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华的手指轻轻敲击着马克杯边缘,奶茶的奶香在空气中弥漫。午后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斜斜地洒在书桌上,为她那堆满书籍和笔记的桌面镀上一层金边。突然——
“叮!文学挑战任务发布:将《百年孤独》投稿参加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选。”
系统的提示音清脆得像微波炉“叮”好的声音,徐华淡定地咽下奶茶,连眉毛都没动一下:“系统,你中病毒了?拿诺奖作品投茅奖,这就像用航天飞机送外卖——专业不对口啊。”
系统沉默了三秒,突然用Siri念诗般的语调反问:“仔仔认为诺奖比茅奖更厉害?更专业?”
徐华推了推并不存在的眼镜,心想这系统今天怎么突然哲学起来了。她慢条斯理地抽了张纸巾擦手,动作优雅得像在擦拭出土文物:“从国际影响力来说,诺奖确实更胜一筹。”目光扫过书架上那本被翻得快要散架的《老人与海》,“但茅奖就像我妈做的红烧肉,虽然走不出家门,但在自家餐桌上绝对是专业级的。”
“请仔仔明确回答:诺奖和茅奖,哪个更专业?”系统可不会任由她和稀泥,再次把选择题拍在了她面前。
徐华咬了咬下唇,停下脚步,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她眯起眼睛,思索着这个看似简单却复杂的问题。
“非要二选一的话……我认为诺奖更专业。”她最终决定遵从本心,语气坚定地回道,“诺奖评委来自世界各地,评选标准更全面,获奖作品也经得起时间检验。马尔克斯、福克纳、海明威……这些名字本身就代表了文学的高度。”
“呵。”系统发出一声冷笑,这机械音里的嘲讽几乎化为实质,“宿主对茅奖的了解恐怕还停留在表面。茅盾文学奖创立于1981年,评选标准包括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的三维统一,历届获奖作品如《平凡的世界》《白鹿原》都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经典。”
徐华不慌不忙地转着椅子,心想这系统今天是不是偷偷升级了杠精模块:“你一个连奶茶都喝不了的系统跟我讨论文学?茅奖再好也是区域赛,诺奖可是世界杯。《百年孤独》里会飞的美人蕾梅黛丝,放茅奖评选里怕不是要被批‘不符合客观物理规律’?”
“提醒仔仔,茅奖评选标准明确要求作品‘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不急不缓地回应,突然投影出放大加粗的条款,活像班主任敲黑板,“《百年孤独》写的是拉丁美洲的历史,跟中国有什么关系?按这个标准,它连初选都过不了。”
徐华愣住了,她没想到系统会从这个角度反驳。她走回电脑前,调出茅奖的评选细则仔细阅读。确实,系统说的没错,茅奖的评选标准有着明确的本土文化导向。
“所以……你的任务到底是什么意思?”她放慢语速,眉头紧锁,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明知道《百年孤独》不可能获茅奖,为什么还要我投稿?”
系统沉默了片刻,当它再次开口时,语气变得温和了许多:“仔仔你终于问到重点了。这个任务的目的不是真的要获奖,而是引发仔仔对文学评价体系的思考。”
徐华愣住了,她感到一阵微妙的电流从脊背窜上来,像是被某种深刻的真相轻轻触碰。
“仔仔是否意识到自己对本土文学奖项的偏见?”系统继续道,声音温柔得不像机器,“真正的文学挑战,始于打破固有认知。”
徐华缓缓吐出一口气,突然明白了系统的用意,她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若有所思的笑容。
“所以你是在测试我?”她轻声问道,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键盘,感受着按键的轻微凹陷。
“叮!恭喜仔仔通过初步考验。”系统的声音突然欢快起来,像是一个得逞的顽童,“奖励文学洞察力+5。现在,请执行投稿任务。”
——投稿分割线——
徐华盯着屏幕上“投稿成功”的绿色提示框,心如止水。她刚刚以“华大”的笔名,向中国最具权威的茅盾文学奖投递了《百年孤独》。在作者简介一栏,她写道:“华大,本名保密,长期居住于铜市,专注于魔幻现实主义创作。”
她犹豫了一下,又上传了英文原版作为参考。这个举动是她临时起意的,也许评审们会好奇为什么一个中国作家会先写出英文版?
