到秦家条件不错,为了女儿将来,金珠放下自己的想法,听取了张静的意见。当下,张静让金珠领着女儿铭莹,去和秦家儿子见面,两个孩子见面后,相互没有意见,两家大人也就说定了订婚日期。
届时,秦家父子,跟着张静,亲自来到张家堡,给两个孩子订了婚。铭莹的婚事就这样说订。
秦家提出年底就过门,金珠也想铭莹到了婚龄,就答应了下来,早办也就早放心了。
真是: 适婚年龄就当婚,早办婚事早放心。
婆家是女长久地,生儿育女过终身。
金珠出去转了一圈,回家来看着明莹已做好了饭,心里很惬意,孩子长大了,也终于能给自己分担负担了,可面临着女儿又要出嫁,也就只余多半年时间了,她的心,就在不舍和必然要出嫁之间悬着,女儿家就是让母亲牵心。尽管要为女儿操心,可当前夏收把一切心思都代替了。
粮食在庄稼人心中的重要性,那是无以伦比的,一年一度的龙口夺食,在人们心里,那是丝毫不能马虎。金珠就去查看,收割的镰刀,以及夏收必需品。她要及早准备好,免得用时缺这少那,手忙脚乱,因为购买东西,得需出门花多半天时间。
这时,张良回到家里,张口就问:“饭好没?我吃了饭,要过河东去,今天河东正好逢集,几个小队长,都要准备夏收农具。你看咱家缺啥,我顺便捎回来。大扫把肯定得要买一个。”本乡比较偏远,物资比较匮乏,去河东镇上,货物丰富,啥都有,比起县城,路比较近,就是要过泾河,他们有张良摇船,也就方便多了。
金珠听到,转过身来说道:“看你这一天天忙得,恨不得用分身法,家里的事,村上的事许他这么干,可张良认为没啥大不了的,依然我行我素。今天看着张良要去河东,脊背上湿了一大片,就提前防备,就怕他不听自己的劝阻。
张良叹了一口气说:“唉,这大热天,出门就是汗水长流,穿的衣服一会湿,一会干,天天洗也是这样,这就洗不清,我这也是前天才洗过换上。今天就不洗了,等回来了再说。”其实他就想,去了泾河,随便洗一下,就省得金珠在家里洗了。
“今天是要去镇上,又不是在家里,别磨蹭,赶紧换了,你不嫌丢人,我还嫌别人说闲话。”金珠没等张良再说,就把一件新做的衣衫递了过来,她不想张良出门穿得邋遢,在让人瞧不起,平常衣服旧点,也要干净整洁,今天出门上街,穿上没见过水的衣服,那还不显得人更精神,男人,可是一个家庭的面子,不能在众人面前失了面子。
金珠看着张良换上衣服,就接着说道:“给咱顺便捎点火柴,煤油,盐,割麦的镰刀刃片捎上两个,先前那刃片都用不成了,没有别的还能凑合,少了这些,就没法凑合,还有你说的捎个大扫把。去到镇上,有啥好吃点,你也吃一口,家里这半年,没有半点腥味,吃的人没有了胃口,肚子不饿,真吃不下去。”说着从柜子里,取出一个盒子,把里边的钱,全部递给张良说:“就这点钱,你全拿着,看遇到啥需要的,就买回来,自己看着办。”
真是: 出门形象第一关,莫让当家失脸面。
日子要过细打算,穷家富路男子汉。
张良接过钱,看着金珠说道:“这钱攒得不易,没啥急需,就不乱花钱了,咱苦日子过惯了,没那么多的奢求,只要能把借人的钱还给人,我就能睡个安稳觉了。我想了,这过大忙天时候,我去油坊先给咱赊上几斤菜油,炸点油饼,让一家人都好好吃几顿。老人言:跟着碌碡过个年,咱也跟着碌碡过个年。”张良换上了新衣服,真像孩子似的,心里乐滋滋的。他对未来充满着希望,把过忙的事都安排好了。
张良心里明白,过去,每年夏季那是一身衣服,穿得脏的不行的时候,利用晚上时间洗一下,二天早上再穿上。天阴下雨,衣服干不了,还要烧炕来暖干才能穿。现在,终于有了换洗的新衣服,这也是金珠给他特意添置的,家里其他人没有他这种待遇,也就只有给他做了新的,几个孩子,都是把旧的衣服,翻洗一下,大的裁小,交替着穿。金珠的衣服,都是以前留下来的旧衣衫,几年来都没有添过新衣,为了还账,他觉得亏欠了金珠。
可金珠从来不想自己,一家过日子,能过得去就行,她就是考虑到张良,整天出力流汗,有时衣衫汗出得,真像水里捞出的一样,没个换洗衣服真不行。
他们两个为了给铭阳娶媳妇,和娃过满月,欠下的债,到现在还没还清,铭阳分家了,掰了情分,更谈不上让他承担债务了。他们只能自己承担着,金珠也只能在自己身上省,一分冤枉钱都不能花,挣钱难,没有其他收入,想攒几个钱更难。
张良给金珠说了一声:“我走了,早点去,也就早点回来了,去到集市得需耽搁半天。”
金珠点着头,目送着张良出门,又忙自己的事去了。
去河东约好的人,就是几个队长张善,李仁,张青源连同三个会计春潮,根生,小峰。张良到了村部看到,张青源和三个会计春潮,根生和小峰到了,三个小年轻,提起去赶集,显得热情很高。还有李仁张善两个队长没到,提前来到的人在一起说着闲话,他也只能等李仁和张善,夏收用的农具事宜,都得安排妥当。
这时李义急急火火的赶来了,看到张良,缓了一口气说道:“我还以为赶不上你们了。”李义本来没有去河东的打算,回家吃饭说起话,告诉老婆戴莲莲,今天好几个人约好张良要去河东,准备夏收用的东西,问自己缺啥,捎不捎东西?
老婆戴莲莲立刻道:“人家都准备,咱也得准备准备,你也趁机去一趟。等开镰割麦,那还有时间出门?”连忙查看,自己需要什么说给李义,取出钱来,给李义装在兜里。李义便狼吞虎咽吃完饭,就赶来过了,他知道张良性急,就怕赶不上,看到他们没走,才放下心来,等着几个人一同前往,夏收前都得需准备好,免得到时手忙脚乱。
真是: 夏收如同打硬仗,龙口夺食抢时间。
按时收回丰收果,错过受损弥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