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蒙古大漠,晨光初露,温润的春风带来无限生机,掠过无垠的草原。铁木真的王庭矗立在苍茫天地间,旌旗猎猎,经过连年征战,蒙古各部终于臣服在这位草原雄鹰的麾下。
大战方歇,蒙古士兵们遵照号令,纷纷解散暂归各家。唯有怯薛军仍如铜墙铁壁,戍卫在王庭四周。这些精锐亲兵神情肃穆,目光如鹰,守护着他们的大汗。
铁木真站在王帐前,眺望着初升的太阳。他身形魁梧,披着貂皮大氅,眼神深邃如大漠深处的湖泊。沉思片刻,他召来了心腹大将哲别。
“哲别,我听闻郭靖母子那里,近日来了一位中原道士。”铁木真声音低沉。
“托雷和华筝都说,这小道士武功高强,是个世外高人。你从战利品中挑选些好东西,前去探望郭靖母子,顺便见见那位道士。若他真有真才实学,便请他来我帐中一叙。”
哲别躬身领命:“哲别明白大汗的意思。”
这位蒙古第一神箭手立即挑选了精锐部下,带上很多战利品,策马向郭靖母子的营地奔去。
马蹄声如雷鸣般掠过草原,惊起一群飞鸟。
与此同时,郭靖营地旁的江南七怪和韩牧早已得知铁木真凯旋的消息。
韩牧站在帐外,望着王庭方向升起的炊烟,眉头紧锁。这位来自中原的谋士很清楚,铁木真统一蒙古后,野心绝不会止步于此。西夏、金国,乃至大宋,都可能成为这位草原霸主下一个目标。
“蒙古铁骑如今举世无敌,”韩牧低声自语,“尽管大宋有辛弃疾正在积极训练大宋军队,但禁军主力与蒙古骑兵之间,仍有不小差距。”
他深吸一口气,心中盘算着如何能让铁木真正视大宋的实力。在他的战略构想中,西夏和金国未来都应纳入大宋版图,绝不能任由蒙古吞并。
“必须让铁木真忌惮大宋,”韩牧暗忖,“但该如何说服这位草原霸主?”
正当他沉思之际,远处传来阵阵马蹄声。韩牧抬头望去,只见一队骑兵正朝营地疾驰而来。
营地前的空地上,郭靖正在练习韩小莹传授的越女剑法。少年身形健壮,一招一式虽仍显稚嫩,却已隐隐有破空之势。听到马蹄声,他收剑而立,望向远方。
江南七怪纷纷从帐中走出,柯镇恶侧耳倾听,朱聪轻摇破扇,韩小莹则手握剑柄,全金发、南希仁、张阿生和韩宝驹也各自戒备。
骑兵队伍渐近,为首的正是哲别。他一身戎装,腰挎强弓,威风凛凛。见到郭靖,哲别利落地翻身下马,脸上露出难得的温和笑容。
“哲别师父!”郭靖欣喜地跑上前去,恭敬行礼。
哲别拍了拍少年的肩膀,随即转向江南七怪,右手抚胸,微微躬身:“诸位许久不见,一向可好?哲别奉大汗之命,特来探望郭靖母子。”
柯镇恶上前一步:“将军不必多礼。”
哲别示意部下将礼物搬进帐中,然后转向郭靖:“大汗很关心你们母子,特地让我送来这些战利品。郭靖,你母亲可好?”
“母亲很好,谢谢大汗和师父挂念。”郭靖恭敬回答。
哲别满意地点头,随即话锋一转:“我教你的箭术,你可有勤加练习?别让托雷把你远远甩在身后。”
郭靖眼睛一亮:“师父,我最近武功大有进步,感觉箭术也精进不少。”
“哦?”哲别挑眉,略显惊讶,“展示给我看看。”
哲别取下背上强弓,搭箭拉弦,动作一气呵成。只听“嗖”的一声,利箭破空,精准命中百步外的箭靶红心。
“好!”全金发忍不住喝彩。江南七怪虽武功高强,但见哲别这般神射,也不禁暗自赞叹。
哲别将弓递给郭靖:“来,试试。”
郭靖接过弓箭,深吸一口气。近日来,他在韩小莹的悉心指导下,剑法大进,连带着对劲力的掌控也越发精准。此刻张弓搭箭,只觉得臂力充沛,目光如炬。
嗖!嗖!嗖!
