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现在的就有啊!
范百户大手一挥:“这几位都是我营内难得的人才,借给章大人,待你那边事情了了,再让他们回来即可。”
“萧小旗官,让你这儿没有特殊事情的人收拾收拾,跟着章大人上路吧!”
萧达等人:“……”
章大人:“……”
人家范百户是好意,连拒绝都不行。
范百户:敷衍了定安知府,又把这些烫手的少爷兵给推出去,他可真睿智!
萧达伤还没好,暂时不宜出营。
就由沈书凡暂代看管着沈庆远等人。
众人都表示会听。
在要出大账的时候,沈书凡问:“大人,我们要怎么帮章知府啊?”
“怎么办由章知府说了算。”
“好嘞,明白。”
“……”
沈书凡他们就提溜着自己的包袱跟着章大人走了。
总觉得沈书凡那小子就是在等他这句话的范百户:“……”
看着这营帐里只有一个萧达了,顿时就觉得松快了不少。
至于那几个小子,别的不说,先冻冻他们累累他们也好。
省的他一天天的还得费尽心思的盯着,他可忙,可累!
路上,积雪已经到了脚踝。
几个人都挤到了章大人的马车上。
章大人还把自己的棉被给几小只盖上:“那个,你们到我那边玩几天就回来,那粮食的事儿我自己想法子。”
“您怎么想的?”
“就是让人去买了粮食,但周遭的州府都贵,而且还不往外卖,我夫人已经派人去更远的地方买了,就是,就是……不好往这运。”
“山匪?”
“没错,若是可以,我想请你们哥几个帮忙去把在外面的粮草带进来,不瞒你们……”
章大人其实在来的路上,就派人买了不少粮食物资。
也是打听到这边并不容易的。
买了那些东西本来是给自家备的,结果来到了才知道,这里的条件远比打听到的更难。
而他夫人买的那些东西,压根就运不过来。
他这趟来找边境军借粮食是真,借人也是真。
沈书凡他们能跟着来,章大人还是高兴的。
这些可都是他亲自挑选出来的武考人才呢!
那些山匪是很厉害,但在武案首的面前肯定也不是个儿。
章大人看向沈庆远的眼神可慈祥了。
孙昊、时玉波也是这样的待遇。
这几位可都是武秀才呢!
打山匪那还不是一个一个准?
山匪死不死的无所谓,主要是把粮食弄来定安府啊!
沈庆远被章大人盯的头皮发麻,他只得道:“章大人,那吉新山的山匪可不简单。”
当初他们跑的时候,也是被追的差点跑掉鞋。
当然了,他们一伙子都没吃亏。
越是这样他们越是不太好过去,万一被认出来,要是让他们还东西咋整?
“只要能把粮食弄来,人不缺,就那些难民,一个窝头就敢拔刀!”
“可咱们没那么些粮食找人啊!”
章大人道:“有,我夫人有,只要你们能带头就行!”
“……”
沈庆远几人都看向了沉默的沈书凡。
章大人也看了过来。
在这几小只里,沈书凡说了算的事儿,他是知道的。
“沈案首,这事儿你咋想的,给老哥支个招吧,我是真没办法了!”
沈书凡抬眸,唇角勾起一个轻轻的弧度问道:“章大人,你说如果咱们要是带着难民把那山匪给灭了咋样?”
“……法子不错,可以细说。”
“出了多少粮食您让嫂夫人做个账,以后弄来了粮食还回去,咱们哥几个带着那些难民去接粮食东西,山匪敢拦路就灭了他们,能说得过去吧?”
“能!”
“您还用和别的官员商量商量吗?”
章大人摇摇头:“没得商量,这整个定安府只有我一个活着的官。”
要不是他聪明小心,又有夫人支持,他可能也会如前几届知府一样,早晚得被人给收了性命。
沈庆远等人:“!!!”
章大人可是几乎和他们的爹娘同年纪的,您二位这就哥嫂兄弟的论上了?
“小六,那些山匪可不易上钩。”尤其上次他们还收抢过一次。
“再找些帮手就行。”
“去哪找?”
这冰天雪地的,出来的都是找事的。
就如他们一样。
沈书凡轻笑:“只要有好处,有的是帮手,话说你们要不要拿出点银子来接济一二,以后让章大人给利息。”
沈庆远看向了章大人,章大人立马点头:“这个可以,最好不要银子,粮食吃喝的最好。”
“对了,如果你们能帮忙把外面的东西运进来,一趟100两银子的辛苦钱。”
“有别的东西,我也都按市价出银子买。”
眼下也最缺这些。
这可比他去钱庄提银子好多了。
这定安府的钱庄银子也不多,而且开门的时辰都选在晚上。
说是白天容易被难民盯上。
要不是他夫人强硬的要提银子,可能都提不出来。
但眼下是有银子,但粮食过不来也是枉然。
这几位能帮衬着弄一些过来,给点利息而已,章大人寻思着自家夫人应该会同意。
“……行吧,这也不是不行,章大人,您这银子花出去可不一定啥时候能回本啊,家里会有意见吧?”
“总得活着啊,咱们这定安府的知府没有卸任的,也没有升职的,更没有致仕的,都是死了!”
既然都这样了,那他就得必须把这里的事情弄好。
他当个知府不易啊!
再说了,这定安府是不用交税赋的。
年年还都得问朝廷要赈灾银粮。
只要有了收成回回本还是能的。
当然了,前提是要有……
*
爆竹声声辞旧岁,冬雪又迎新一年。
当新年随着暴雪来临。
难民的日子是一天不如一天。
章知府的到来让大家伙觉得又能吃几顿安生饭了。
以往的时候,每回来新知府都是这样过来的。
这次一样,又不一样。
一样的是新知府一上任,就设了粥棚,粥比以往的知府安排的都浓。
筷子竖在碗里,都能竖立不倒的。
每人虽然只能喝一碗,但喝下去却是能顶饱也更暖和。
不一样的是这位新知府的粥不是那么容易领的。
喝完得干活,否则下回就没了。
老人和女子在烧着炕的大屋里做衣裳,做被子。
男人们跟着去办事。
办事好的能积分,积分足了就可以来府衙领东西。
可以换吃的,可以换穿的,甚至积分多了还能换有炕的房子住!
那些汉子每天跟着出去,不但能干活以后换东西,一天还能吃两顿饱饭。
都是争着抢着的要去。
每回都是嗷嗷的走,喜笑颜开的回来。
有的时候受点伤吃点皮肉苦的也有,但却也仍然是高兴的。
因为受伤了有赔偿的银子。
但就是家里人问他们干啥去,没有一个人说啥!
只让家里人安心的在定安府里过生活。
日子有了盼头,家里人能安稳的活着,其他的都是小事儿。
爷们儿嘛,天塌下来自己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