徐华深吸一口气,靠在椅背上,她不知道这个无谓的投稿会引发什么后果,但系统说得对,她确实对茅奖有着先入为主的轻视。
从小到大,她读过的世界名着大多来自诺奖得主,而对茅奖作品的了解仅限于课本上要求阅读的片段。
一周后,当初选名单公布时,《百年孤独》的名字像一颗跳跳糖掉进可乐里,瞬间炸开了文学圈的平静水面。徐华刷着手机里井喷式的讨论,淡定地给每条“这书肯定刷票了”的评论都点了个赞。
【文学论坛:热议新区】
标题:有人读过这个《百年孤独》吗?作者是谁?
楼主:刚看完初选名单,这个华大查无此人啊!作品简介写着“魔幻现实主义史诗”,现在文学门槛这么低了?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发明文学流派了?
1L:同好奇!出版社是“番茄集团”,这不是网文app吗?
2L:刚买了电子版,开头那句“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绝了!已经看了三遍!
3L:回2L,这开头明显抄袭《东方》的“多年以后,当王老汉回忆……”好吗!现在的抄袭者连掩饰都不做了?
4L:楼上别瞎说,大部分内容都不一样好吗?
5L:支持3L!《东方》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力作,朱晓龙老师写农村变迁多扎实,这个什么魔幻一听就不靠谱!
6L:刚看完电子版,那个飞升的美人让我想起我二姨的广场舞……
7L:楼上+1,我三舅姥爷喝醉后也说自己会飞!
徐华咬着指甲刷新页面,看着讨论以每秒十条的速度增长。
她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大反响,更没想到会有人将《百年孤独》与今年茅奖的另一热门作品《东方》相提并论——后者是一部描写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历程的现实主义小说,作者朱晓龙是文坛资深作家。
三天后,战火蔓延到了微博。
当着名文学评论家“刀如士”发长文炮轰《百年孤独》时,徐华正在优雅地吃着泡面。
“《百年孤独》用词矫揉造作,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故事支离破碎。相比之下,《东方》扎根现实,朱晓龙老师对中国农村的描写堪称教科书级别。茅奖应该鼓励扎实创作,而不是这种故弄玄虚的舶来品。#茅奖应该鼓励扎实创作#”
这条微博瞬间获得上万转发。
徐华淡定地嗦了一口面,心想:“这位老师怕是没看过《聊斋志异》,不然得气出高血压。”
接下来,她眼睁睁看着#抵制百年孤独#的tag冲上热搜,评论区充斥着没看过作品就跟风批评的言论。
“太失望了,茅奖现在什么水平?这种书也能进初选?”
“看了第一章,完全看不懂在写什么,乱七八糟的。”
“支持朱晓龙老师!《东方》才是真正的好作品!”
“《百年孤独》连个具体朝代都没有,差评!”
“楼上,你家《红楼梦》有具体年份吗?”
“回复:那能一样吗?《红楼梦》有贾宝玉!”
徐华差点把泡面汤喷出来:“这逻辑,堪比‘因为西瓜是圆的,所以地球一定是西瓜做的’。”
徐华的手指悬在键盘上方,想要反驳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反转出现了——国宝级作家沈默在个人公众号发文:
“昨夜通宵读完《百年孤独》,清晨推开窗时,竟怀疑看到黄蝴蝶落在晾衣绳上。华大创造了一个比现实更真实的宇宙,这是近十年我读过最震撼的华语作品。”
(配图:一本手写笔记,密密麻麻写满批注)
文学圈瞬间分裂成两大阵营:
“现实派”(支持《东方》):“文学必须扎根泥土!”