三支箭接连射出,全部稳稳钉在靶心上,与哲别的箭紧密相依。
哲别惊讶地睁大眼睛,忍不住摸了摸郭靖的头:“好小子!果真进步神速!”他仔细端详着郭靖,“看来你确实在武学上有了突破。”
这时,李萍从帐中走出,见到哲别,连忙上前致谢:“多谢将军和大汗挂念。”
哲别与李萍寒暄几句,目光却不自觉地扫视营地四周:“听闻营中来了一位中原道士,不知可否引见?”
韩牧心知哲别前来和他有关,当即从营帐内从容走出:“贫道在此。”
哲别打量着这位紫袍道士,只见对方面容清癯,双目炯炯有神,虽年轻却自有一派仙风道骨,隐隐间有一种超然之感,不得不心存敬畏之心,
“在下哲别,奉大汗之命,特来见过小道长。”哲别保持着礼貌,但眼神中带着审视。
韩牧微微一笑:“早就有所耳闻,蒙古大汗麾下第一神箭手哲别的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不过,武功再高,也需明智之主方能发挥其用,贵大汗雄韬武略,也需得你这般的勇将为之驰骋。”
“那是自然,我大汗如今一统蒙古草原,他睥睨天下,有侵吞四海之志,未来,我蒙古帝国会在大汗的率领下继续扩张版图,直到将整个帝国版图,扩大到整个世界,征服一切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哲别能成为大汗麾下一大将,乃是我的福气。”
听闻哲别所言,韩牧却是摇头微微一笑。
哲别神色微动:“哦,小道长此举何意?”
韩牧目光深远地望向王庭方向:“蒙古铁骑如今纵横大漠,确实所向披靡。但贫道以为,战争之道,不仅在于沙场争锋,更在于天下大势,蒙古铁骑纵然能举世无敌,依靠武力征服了天下,却未必能征服得了人心。”
韩牧缓步向前:“就那如今蒙古周边国家来说,金国虽衰,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西夏虽小,据险而守易守难攻;大宋虽文弱,但地大物博,人才辈出。蒙古未来若想南下,岂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
哲别眉头紧皱:“哦,小道长这是在威胁我蒙古?”
“非也,”韩牧摇头,“贫道只是在陈述事实。大宋与蒙古,隔着金国与西夏,本无冲突。若蒙古愿与大宋交好,互通有无,岂不胜过兵戎相见?”
哲别沉思片刻:“道长的意思,我会转达大汗。不过,大汗最欣赏有真才实学之人。道长既然被称作世外高人,想必自有过人之处。”
韩牧知哲别意在试探,也不推辞,只见他身形微动,众人只觉眼前一花,韩牧身影已在十丈开外。这一手轻功,让见多识广的哲别也暗自心惊。
“啊……这是什么邪术?”哲别当即揉了揉眼睛,还以为他看错了。
“雕虫小技,不足挂齿。”韩牧淡然道,“请转告大汗,贫道不日将亲往王庭拜会。”
哲别对着眼前的小道士肃然起敬:“道长此言,哲别必当转达。”他再次看向郭靖,“郭靖,你好生习武,他日必成大器。”
随着哲别率部离去,营地重归平静。韩牧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知这只是开始。要说服铁木真这样的雄主,还需要更多准备。
柯镇恶走到韩牧身边:“真人,蒙古大汗真的会接受你的和平建议吗?”
韩牧轻叹:“铁木真志在天下,恐怕不会轻易改变战略。但若能让他暂缓南下,给大宋更多准备时间,便是成功。”
郭靖站在一旁,似懂非懂地听着。他只知道,这位来自中原的韩前辈,正在做一件关乎天下安危的大事。
夜幕降临,大漠上空繁星点点。韩牧独立帐外,望向浩瀚星空。在这乱世之中,每个人都在为各自的信念而战。而他,将要用自己的方式,守护那片烟雨江南。
远方的王庭灯火通明,铁木真的大帐内,哲别正在详细禀报今日所见所闻。铁木真抚摸着手中的玉扳指,眼神明灭不定。
“哦,真是一个有趣的中原道士,”铁木真唇角微扬,“既然如此,那就让他亲自来王庭见我吧。我倒要看看,这位来自中原的世外高人,究竟能给我带来什么样的建议。”