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李世铭对目前龙国军工行业和整体科技水平的了解,十到十五年时间,算是一个比较进取的时间段。
身为军工行业资深从业者的李世铭,太清楚建造一艘现代化的军舰,需要多少零部件生产厂家的配合,这个数字至少是数千家。
这数千家配件厂家背后,又需要数以百计的各个学科的科研院所提供技术支持。
攻关技术,建立产线,不光需要大量的资金,还需要大量的时间,更需要一盘棋式的统一调度协同。
所以,李世铭这份规划书,必须非常详细,还要具有可执行性。
李世铭远在鹰国,没有办法做详细的资料搜集,也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
只能凭自己对行业历史发展的记忆和小白龙机载数据库里的资料,先做一个大纲和不完整的细纲出来,等回国后,再一点点地去完善。
这个工作,在李世铭上一世,只需要将自己的需求告诉AI,让其自行完成,最后再人工查漏补缺即可。
但对现在没有完整数据库的AI小白龙来说,便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世铭只有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
。。。。。。
一个月后,1995年10月15日,雅狐公司在达克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
股票发行价格为每股12.6刀乐,开盘价即暴涨到每股24.5刀乐。
收市时,股票价格定格在每股33刀乐。
发行首日收盘价格较发行价暴涨154%,1995年互联网第一股就此诞生。
李世铭前后投资6000万刀乐,持有的1596万股,按当日市值计算,价值五亿两千多万。
600%的恐怖盈利。
而且,现在根本不是雅狐股价的高位。
三四年之内,直至互联网泡沫破裂被刺破之前,雅狐股价一路高歌猛进,一路狂飙到超过每股400刀乐。
李世铭盛装参加了开盘仪式,却婉拒了上台敲钟。
这让各大财经媒体记者感到非常遗憾。
本来他们还想捕捉三位年轻亿万富翁诞生的画面。
结果却只拍到了杨远和大卫两人。
这种曝光,对杨远他们可能有些好处,但对李世铭来说,则是纯粹的麻烦。
开盘三天之内,雅狐连续上涨,一路突破每股40刀乐和每股50刀乐的关口,涨幅才逐渐减弱。
这足以见市场和资本对互联网行业的追捧,已经到了失去理性的程度。
远在港岛的龙腾科技一种高管也在关注雅狐的股价。
雅狐股价的神奇表现,让他们的定心丸直接吞进了肚子。
以繁体汉语互联网的潜在用户规模,或许不可能做到雅狐的程度。
但李世铭提出的是打造网站矩阵,还要与简体汉语互联网无缝衔接,资源共享。
这样一来,龙腾科技的互联网战略,前景还是非常可观的。
12月11日星期一,龙腾科技(鹰国)公司在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发行价格每股21刀乐,开盘价格直接翻番,到达每股43刀乐。
收盘价格更是突破每股70刀乐的恐怖价格。
无论是股票发行量还是单股价格,龙腾科技鹰国公司都远超雅狐。
这并不稀奇,主要业务为七彩虹操作系统的龙腾鹰国公司,无论哪方面,都不是小小的雅狐可以比拟的。
甚至有激进的财经评论员预言,龙腾科技鹰国公司的市值,很快就会赶超科技行业老牌巨头巨软公司。
这并不是无的放矢,刻意炒作,拉高股价。
而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一旦鹰国当局给七彩虹系统松绑,巨软的最大优势顷刻间荡然无存。
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只能说,一切皆有可能。
龙腾科技鹰国公司目前的股价,即使已经涨到发行价的三倍,仍然被认为严重低估。
巨软公司股票市值已经超120亿刀乐,各方面都不弱于它的龙腾科技鹰国公司,理应与其接近。
开盘暴涨在李世铭的预料之内,他并没多少激动,反倒是有种被人按在地上抢劫的憋屈感。
而龙腾科技的员工,则喜从天降。
龙腾科技大手笔拿出鹰国公司15%的股票期权和10%的奖励股票,总计1000万股。
高管中获赠股份最多的刘树声、孟昌松、卫嗣威,身价直接突破千万刀乐,身价突破百万刀乐的其余高管和核心员工,更是超过200人。
获得期权奖励的员工,最小奖励单位是1000股,1998年11月允许以发行价格购入期权。
获得期权的员工将在3年后,以发行价每股21刀乐,购入期权股票。
即公司业绩越好,股价越高,股票期权获利越大。
龙腾科技此举无论在公司内部或外界,都受到一致好评,被誉为业界良心。
其实,李世铭想回馈员工,奖励员工,增加公司凝聚力是真的。
不想便宜鹰国强盗资本也是真的。
这些股份不拿出去分掉,几大资本肯定不会让母公司保持这么高的持股比例,他们要求以发行价购入的股份更多。
李世铭的策略,是用魔法打败魔法。
我可以被迫让出更多利益,但把利益让给谁,我自己说了算。
1995年,上半年有主营业务为浏览器的景网成功上市,下半年上市的雅狐和龙腾科技鹰国公司,更是一个比一个妖孽。
这三家公司上市,预示着第一波互联网浪潮正式开启。
各大财团和数不清的游资,挥舞着手中的刀乐,疯狂砸向互联网行业。
仅截止到1995年底,经过几次小幅涨跌波动,雅狐和龙腾鹰国公司的股价双双突破百元每股的关口。
无论是李世铭还是各大资本又或者投资散户,个个都赚得盆满钵满。
整个市场一片火热。
在这种海量资金的刺激下,各种各样的互联网初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卡佳掌握的投资公司的工作量,突然之间就变得多了起来。
一方面是之前已经投资的公司,都在摩拳擦掌筹备第二轮或第三轮融资。
另一方面,可投资目标突然增多,筛选难度瞬间提高很多。
为此,卡佳和李世铭商议之后,不得不大量招聘员工,扩大投资公司的规模。
将以前注册在维京的数十家离岸公司,全部划归到持有雅狐股票的“FAtpANdA”旗下。
到了今时今日,再遮遮掩掩,已经没有太大意义,反倒是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地嫌疑。
雅狐这段时间实在太火了,身为第二大股东的“胖熊猫”投资公司,想隐瞒也隐瞒不住。
不如就趁着这个机会,走到阳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