“魔幻派”(支持《百年孤独》):“想象力才是文学的翅膀!”
【豆瓣读书小组】
标题:理性讨论,《百年孤独》算不算文化入侵?
楼主:一个虚构的外国作家,写虚构的拉美故事,凭什么参评茅奖?
徐华看着评论区 battle,淡定地发了条评论:“如果《百年孤独》里的美人蕾梅黛丝去《东方》里插秧,算不算文化入侵?”
系统幽幽弹窗:“仔仔,拱火技术一流。”
11L:但作者简介写着长期居住铜市,算华语创作啊!
12L:呵,铜市有叫马孔多的地方?地名都造假!
13L:你们看完再评好吗?第六章那个升天的美人简直神来之笔!
14L:沈默老师都推荐了,你们比沈老师还懂文学?
15L:沈默老了,审美跟不上时代了,现在需要的是像《东方》这样反映现实的作品
徐华发现最讽刺的是,争论焦点逐渐从作品质量转移到了作者身份的真实性。有人开始人肉搜索“华大”,甚至质疑这是某位知名作家的马甲。
“叮!检测到舆论白热化。”系统突然弹出提示,“特别任务:在48小时内证明作者真实性。奖励:文学公信力+30%”
徐华差点把奶茶喷在屏幕上:“我怎么证明我就是我?”
她灵机一动,登录番茄“华大”的作者号,发布了第一条声明:
“《百年孤独》是我的原创作品,中英文版皆由本人创作。关于‘马孔多’的原型,确实参考了我老家铜市的‘马家沟’——只不过我们那儿没人会飞,顶多跳广场舞时蹦得高点。”
评论区瞬间沸腾:
“实锤了!作者承认是魔改现实!”
“马家沟?我去过!那儿的大妈吵架确实很有魔幻色彩!”
“所以美人蕾梅黛丝的原型是广场舞领队?”
系统在她耳边轻声说:“现在你明白了吗?文学的价值从来不是由奖项决定的,而是由时间与读者的共同选择。”
徐华望着屏幕上不断跳出的新评论,第一次真正开始思考:什么是好文学?谁来定义好文学?而她自己,又是否真的摆脱了对文学奖项的迷信与偏见?
不出意料之外,最终《百年孤独》落选了茅奖。
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作品虽具创新性,但与评奖标准中的本土文化导向存在一定差距”。然而有趣的是,这场争议让《百年孤独》的电子书销量暴增,实体书版权也被多家国外出版社争抢。
三个月后,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发布公告,将《百年孤独》列入候选名单。消息一出,国内文学圈再次哗然。
——教室里——
期末考试那天,教室里安静得能听见笔尖划过试卷的沙沙声。徐华的座位空荡荡的,在一片埋头答题的身影中格外显眼。
“老师,华神今天请假了吗?”赵大勇小声问道。
班主任推了推眼镜,嘴角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她请了公假,去参加一个……很重要的活动。”话说到一半突然打住,像是藏着什么天大的秘密。
卜中举闻言抬起头,手中的笔不自觉地握紧了几分。他瞄了一眼徐华整齐的课桌,心里暗喜:这次年级第一总算要换人了。
最后一科考试结束时,教室里的广播突然响起:“下面插播一条特别通知,我校初三(1)班徐华同学……”
所有人的动作都停了下来。广播里继续说着:“……的作品《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徐华同学目前正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参加颁奖典礼……”
教室里瞬间炸开了锅。卜中举的脸“唰”地一下变得惨白,手中的笔滑落在地。他这才明白,班主任说的“重要活动”是什么意思。
“难怪昨天校长亲自来找班主任!”马燕恍然大悟。
“所以徐华这段时间神神秘秘的,是在准备这个?”黄毛瞪圆了眼睛。
而在大洋彼岸,而此时在颁奖典礼现场,徐华正望着璀璨的水晶吊灯,对系统轻声说:“看来,有些价值也需要任何奖项来证明。”
系统闪烁了一下,回应道:“但争议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