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寒冷,家家户户若无必须,皆是足不出户,躲在温暖的屋子里,就算是没有富贵人家的暖袍袄,也生了火取暖,熬过这个冬日。
城中大街小巷,最不缺的就是卖柴火的人。
战乱之中,冬日是最难熬的时节,像是云州城中这些原本有些底子,且已经恢复生产的城邑还好些,百姓早早地准备了过冬的衣物粮食柴火,除了少数人,基本能熬过去。
而无处安身的流民最是凄惨,不知多少人冻死在路上。
再或是刚刚遭受战祸不久的西南(南淮、西陵)之地,也在苦难之中挣扎。
所幸,北燕也不是不顾百姓死活的政权,冬日之前便搜寻过流民,将其安置到了莱州,而西南之地,也早早地运了一批粮食过去,等到了需要的时候,便分给受灾的民众。
至少撑过今年冬日。
不过粮食还能安排,冬衣的事情却是比较难。
如今的纺织技术是真的一般,因为太过复杂,崔姒也不懂得其中的构造,也没有好建议,故而,便是有了棉花也已经种植多年,但因为生产低下,也无法普及。
蚕丝更不必想了,普通百姓用不起。
崔姒为了此事也愁了好几日,要知道冬日保暖问题,上一世也是过了很多年,因地制宜种植棉花之后,再由朝廷收购,转运到各地,这才改善。
肚子里的孩子踢了她几下,她才回过神来,先将事情抛在脑后,她现在最要紧的就是照顾好自己和肚子里的孩子,旁的事情自然有那些当权的人去操心。
她如今只是崔姒,已经不是上一世的崔太后了。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转眼就到了除夕。
崔姒让崔景将江辞年、常菩、常茹也请了过来一起过年,让人准备了两桌好酒好菜,还烤了一只羊。
入席了,便分男女落座,女桌这边只有崔姒、崔好、常茹,崔姒便让胭脂松绿还有崔好、常茹的侍女一起上桌吃,凑了一大桌子人,也热闹。
男桌那边推杯换盏,把酒言欢,畅谈人生。
开席的时候是下午申时,等到夕阳日落,众人吃饱喝足,便到了散席的时间,然后该回家的就各自归家休息。
崔姒一顿吃的不多,吃饱了就开始有些困,但她又舍不得就这样离席,就坐在那里和大家聊天,等到宴席散了,燕行川让崔景、沈陌、崔好帮忙招待,赶紧带她回去休息。
回去的路上她还嘀嘀咕咕:“回去了也是睡觉,和大家呆在一起多热闹啊。”
“是热闹,但再热闹你也该睡觉了,你不困孩子都困了。”燕行川一边扶着她往内院走去一边哄她,“你若是觉得累,不想走,我抱你回去可好?”
这会儿已经有些昏蒙的天空又飘了几片雪花下来,落在地面上树枝上,落在两人的头发上肩膀上。
他伸手拂开了雪花,又问了她一次:“抱你回去好不好?”
崔姒摇头:“走一会儿吧,许久都没出来了,想透透气,等到了明年,这一年又过去了。”
一年又一年,岁月就在这一天一天一年一年里往下走。
燕行川道:“过了年,再过一些日子,孩子就来陪你了。”
崔姒一听这话,那些感慨的心情顿时无影无踪,心中只剩下欢喜了:“是啊,以后孩子就陪着我了。”
还有一个月,只有一个月了。
燕行川见她这般高兴,也高兴了起来。
这些日子,他也一直期待孩子的到来,期望着一家团聚。
想到这里,他一颗心越发的滚烫起来,再看这漫天的风雪,也丝毫不觉得寒冷,只觉得冬日将尽,春日就要来临。
一切都是新的开始,他们一家也有了新的开始。
未来的路,他也看得清晰明白,也能坚定地走到最后。
......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云州城也一连热闹了好几日,附近的儿童也有不少登门来拜年,府上也给他们准备了糖果和点心,让他们吃得开开心心,又吃又拿。
因为担心崔姒无聊,还请了城中酒楼的说书先生上门来说书。
只是可惜,这说书啊,大家一起听,听到激动之处拍案叫好,议论纷纷,愤慨激扬,才是最妙,几个人听,说书先生将嘴皮子说破了,感觉都没什么意思。
还不如自己拿书自己看呢。
实在是太无趣了,听了一个时辰,崔姒便让人将工钱给了说书先生,然后让他归家去了。
闲来无事,崔姒便与常茹下棋,说起来,她已经许久没有闲心与人下棋了,不过好在一上手,那熟悉的感觉就回来了。
“你与我三兄如何了?”崔姒实在是有些好奇,忍不住问了一句。
常家兄妹前来云州城,就是为了见崔景,现在时间过去半个月了,也不知是如何了。
“令兄的意思,是得考虑考虑。”常茹也没有遮掩,如实坦言。
“考虑?”崔姒想了想,然后笑了,“这确实是该考虑,毕竟成了亲就要一起过一辈子,这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三兄向来谨慎,这也正常。”
不过崔姒并不觉得有什么大问题,人家都千里迢迢来了,崔景没有直接拒绝,就是有这方面的意思。
余下的,就看看常茹有没有问题,或是看看性格如何,是否相处得下去。
大家氏族,哪里有那么多情情爱爱。
女方找夫婿,要家世要样貌,要有前程,男方找娘子,要家世要样貌要品性,家世相当,性格相投,那就是极好的姻缘了。
崔景需要一个温柔孝顺,也贤良坚韧的女子,在他不在家中的时候,替他孝顺祖母,照顾弟妹,撑起这个家,这一点,常茹是极为不错的。
在家世上,更没有问题。
崔姒心想,不久之后,或许她真的要喊常茹嫂子了。
崔姒叹息了一声,有些感慨:“这世间上的事,真是奇妙,所谓既定的命运,只要某一处出现一点不同,很多事都会发生变化。”
“我啊,就祝愿你如愿以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