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厨的人,对于好厨具自然是没半点抵抗力的。
姜灵的目光扫过厨房,随后轻轻抚过那些崭新的厨具。
精铁锻造的菜刀,一看就知道切肉如泥。
银杏木做的砧板,木质细腻不易留刀痕,久用不裂。
炉膛里早就备了上好的木材,还放着几块银丝炭。
就连最普通的擀面杖,竟也是用上好的黄杨木做的,握在手里称手得很。
更别说那一排成套的瓷碗,看着就价值不菲。
就连那调料罐里装的,也是价比黄金的胡椒、安息茴香和藏红花。
姜灵忽觉得眼眶有些发热,那是原身姜铃遗留下的身体反应。
这些东西,绝不是随便吩咐下人去采买就能做到的。
自从离开洛阳后,她已然习惯了处处自己强撑,都忘了从前爹娘、外祖母还在时,姜铃也是个被娇宠长大的孩子。
想到这里,姜灵拿起案前新打的精铁菜刀。
【今日也算是新炉开灶了,总是要好生吃一顿的!】
小厨房里,新鲜的时令菜蔬早就备下了,还有几块放在冰鉴里头的极不错的羊肉。
不过,开锅的第一道菜,姜灵却不想做羊肉。
想到这儿,她不禁探头往窗外看去,只见外头微风拂来,夕阳下那一树的榆钱,看着着实喜人。
风吹榆钱落如雨,绕林绕屋来不住。
五月初榆钱最是鲜嫩,把它洗净与粟米,加上甘泉水同煮,出来的榆钱粥最是鲜美!
《食疗本草》写过榆钱能助脾胃,五月食尤佳。
而且榆钱味甘、性平,有健脾安神、清热利水等功效。榆钱粥又清淡易消化,对头风患者而言,适量食用也是极好。
所以姜灵将袖子挽起,随后使劲儿伸着手往树上伸。
只见她轻轻握住榆钱串的一端,然后用指甲尖一捋,一把榆钱便被她摘了下来。
很快低处的榆钱就都进了她的箩筐,只是那树上还有不少的榆钱串。
摘过榆钱的都晓得,这越上头的榆钱越是繁茂,看着那一串串榆钱在风中吹动,姜灵的心头便是痒得厉害。
只是这边崔司直给她准备的都是石榴裙,不是方便的胡服,要上树实在是不成。
所以姜灵只能是一蹦一蹦地往上头跳,试图抓着那榆钱的一端。
等到谢文和崔司直来了小院时,看见的就是姜灵在那里蹦跶的身影。
“咦?灵娘子这是作甚?”
看着姜灵在那不停地蹦,崔司直是第一个好奇发问的。
只是他这话算是问错了人,一旁的谢文见了也是一头雾水。但他惯是谨慎的,即便是心里好奇,也没有头一个开口发问。
“灵娘子,这是在做什么?”
崔司直那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惊得姜灵一个趔趄,差点扭倒。
不过好在她身手灵敏,一个旋身,好歹稳住了脚步。
“大、大人、崔司直!”
许是觉得这里安全,姜灵差点将大哥哥喊出来了,幸好她反应够快,把这话圆了过去。
“你们怎么来了?”
“这灵娘子头一回开灶,我们自然是要来凑热闹的啊!”
许是熟稔了,崔司直也是个稳重健谈的,所以同姜灵打招呼打得是比谢文这个亲表哥还要来得自在。
“灵娘子,你这是要拿榆钱来做什么好吃的吗?我同大人可否也来凑凑热闹?”
这客人到了,姜灵哪能不欢迎呢?
尤其是谢文和崔司直这两个。
“那当然是可以啦!我且欢迎还不够呢!”
“今晚做榆钱粥,你们可吃?”
听见姜灵的邀请,崔司直赶紧是点头,谢文也是跟上。
于是,这顿要蹭姜灵的晚饭,就那么定下了!
只不过如今刑房已经收整成了姜灵的住所,自然不好迎外男进去的。
但院子里有石桌,正好可以让谢文和崔司直在这里歇脚。
而在他们歇脚的时候,姜灵赶紧是进去做起东西来。
小厨房的窗户正好开在石桌边上,她在里头干活儿,外头也能看见她的动静,倒是恰好。
只见姜灵先将榆钱洗净,紧接着寻出了一小碗枣干。
将枣干洗净,再去核,然后再放进榆钱和粟米在炉上一煮,很快阵阵清香就飘了出来。
最后放入一把冰糖,一锅榆钱粥便是出炉了。
很快,坐在窗外的两人,便被阵阵奇异的香气吸引。
崔司直是笑着说道:“大人,咱们今日可是有口福了!”
“没想这榆钱也能拿来煮粥!”
大庆这边,榆钱大多拿来观赏,崔司直长这么大还是头一回见人将榆钱煮粥的。
“这味儿可真香!”
“大人,咱们今儿可也是吃上小灶了!”
谢文听了,没有反驳,只是依旧看着外头的树木花草,然后借着余光,不着痕迹地看了姜灵几眼。
从前他大多是直接吃食,从未见过姜灵在灶上忙活的样子。
热气熏得姜灵起了汗,脸上更是越发红润起来。
虽然眼下姜灵还是那副易容,但氤氲升腾的雾气,却是朦胧间让谢文看见些姜灵从前的影子。
很快两碗榆钱粥就送了上来,只见那粥色温润,嫩绿的榆钱星星点点地散落其中,间或还浮起几颗红枣,看着极是雅致诱人。
“两位大人,请尝尝吧!”
“这碗榆钱万贯粥,可是好意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