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那天,我收到一条特别的消息。发信人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叫秀梅。她说自己照顾瘫痪的婆婆十年,从无怨言。最近半年,总做些奇怪的梦,梦见已故的祖母教她认草药。
师傅,我不是来问出马的。秀梅的语音很平静,我就是想知道,这些梦是什么意思。
我让老仙去看了看,回来时语气罕见地欣慰:这人心性纯善,功德深厚,确实是仙缘到了。
但我没有立即告诉她可以立堂口,而是先问了几个问题:如果告诉你不能出马,你会失望吗?
秀梅笑了:不会。照顾婆婆是本分,做梦是缘分,各是各的事。
如果有人请你去看事,你会收钱吗?
看情况。她想了一会儿,穷苦人家就不收,宽裕的随缘给点。
如果看事不准,你会怎么办?
那肯定是我修行不够,要继续学习。
这三个回答,让老仙连连点头:如此心性,可以立堂了。人家也没神神叨叨的,也没找太多人看,经历了很多苦难,但是人家就把照顾婆婆这件事做的淋漓尽致,这何尝不是修行修心?
秀梅的故事让我深思:什么样的人才真正具备出马的资格?
首先要有稳定的心性。一年前,我遇到过另一个仙缘成熟的人。那是个开出租的师傅,叫建军如今是我徒儿。他从小就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但从不张扬。有次乘客把钱包落在他车上,他开着空车跑了二十多公里送回去。
那是人家的救命钱。建军后来跟我说,不能贪这个便宜。
老仙查看后说:此人心性坚韧,可担大任。
果然,建军立堂后,一直踏踏实实地帮人看事。遇到困难的香客,他经常分文不取。有次我问他:你这样不亏本吗?
他笑着说:师傅,我白天开出租,晚上看事,够吃够用就行了。
其次是智慧通达。这不仅仅是指看事准确,更是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去年有个房地产老板来找建军,想请他做个法事,让拆迁户早点搬走。建军直接拒绝了:这个忙我帮不了。人家住了一辈子的房子,舍不得走是常情。
老板开出高价,建军还是摇头:有些钱,赚了心里不安。
老仙后来评价:这才是大智慧。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最重要的是慈悲心。这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善良。
我徒儿秀梅立堂后接的第一个香客,是个捡废品的老太太。老太太攒了半年的钱,想请秀梅帮她看看儿子的病。秀梅不但没收钱,还倒贴了五百块让老太太带儿子去医院。
看着她就想起我婆婆。秀梅后来跟我说,人都有难的时候,能帮就帮一把。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也帮过,只不过我不想把我自己写在这个地方,没有炫耀的意思。真正成熟的出马弟子,都把帮人放在第一位,把赚钱放在最后一位。
那么,立堂之后呢?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
恰恰相反。立堂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首先是和仙家的磨合。仙家不是工具,是师长,是伙伴。刚开始配合时,难免会有不顺畅的地方。
建军就经历过这个阶段。有次他给人看事,老仙给出的信息和实际情况对不上。事后老仙告诉他:不是我看不准,是你心里太急,把我的话理解错了。
那怎么办?建军问。
静心。老仙说,心不静,再准的信息也会传错。
其次是持续修行的考验。立堂后,诱惑更多了。有人捧,有人求,有人送钱。这时候最容易迷失自我。
我认识一个出马弟子,立堂前很谦逊,立堂后被人捧了几句,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开始摆架子,乱收费,最后仙缘都散了。
人啊,最难的就是在得意时保持清醒。老仙常说。
还有就是度人的智慧。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度,不是所有的事都能管。
秀梅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有个女人来找她,说丈夫出轨,想请她做个和合法事。秀梅仔细一问,发现那男人家暴成性,女人已经忍了十年。老仙查也是离婚的结果
这样的婚姻,还要挽回吗?秀梅反问那个女人。
最后她劝那个女人离婚,还帮她找了法律援助。有人说她多管闲事,她说:出马弟子不仅要看事,更要明理。哪怕背因果我也要救她,她很苦
老仙并没有非常赞同她的做法,但是也没有批评她
在我的出马生涯中,见过太多立堂后失败的例子。总结起来,无非是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急于求成。立堂没多久就想看大事,赚大钱。
二是忘乎所以。被人捧几句就飘飘然,真以为自己神通广大。
三是贪图享乐。把出马当成赚钱的工具,忘了修行的本分。
四是是非不分。什么钱都赚,什么事都管。
五是半途而废。遇到困难就退缩,不肯精进修行。
相比之下,秀梅和建军这样的弟子,之所以能走得稳,就是因为他们明白:立堂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去年冬天,建军遇到一个特别难缠的香客。那人非要建军给他做法事,让他中彩票。建军怎么劝都不听,最后那人到处说建军的坏话。
委屈吗?我问建军。
有点。他老实说,但老仙说得对,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度。尽力就好。
秀梅也遇到过挫折。有次她给一个孩子看事,判断失误,耽误了治疗。虽然家长没有责怪她,她还是自责了很久。
这件事让我明白,出马弟子更要谦虚谨慎。她说,我们不是神,也会犯错。
如今,秀梅和建军都已经立堂很久了。他们依然保持着初心,踏踏实实地修行,本本分分地帮人。
秀梅每天照顾完婆婆,还会抽时间学习一些知识。她说:多学点本事,就能多帮一个人。
建军白天开出租,遇到困难的乘客经常少收钱。他说:这也是修行。
看着他们的成长,我深深体会到老仙常说的那句话:修行是一辈子的事。
立堂不是修行的终点,而是真正修行的开始。这条路很长,很难,但每一步都算数。
昨晚,秀梅发来消息,说她婆婆最近身体好多了,能自己坐起来了。她说:我想着,等婆婆再好些,就去考个中医资格证。
我回复她:这是好事。修行就是要不断进步。
建军也发来消息,说他最近在学心理学:有时候香客需要的不是法事,是有人听他们说说话。
是啊,出马弟子的修行,从来都不只是在法事上,更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老仙说得好:度人先度己,帮人实帮己。
每一个来求助的香客,都是来助我们修行的菩萨。每一次看事的过程,都是检验我们心性的考题。
窗外,秋意渐浓。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但对于修行人来说,每一天都是耕耘的日子,每一天都是修行的开始。
秀梅昨天问我:师傅,您说修行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想了想,回答她: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她发来一个微笑的表情:我明白了。
是啊,修行修行,修的是心,行的是道。最终的目的,不过是让我们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保持一颗清净心,做一个明白人。
这条路,没有终点。但只要方向对了,每一步都是进步。老仙常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水到自然渠成,瓜熟自然蒂落。修行这件事,急不得,也强求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