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年间。
“哈哈哈哈,彩!”
“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啊,薪火相传,永不断绝!”
孔子看着天幕笑的眼泪都快要出来了。
便是过了几千年原来也是如此,在教育上也还是会用各种故事去讲述道理。
“吾道不孤,吾道不孤啊!”
庄子脸上带着愉悦的笑容,目光温柔的注视的河流中欢快游动的鱼。
“你们是快乐的吗?”
随后他眼神温柔的看着天幕上那一颗颗水滴。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驭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啊!”
列子站在山巅嬴政狂风笑的无比肆意。
“非形之存,乃功之存、性之存也。后之人若悟此理,便知生不在独守,而在相融,道不在远求,而在顺物,斯可矣。””
荀子也忍不住唏嘘,“后人是真的很会讲故事啊,给我这老头子看的都有点感动了。”
“然观后之论者所言,吾仍谓己之见无谬。”
“人性本恶也。纵后世之世盛若斯,犹有斯类之人,人终归于自私矣。”
“可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笃志而体,君子也!”
“请受某一拜!”
先生脸色有些严肃的看着天幕,许久才舒展了眉头,提笔写下几个大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这个原本在许多人看来是儿童故事的视频,在许多先贤中引起了不小的思考。
越是简单的故事越能反映出厚重且深刻的道理。
时间不知道不觉又过去了一段时间,在这段日子里天幕出现频率也大大减少了许多。
至于原因嘛古人们也都搞明白了,天幕的主人林齐先生这段日子好像在忙自己的事情。
在他的那些山头里面跑来跑去,好像是要建一个景区什么的,他们也没有太搞明白。
不过道理他们还是懂的,人总有自己的事情要忙,要为了生活不断奔波。
即便天幕出现了,他们不也还是要为了自己的生活忙碌了。
无非就是可以在赶路、生活、工作之余忙里偷闲看一看天幕来给自己解解闷,也学习一下知识什么的。
各时空的朝堂也趁着这段时间不断消化着天幕带给他们的变化。
相对于各种技术最直观的变化其实还是思想、制度层面的。
许多思想浪潮正在不断涌动和碰撞,明智打开了对于有些朝代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反而成了催命符。
不少掌控能力弱的、腐朽朝代都被推翻,开始试行后世的选举制度,但问题也还是很多。
选举制度在很多时期并没有存在基础,也有往君主立宪制方向转变的。
也就是那些掌控力强的皇帝,才能在这样的浪潮中维持住,而这些时代也是发展的最快的,发展的速度快的惊人。
封建帝王时期,一个强势且有能力的君主展现出来的优势非常大。
就好比贞观、永乐等时期。
铁路网的铺设已经覆盖了几个重要的州府,真正出现了贯通两省省府的铁路。
各地区的说话、行事等方式也在向后世慢慢靠拢。
最直观的就是白话文这一块,民间许多文章已经开始采用白话文的形式。
而朝堂上则还保留着文言文的模式,不过也有人已经提出了意见要改良,但是反对的声音还比较多。
各种各样的变化让生活在其中的古人既感到澎湃,又感到些许的害怕。
这种害怕单纯来自于过往他们赖以生存的经验开始变得不起作用了。
他们活了半辈子的生活方式被迫的发生了变化。
但对于这些变化孩童、年轻人则接受的十分快,甚至可以说这些年轻人就是推动这些变化的主要力量。
.......
又过了一些时日,天幕重新点亮了光彩。
各时空许多古人看到天幕亮起后,也立马收拾了一番前往茶楼、酒馆等地。
这已经成了许多无需为生活奔波发愁,有钱有闲人的日常活动了。
天幕亮起的时候就会跟上班打卡一样自动汇聚到一起,有天幕看就看天幕。
没天幕看也没事,自然有戏班子去演那些天幕曾经出现过的许多故事。
在许多人的期待中,天幕上一道声音传出。
【上阵父子兵且只带一名武将,哪一对帝王父子能获胜?#电子斗蛐蛐】
天幕上一幅巨大的地图出现,地图被分割成了许多板块大小都差不多,每个板块上又写着名字代表着所属的势力范围。
这顿时引起了各时空许多朝代的兴趣,特别是本人的名字被写上去了的帝王父子组合更是如此。
各时空许多将领也目光灼灼的快速在地图上查探了起来。
只能带一位武将那么这个武将必然是最能打的那一个!
秦始皇年间。
“电子斗蛐蛐?”
嬴政眼神快速在地图上搜寻,最后在地图下方中间的位置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只见上面赫然写着嬴政&扶苏&王翦。
“王老将军,后人给寡人安排的是你。”
“看来在后人眼中,王老将军是寡人手里面当之无愧的最能打的那个。”
嬴政目光落在王翦的身上,眉眼带着些许笑意。
王翦脸上虽然不显,但心里面还是非常高兴的,被后世人广泛认可这样的事谁又能不高兴呢。
“如果是以前,陛下此言老臣自然是当仁不让,可现在却是不一样咯,未来终归还是要看这些年轻人的。”
王翦目光在身后几个年轻的面孔上一扫而过。
最后落在了韩信身上时闪过了一抹凝重。
兵仙韩信!
这个名号还真不是后人吹出来的!
前两年陛下拜他为上将军令他领二十万大军剿灭匈奴。
大家都想到了他会胜,但曾想他能胜的如此之快!
半年!
仅仅半年的时间就彻底扫平了整个匈奴,甚至生擒单于冒顿献俘于咸阳宫,凶名之盛几乎可止小儿夜啼!
战后的具体战报他也看了,战略谋划、军队管理、排兵布阵、营地规划...
不论哪一项他都挑不出任何的毛病,哪怕是他上也做不到更好,更遑论这个年轻人总有些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
一众武将看到王翦的名字也没有觉得意外,也没有什么不服气的意思。
不论是资历还是战绩,王翦就是此前嬴政手中当之无愧的最强。
嬴政目光向左移,随后目光一冷,他的左侧赫然写着康熙&雍正&图海,右边则是刘彻&刘据&卫青。
上面跟他接壤的有两队,朱高炽&朱瞻基&朱棣,杨坚&杨广&杨素。
嬴政下意识的开始思考起来,如果真面临如此局面应该先打谁,跟谁动手。
从对后世历史的情况来解来看,最弱的应该是杨坚这队组合,其次是康熙这队异族组合。
比较麻烦的则是刘彻、朱高炽这两队。
如果抛弃好恶从理性出发,首先还是应该对刘彻这一队动手,占据他们那边的肥沃地盘,为后面的基业提供支撑。
永乐年间。
朱棣也在看到自己的名字后也下意识的思考了起来。
这个位置看起来不太妙啊,四战之地,负面受敌。
咱老头子带着高炽和朱瞻基能打的过这些组合吗?
嗯?好像有点不对!
朱棣双手插着腰眉头一挑忽然感觉哪里有些不太对劲。
父子组合+大将?
咱老头子和高炽是父子组合,好圣孙是大将?
瞻基这孩子他了解,虽然颇有武力但他手里面比他强的一抓一大把,怎么论也轮不到他身上来啊。
但有没有可能...
朱高炽和朱瞻基是父子组合。
他才是那个大将呢?
朱棣一想到这里整个人直接麻了!
他成他儿子的大将了?!
这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